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台儿庄

水中月

<p class="ql-block">  33年前,无锡的警营里来了一批山东枣庄的年轻人, 他们为“第二故乡”挥洒青春热血,三年后,这批人退伍返乡,但这份橄榄绿的记忆长留心底,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只要一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重燃青春的梦想,激发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多想和曾经一起站岗巡逻警卫训练的战友见上一面倾诉思念的衷肠,共同回忆往日警营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于是,枣庄带头大哥王宜海班长率一干人向昔日老部队的战友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不如见一面。这便有了30年后在古城台儿庄重逢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枣庄的战友为了迎接战友的到来,专门成立了聚会筹备组,安排在台儿庄古城荷田客栈住宿,在兰祺会堂用餐,在接站、引导、导游、服装、显示屏标语、就餐现场表演、发放纪念品、安全措施等方方面面做了精心的安排,每个细节都贴心暖心。</p><p class="ql-block"> 就这一声召唤,江苏、安徽、福建、浙江等地的战友或自驾、或坐高铁、或乘飞机积极响应、闻风而动、纷至沓来,相聚在台儿庄古城。战友之情,亲如兄弟,这份情犹如陈年老酒,时间越久情越浓。</p><p class="ql-block"> 这台儿庄原本是个历史厚重的千年古城,他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明清时期就已经非常繁华。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就曾在古运河停留,并为台儿庄赐下了”天下第一庄”的美称。但在1938年,一场中日台儿庄大会战,古城化为一片废墟。现在的古城是后来按照城市的原貌复建而成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已经是一个五A级景区,古城中沟渠相连,水巷纵横,居民筑台而居,多种建筑风格并存、文化底蕴深厚。岸上古街繁丽,夜晚灯火璀璨,酒吧街人声鼎沸,众多表演眼花缭乱,叫卖吆喝此起彼伏,生活气息非常浓郁。</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台儿庄古城住了两天,没事的时候就在里面到处走走,我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古道上,听着古道旁潺潺的流水,触摸古色古香的石桥、廊坊、墩柱,看着那悠闲来往的行人,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祥和。</p><p class="ql-block"> 好在历史还是有记忆的,古城外不远处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古城内保留了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袁家巷巷战弹孔墙、大战遗物陈列馆、战地报道史料馆等向后人述说着“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壮烈场景。清真古寺内我军186团指挥所、安澜门附近的狙击点、关帝庙的池峰城指挥所、西城门内的大战遗骸区洒落在古城各个角落,时刻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正面抗战的第一场大捷,这里有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在运河边依栏而望,电影《血战台儿庄》的一幅幅画面从脑海飘过,不禁泪目,眼前依稀出现了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浮桥炸断、钢盔断流、血流漂橹的场景,看到数十万多名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前赴后继,和日寇白刃肉搏、以命相博、血染沙场,最后有3万余名将士长眠于此的悲壮,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我们不该忘记李宗仁、张自忠、孙连仲、王铭章、池峰城等国军将领和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举,和台儿庄战场一起,都留在了民族记忆当中,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 如今山河无恙,老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这盛世,当如英烈们所愿!</p><p class="ql-block"> 相聚总是短暂,离别总是不舍。我们相约明年相聚在无锡第二故乡美丽的太湖之滨,畅享太湖绝美风光,不见不散!离别之际,我对着台儿庄古城深深的鞠躬,向长眠于此的英雄致敬,向当年作出巨大牺牲的台儿庄人民致敬!祝这座英雄城市台儿庄的明天会更好!衷心感谢枣庄战友热情款待和周到服务,愿各位战友平安顺遂, 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