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七六年从部队退役,分配到省冶金系统一家省属企业。在厂政治处负责宣传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二年。后来工作需要,调至政府部门。这十二年的企业生活,是我生命当中一段非常快乐的经历,每每想起在企业里的那段时间,都会感到特别幸福,特别自由,没有压力,只有动力,回忆起来激动不已。下面是我在企业里诸多难忘事儿中的三件事,说给大家分享,了解那个时代的点滴小事。不当之处,请指正。</p><p class="ql-block"> 为职工服务的医务室</p><p class="ql-block"> 我们厂子在省冶金系统是个中型企业,有职工八百多人,六个生气车间,一个维修车间。主要生产军工产品。厂里医务室也是科级架子。七名医生,分外科,内科,中医科,综合科,医生多数是军队退役军医和地方医院调来的医生。医疗技术不错。还设有:药房,检查科等,我看跟一个小型医院差不多。职工看病都是在医务室,免费看病拿药。工人不用请假,工作时间就可以来医务室看病拿药。头疼恼热的大家都不乐意休息,一边上班一边吃药病就好了。需要休息的,医务室出个信就可以,不扣工资,享受病假待遇。需要转到市,省医院就医的,医务室联系医院,车间里派人陪床,带上厂里一张汇票,什么事都解决了。再看看现在,有了病看病多难,一医难找,一床难求,没钱停治,心里头感慨颇多。厂医务室不但对厂内职工服务好,而且还发挥特色,主动为周边群众服务。医务室里有两个王医生,都很优秀,一个自己研发了一个药方子,能治哮喘病,效果不错,名气很大,邢台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另一个王医生是中医,把脉特准,妇女病看的好,每天求医的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让职工放心的托儿所</p><p class="ql-block"> 厂里为了职工的孩子能及时上托儿所,上小学,让工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去工作。在厂里面办了托儿所,专门招了一些幼儿教师,托儿所规模达到招孩子200名,配齐了幼儿床等。中午幼儿管饭吃。职工们早晨把孩子送进来,晚上下班把孩子接回去,一分钱不花。既方便照顾孩子,又不担误上班。小一点的孩子,妈妈工作期间可以来托儿所,给孩子喂一次奶。有一次我问工人师傅,你们又带孩子又上班,累不累呀!她们说:这样挺好的,我们白天不误工作,晚上带孩子,能增强孩子大人之间的亲情,我们的生活很充实,孩子不知不觉长大了,没觉得养孩子有多么累。大家都很满意。那时候的托儿所,虽然没有现在的幼儿园那么时尚,但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老师组织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学习文化知识。厂子的邻村有小学,厂里主动和学校联系,学校课桌紧张,厂里积极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厂学关系搞的非常好,厂里有多少生源提前报给学校,不存在上学难问题。职工没有因为孩子上学发过愁。后来,这些职工孩子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p> <p class="ql-block"> 饭菜最好吃的食堂</p><p class="ql-block"> 厂里的食堂在全市评比中拿过奖,职工都说:咱们厂的食堂就是比周边企业的食堂好,具体说来有三好:一是主食好,特别是馍馍和大包子,馍馍又白又胖又香,面发的恰到好处。大包子皮薄而软,馅香而柔。二是:菜炒的色美可口,样式多。三是:汤水清淡,去火利肺。多为小米汤,疙瘩汤,绿豆汤等。由于食堂里的饭菜好吃,职工绝大部分都在食堂就餐。就是老职工和新结婚的职工,也不全在家忙活了。基本上都是在食堂买主食和菜,拿到家做些汤就行了。厂里的食堂有一件事,做的特别好,让职工交口称赞。不论那个车间需要加班加点了,顾不上去吃饭,打个电话,食堂就派人把饭菜送到一线。我记得有一次,车间里搞技术改造,安装机器忘了饭点,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才想起来吃饭。给食堂打了个电话,他们班长带着师傅把饭菜送过来,还专门加了几个菜。车间里所有人看到热乎乎的饭菜,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p> <p class="ql-block"> 202409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