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惊魂24小时——唯物主义学者与上帝的相遇

关夫子

口述 关福民 整理 马建华 <h1>纽约时代广场夜——关福民</h1> <h1><p><b>前言</b></p> 本文讲述我在美国纽约的一段非凡经历,这段经历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与信仰、命运与偶然的交织,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作为 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原本带着学习推广新型节能灯的应用技术任务来到美国。然而,在纽约, 我意外地遇上了一场抢劫,这个事件离奇恐怖, 但也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世界的视角。我渴望 将这段真挚而深刻的体验与你分享,希望它能 够在你心中引起共鸣。<br><b>科学与信仰的辩论</b><br>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退休离开大学讲坛,受聘成为芝加哥PRI 公司电光源技术中心主任。我曾赴美做过交流学者,而这次是带着双重使 命重返美国: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及吸收西方的先进理念,为祖国的经济发展 做出点贡献。<br> 在美国,我的同事们大多是基督徒。得知我幼年曾在教会学校上过学,现在却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们便希望引导我回归信仰。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时间,他们围绕我展开了一场关 于科学与信仰的辩论。我孤身一人,坚持认为只有实践检验的证据才能说服我接受上帝的存 在。无奈之下,他们提议集体祈祷,希望我能 感受到上帝的恩典。<br> 就在那晚,我梦到窗户自行打开,一束纯净而强烈的白光照射进来,宛如上帝的召唤。那 一刻,我几乎要屈服于这股力量。然而醒来发 现那只是月光,透过未关的窗户洒在房间里。<div> <br></div></h1> 海上看纽约——关福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在纽约,我向神下的赌注</b></h1><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飞到NY 曼哈顿Expo 会展中心,参加了一个照明专业的展会,收集了不少资料。傍晚时分,当会议的喧嚣逐渐散去,我 换下正装,穿上便服,左手提着沉甸甸的公文 包,右手拖着刚流行的滑轮旅行箱,心中盘算着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落脚点过夜。</p><p class="ql-block"> 当我穿过车辆拥挤的大道,步入对面那条幽静无人的41W 小街不多久,就感觉一块湿润的 物体突然落在我的右肩上。正待查看,迎面走 过一个伙子面带微笑指向天空,暗示我是天上 掉下的鸟粪,并顺手掏出一堆餐巾纸递给我。 就在我放下公文包擦拭脏污时才发觉是有人向 我扔鸡蛋,一瞬间恼怒直涌心头。清理蛋液的过程中突然感到有点异常,我低头查看刚放在 左脚边公文包已不翼而飞。抬头望去,只见左 前方一辆小轿车正远驰而去,“好心人 ”亦已消失。当我回过神才明白自己掉入这帮抢劫团 伙的精心设计的陷阱。</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恐惧之中。我的公文包里装着我所有的现金、护照和 其它重要文件——它们是我在这个陌生城市生 存和行动的依据。站在空旷的街道上,四周阴冷高楼的似乎在嘲笑我的愚昧无知,我找不到任何安慰。</p><p class="ql-block"> 在绝望的深渊中,我回想起昨天同事们为我 祷告的情景。一股自嘲的情绪涌上心头,我心中默念:“你们请上帝帮助我,结果上帝没来, 却来了魔鬼。”我从未真正相信过上帝的存在, 但是在愤怒、恐惧和无奈之下,我不由自主地念想:“如果要证明上帝的存在,就请帮我把被抢走的东西找回来。 ”这或许是一种两面下注的心理,用一个明知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来反驳那些宗教的宣传,发泄恼怒。但在内心深处,还抱有一丝希望,期待奇迹出现,能够将我从这困境中解救出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天色渐晚,我紧拉着行李箱的手柄,拖着沉重的步伐盲目前行。纽约街头的种种恐怖传闻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直到 11 大道街角那座电话亭映入眼 帘,我才从那些令人不安的幻境中回过神来。 迅速走进电话亭,我拨打了 911 报警求助。</p><p class="ql-block"> 警察的到来并没有带来我期待的救赎。他们详细询问了关于车牌号码、车型等细节,但对 于这些关键信息,惊魂未定的我一无所知无法回复。警察问明我人身未受到伤害后,让我改天去报警。我向警察表达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庇护,警察却摊手告诉我:“我只负责巡逻和安保,救济并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抱歉,我无法帮到你。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击碎 了我心中仅存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警车渐行渐远,我的目光随之消失在夜幕中。 那一刻,我想到了在美国街头常见的景象—— 那些路边的“ 睡客 ”。他们曾是这座城市的边缘存在,而现在,我感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生存本能开始觉醒。我意识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 里,我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深吸了一 口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开启了 自我求 生之旅。</p> 纽约遭遇抢劫事发地点 <h1><b>逃离纽约,去新泽西寻求救助</b></h1><p class="ql-block"> 逃离纽约的念头在我心中愈发强烈,出事地点距离纽约长途汽车总站并不遥远,我决定先在候车室度过这个夜晚。我清点了口袋里的所有现金,不足 19 美元。平复情绪后,我开始思 考接下来的行动。脑海中浮现出了近期从美国回上海的华侨老友柴家樑,他曾告诉我,他家就在河对面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上。</p><p class="ql-block"> 在车站内墙上我仔细查看了长途线路图,查找了所有通往 NJ 的路线。终于,一个似曾听闻的地名“Mt Laurel ”跃入眼帘。尽管我并不了 解这个小镇,但此刻,我唯一的愿望是逃离这个恐怖的纽约,于是当机立断地用 9.5 美元购买了车票,我只能选择相信命运的指引。</p><p class="ql-block"> 乘坐的末班车抵达了小站,我是唯一下车的旅客。眼前的小车站只是途经路边树林旁的一 间小木屋,大门紧锁。当我踏上这片四周无人 的地面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松弛感,“终于</p><p class="ql-block">平安了 ”。</p><p class="ql-block"> 夜空漆黑,但见远处有霓虹灯闪烁着,仿佛 是希望的信号,引导我来到了一家小旅馆“RAMADA.Inn ”。稍作休息后,我想从电话簿 中寻找柴家樑的联系方式。小镇上的华人不多, 我很快找到了一个英文名字 G.L.Cai,我确信这就是柴家樑。</p><p class="ql-block"> 我拨通了公用电话,期待着给他一个惊喜。 然而,接电话的人却不是柴家樑,而是位叫蔡国亮的当地华侨,原来只是和柴家樑英文名字相同。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准备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对方突然问我为什么会拨打这个号码寻找柴先生。这一句好奇发问,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他们俩相识。 我向他解释了情况,请求他将我正在使用的公用电话号码转告给柴家樑。事后我才知道,柴先生家的电话号码是用他夫人的名字登记的, 而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这是一次意外的巧合, 还是命运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柴家樑开车出现在我面前。车外的小镇夜色宁静,房屋透出温暖的灯光。那晚, 我找到了庇护,也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温情和信任。极度疲惫的我,在柴家樑家,得到 了一夜的安眠。</p> <p class="ql-block">遭遇抢劫41街小道与纽约长途汽车总站的方位</p> <h1><b>命运交响:在绝望与希望之间</b></h1><p class="ql-block"> 次日天未亮,我又因想到公文包丢失而惊醒。 没有了护照,连自己的办公电话和地址都忘记了,我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非法游民。虽然在美国认识几位朋友,但在没有通讯录的情况下, 我一筹莫展。</p><p class="ql-block"> 辗转反侧中,我想到了Sam 邵,我的忘年之交。三十年前,我们一起被分配到青岛工作, 同在一个寝室共度了几年青春岁月。“文革 ” 初期他离开青岛回了香港,多年前已经移民美国在弗吉尼亚(靠近华盛顿特区)定居。而我这次来美,本有计划与他重新相见。补办护照也需要我亲自前往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Sam 的帮助至关重要,但所有的联系方式都在那个 的丢失公文包内,我必须找到他,但怎么找呢?</p><p class="ql-block"> 在护照丢失、联系中断的绝境中,为了找到 Sam,我想起了几年前大侄子 Tom 去美国费城大学读研离开上海的时候,我曾给他Sam的联系 方式以备不时之需。即便此后从未与Tom联系过,但我所能想到的唯一线索也只有他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找到大侄子Tom,无奈之下我决定拨打国内上海家里的电话求助。幸运的是,接电话的不是我年迈独居且大概率毫不知情的老母亲, 而是另一个侄子,Tom的堂弟。他恰巧从烟台回来探望祖母,更令人惊喜的是,他随身携带的通讯录中恰好有Tom的详细信息。这一连串看似困难的求索,竟然如此顺利地一步到位。</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巧合,更像是天意安排。Tom在得知我昨晚的不幸遭遇后,立即翻查他多年前保存的旧资料,很快便找到了Sam的电话号码,并迅速给我来电。我心中的焦虑随着这个电话的到来而渐渐平息。窗外的夜色慢慢褪去,地平线上露出了第一抹晨曦,新的一天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我焦急地守在电话旁,等待 Sam开始上班后立刻拨过去。听到他拿起话筒后,我正要向他讲述我的遭遇时,他竟率先发问:“老关,你是不是在纽约遇到了麻烦? ”</p><p class="ql-block"> 我愣住了,他怎么会知道?</p><p class="ql-block"> 接着,Sam的话让我更加震惊:“我才到办公室,门外有一个来自纽约的隔夜快递。 ”交谈之际,他打开了快件,发现就是我的公文包。</p><p class="ql-block">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 我请他看看护照是否在包里。</p><p class="ql-block"> Sam 检查后继续说道:“里面没有现金,护照不在,但其它东西应该都在 ”</p><p class="ql-block"> 这个意外的转折让我彻底震惊,心中充满了 困惑与感激的复杂情感。我拿着话筒,一时竟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 Sam向我解释了公文包失而复得的经过:劫匪在搜走了现金之后,就将它特意放在了路边的电话亭内。幸运的是,一位热心的先生在打电话时发现了它。他通过公文包内的中文笔记和唯一的中文名片,联系上了Sam。在确认Sam 与我的关系后,这位好心人当即将公文包快递 给了 Sam。</p><p class="ql-block"> 当我还在焦急地寻找Sam的时候,这个公文包也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我们共同的目标 Sam办公室。一连串的巧合, 不由让我怀疑,是否有某种更高的力量在背后 操控着这一切。我曾经在绝望中向上帝祈求帮助,那时我并不认为自己真信。但当奇迹真的降临时,我开始质疑,科学能否完全解释这所发生的一切。是不是有些力量,超越了我们的 理解和掌控?</p><p class="ql-block"> 周末,为了安抚惊魂一夜,柴家樑夫妇建议陪我去大西洋赌城散心。出发前我整理行李箱时发现,昨天离开会场脱换外衣时,由于自己 的失误,竟将护照遗忘在外衣口袋里,未放进 公文包,实际上护照并没有丢失。这个意外的 “ 幸亏 ”让我又一次认识到命运的安排才是正确错误的裁判。</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赌博的爱好,而且口袋里也没有赌本, 柴先生就给了我点零钱。谁知道顺风顺水,到了傍晚,我估计昨晚丢失的钱差不多也都回来了,只是这不是我原来的钱了。一个 24 个小时轮回,我未损失分文,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我对世界的认知改变了。</p> 图为24小时惊魂历程位置图。1号圆圈为公文包被劫,2号圆圈为求助借宿地点,3号圆圈为赢回损失地点。 <h1><b>心灵求索:信仰与科学</b></h1> 经历纽约这场奇幻的遭遇之后,我对人生、 命运,以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 我曾经考虑是否应该放下对科学的执着,转而 拥抱精神上的慰藉。<br> 我与不同信仰的人交流时发现,信仰往往是出自内心需求,是人类对于全能拯救者的渴望或感恩。在纽约街头的无助时刻,我自己不也渴望奇迹地出现吗?神的形象之所以具有人或 物的特征,是因为没有人见到过神的真容。出 于对神的崇敬和仪式的需要,接受公认的宗教人物来体现神的存在和特征。<br> 我逐渐认识到,尽管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 看似对立,但它们实际上是人类精神探索的不 同途径,是我们试图理解生命意义的工具,是我们在宇宙中寻找自我位置的努力。科学赋予我们理性和知识,而宗教信仰则提供道德和精 神的指引。我的挑战在于,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br> 我开始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寻找平衡,认识到 每个人的信仰都是主观且自有的,受到个人经历和文化的影响。我学会尊重不同的信仰,并理解它是如何帮助人们解读这个世界。这次奇 迹事件让我感知到, 自然并不是科学都能解释的简单现象,它有许多未能理解的层次。<br> 内心的挣扎是一场精神探索。我困惑于自己的承诺,又怀疑承诺的对象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神是内心欲望的产物,那承诺的意义何在? 然而,我也开始理解,承诺本身可能是对道德责任的体现,而不是对信仰的坚持。<div><br><h1><br></h1></div> <p class="ql-block">事件发生处在40街和42街之间,因41街太小未标注。|</p> <h1><b>寻找生命认知的和谐</b></h1> 在弗吉尼亚 Sam 家,我意外地找回了在纽约失窃的公文包,错误的处置却保护了我的护照, 误打的电话却找到需要寻找的人,在大西洋城,我竟然赢回了被劫匪抢走的损失,但这不是我原来的钱。从抢劫开始到赌博结束,这似乎又 不像遵循任何神明的安排,我开始重新思考那 些超越科学的奇迹。<br> 唯物主义曾是我坚定不移的信仰基石,多年数学和物理的熏陶,让我深信因果逻辑的必然性。习惯于接受凡事有果必有因,科学本身就 是在研究产生结果的原因。例如牛顿寻找苹果 从树上掉落到地上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 而人类本身也是,也是从实践中用因果关系来 理解学习,积累自己生活的经验,学会了生存方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就是典型的对 因果认知的归纳。这种因果关系清楚,又便于知识积累的经验,就成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惯性思维。<br> 然而,生活的真实远比逻辑更加复杂和不可 预测。大千世界,除了人们习惯接受因果的必 然以外,还存在着更多的偶然现象。就像儿歌里面唱的,“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 ”那样, 一个简单的偶然事实,就可以由各种不同原因而产生,也可能造成各种不同的结果。这种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偶然事件无情地切断了我们 熟悉的因果链。这些事件,由于其不可预测和 不可复制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忽略。<br> 如果人们的认知中不能接受自然界这种偶然, 只愿意接受一切都是因果必然的存在,那偶然就必须有神来安排。即便是一些杰出的科学家, 在充满矛盾的复杂自然现象面前,也常常选择向神寻求终极答案。可喜的是近年来混沌理论的出现和“蝴蝶效应 ”的被认可,使得必然与偶然的相容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br> 在纽约的24 小时,是我生命旅程中对世界认知的一个转折点。这次经历也让我领悟到接受偶然与必然体现着中华文化中的“天道 ”,也 解开了中国古文化中缺乏神道的原因。我们经 常说的代表中华文明的道,儒,释,其中的道是中华文化的最早最原始的自然观。天道容纳必然和偶然,儒讲天道之下的人为规范。佛教及其他的宗教是很久之后才从外来文明引进的。 它们满足了人们对偶然性的认知需求,都是构成我们世界观的基石。<br> 我逐渐认识到,真正的理解可能不在于找到 一个绝对的解释,而在于学会欣赏和接受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随机和偶然是天机,天机待寻而不可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 没有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上所叙到的这些巧合就不会构成这个奇迹。这段经历就是个典型。 它激励我以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去迎接未知,容纳意外,接受失败。帮助自己去洞察理 解世界,不断探索生命前行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