我与古诗词

杜海欣

<p class="ql-block">文/杜海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历史舞台,上演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从产生文字以来最鲜明有效的记录方式。是我们古老文明的有力铁证和象征,应当受到文学界的大力推广和尊重,特别是爱好文字的人,学习古诗词是一种必然,只有理解和学透了古诗词的内涵,写出的文字才更有韵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爱上写作第一天起,我一直侧重散文和现代诗的写作形式,当初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只是凭爱好,写写随想或者笔记,那时候没有手机,如果真想学点什么,想查资料或者深入学习,就得通过看文学杂志报纸或者买书,借书,学起来有点盲目,不得章法。学古诗词前,我写作遇到瓶颈期,感觉自己越来越写不出东西。为此我还买了《三国演义》《红楼梦》《三毛流浪记》系列,还有几本世界名著,包括看到报纸上的文学作品,都要多看一眼。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书读起来有点费劲,看不懂心里还很累,再加上自己还要工作,真正读下来的很少。直到2010年,我终于有了第一部长虹半智能手机,买了第一台家用电脑,告别了诺基亚的时代,可以百度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料,并有幸加入了古诗词网络公益学校,得到整套的学习流程和方案。那几年网络公益教学的活动,随着智能手机推广而风生水起,记得好像河北第一批网络诗词公益学校,是唐山十几个文学爱好者组办的,随后各地文学社如雨后春笋,遍地生根,为文学的发展和复兴搭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扣扣聊天里进入了名为梅林小筑的对联群,因为群主是沧州的,还因为对文学的爱好,时常去关注群里动态。有一天我不经意发现,对联对于文字的运用真是巧夺天工,珠联璧合。一些字与字的组合让我激动不已,如疏窗,瘦柳,蝶梦,鹤影之类的这些以前在古诗里经常见到的文字,在当时觉得倍加亲切。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是对联词性的严谨和上下句的默契程度,这让我觉得对联高深莫测,韵味无穷。看着别人对那么好的句子,心里有点着急,感觉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就写不出来这么优美的句子呢?后来也试着对过几个,结果都让别人否决了,有个好心的诗友告诉我,我的平仄不对,说实话我这是第一次注意到平仄这个词汇,我都忘记当初读诗词课时老师是否也讲过平仄,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文字的严重不足,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从那天开始,我加入了一个学习班,开始学习古诗词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联字句强大的组合能力,大大提升了我对古诗词学习兴趣,我当时是揣着修辞炼句的心情,想要通过学习诗词创作提高散文和诗歌的优美性。然后再重新回来写散文和诗歌,因为对比之下,我更喜欢散文诗歌题材的随意。古诗词和现代诗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管是写作结构和运用方式上都各有千秋。有的诗友说古诗词和现代诗不能同时学,一起学都学不好。为此我还在电脑下载一个百度空间,想试试古诗词和现代诗一起学的效果(其实学古诗词期间,真的很少写散文诗歌了)。记得当时有两个写现代诗特别好的河北诗友,智山乐水和雨蝶,文章写的特别好,作品已经随心所欲炉火纯青了,并且他们古诗词写的也很棒,这让我更一步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无能为力,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让自己迅速成长,那就是不断学习!</p><p class="ql-block">我暗下决心,不管多困难,一定要坚持把古诗词学下来,这样也对得起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称号。由于对联太严谨,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根本做不到,所以我决定从古诗词开始。13年我加入了中华诗词传奇学校,校长是东北人,词写得特别棒,就是脾气暴躁,对学校很用心,对老师学生要求也严格。虽然后来这个传奇学校解散了,但是传奇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地开花,在各个网络公益教育大军里,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推动古诗词文化做出了一定贡献。学习从基础班开始,从平仄开始,为了弥补讲义资料的不足,我每次课堂之后,都把讲义重点和要求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于翻阅复习,有时候还去百度查资料,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我始终相信好脑瓜不如烂笔头,过了读书的年纪,想学点东西就得强迫自己去记住,而这是最简洁有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诗词从绝句开始,每周一次课,要去呱呱房间去听课,课后我就边读讲义边整理,平仄的规律,词组的运用都尽量做到完美。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次作业,我都要查大量资料,一是确定写作格式,二是甄选写作内容。比如让写中秋节,我一般都是在写之前,先百度一下古诗词关于中秋节的诗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然后找到素材在着手创作。老师教得仔细,自己也学得认真,所以进步地很快,慢慢自己也摸索到了一点创作感觉。初级班的时候学习最用功,半夜爬起来写诗是常有的,所以打下了扎实的诗词基础,再加上先前的文学功底,到毕业时,我的绝句已经有点水平了。初级班有个写诗比较好的老师叫弦上春雪,给我指点过一些用词不当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后来随着写作难度的深入,我们加强学了绝句中几个写作特殊手法和渔阳十二法,把绝句的机动灵活融会贯通,更好展现出绝句的魅力,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作品日渐成熟。整套课程下来,大概五六个月时间,一周一堂课,一课一小时,有专门老师收作业,并安排评阅老师点评,我的作品得到了认可,终于顺利升入词班,继续学习词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班从小令开始,一直讲到60字左右的中调,然后就是10几周的各类词牌练习,那时候学习兴致好,也着实学会了很多东西,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期间我很感谢的是词牌主讲老师淡月青莲,她是校长的大徒弟,当时校长收了好多徒弟,来帮他代诗,词,联各种课。淡月老师的词风有点像李清照,还有那个弦上春雪,词风很近,就是婉约派的代表,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大,我开始更多的注意李清照的作品,还有纳兰性德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升到词院精修班,我已经是班长了,精修班学习长调,是校长亲自讲课,我那时候不喜欢去呱呱房间听课,就是自己看讲义,整理资料。《雨柳霖》《水龙吟》《锁寒窗》《惜秋华》《摸鱼儿》词牌越来越长,到90多字时,我就举步维艰了,要不断的学习《声律启蒙》之类的文学典籍,才能满足写作的素材需求。一篇作业下来,几乎是筋疲力尽,这样一直坚持到词班毕业,断断续续的两年多时间也就过去了。几多感慨,几多欣慰,回头再去看绝句,感觉轻松了很多,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规律,毕业之后,我继续留在学校配合主讲老师们的工作,做了一名评阅老师,直到后来传奇解散。点评作业也是一次提升文化修养的机会,知不足才能更好的避免和改正,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因为文化程度的缺陷,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丝毫不敢松懈,即使觉得当初写的已经很好了,也争取做到最好。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谢当初的自己,仅靠着对文字的执着和爱好,利用空闲时间,勇敢地坚持了下来,现在如果再去系统地学,估计也真的学不会了。时间就像海绵里得水,知识就是浩瀚的海洋。只有在不断地努力和追求中进步,才能过有意义的人生。古诗词文化是现代文学中一朵古香古色的花,它如梅如菊,凌风傲霜,必将绽放奇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