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整个画展中其实关于梵高本人的真迹只有一幅,让许多观赏者稍有遗憾。当然画展特出宣传梵高是因为知晓更多的人对于梵高的热爱,但是我们能通过此次真迹展能了解更多的艺术大师如塞尚、高更、米勒等也是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以整个展馆的布置环境上看,还是有极浓厚的梵高味(只是感觉而已)~</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暂停画作的浏览,来到这展馆一角的三间屋,它们分别是“璀璨星空”、“梵高小屋”和“收藏故事”。</p> <p class="ql-block">梵高说过:“总有一天我要向世人证明:我这个无名小卒,心有瑰宝、绚丽璀璨。</p><p class="ql-block">第一间小屋称作“璀璨星空”。</p> <p class="ql-block">小屋的一侧墙上布置了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些油画。</p> <p class="ql-block">油画对壁则是展示了一些艺术巨匠的经典独白,譬如亨利. 马蒂斯所说,“对于渴望看见花的人,花朵就会一直在那。”</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那间,被称为“梵高小屋”。</p><p class="ql-block">据说梵·高的弟弟曾帮他在法国南方租了一个房子,梵·高要在这里尝试一个特别的实验项目:要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画画。因为梵·高与人不同,不是很合群,甚至当地居民抗议不让他住这里。梵·高为什么做这个呢?因为他希望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在南方温暖的阳光下,在面对同样的风景的时候,你画你的,我画我的。最后,只有一个人响应前来,他就是高更。高更来之前梵·高画过他的卧室,这间房间就是给高更和其他来的朋友住的。</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阿尔勒的卧室》,1888年,布上油画,72.4 x 91.3 厘米,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背·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间房间真的很特别,因为所有博物馆展出这一卧室画的时候,其实都想尝试在原作旁复原这样一个房间。然后,对比来看实际空间的效果。但人们会发现,这个效果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其实在这个画面里,我们非常明显可以看到,除了透视要求的比例之外,还有点像“喇叭口”一样向外敞开,这样就给人一种欢迎的姿态,同时,色调依然是暖色为主。</p><p class="ql-block">明.美术馆这个梵高小屋是不是有点像呢?</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细节,其实特别值得关注,他在床边的墙上挂了两幅画。在1888年画的卧室画中,上面挂的两位人物是梵·高的朋友,表示他并不孤单,他是有朋友的。其中一位是一个投递员,这是梵·高和外界联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有邮件、信件,尤其是他弟弟和他来往的信件,所以,这个人对他来说特别重要。</p> <p class="ql-block">后来到了第二年,梵·高又画了一幅卧室画,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场景,相比色彩变得更加诱人,更加鲜亮。但要注意到在第二幅中有一个细节非常特别,画面中床边的墙上挂的画中,两个人物开始出现了变化,其中一个是他的自画像,然后,边上有一个金发美女,似乎在告诉你,他是有女朋友的。但是,其实他是没有女朋友的,或者说,没有固定的金发的女朋友。之所以他要这么画,是因为这幅画是要给他的妈妈看的,让母亲看到,我在南方生活得很好,而且还有女朋友,这会让母亲感到高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梵·高创作时真的是煞费苦心,他要让看到他画的人在似乎不经意间描绘出来的细节中,看到自己生活所有的方面,甚至包括他的内心的精神生活,恋爱生活。</p><p class="ql-block">明.美术馆显然是依据第二幅画所布置的。</p> <p class="ql-block">在梵高小屋的进门处,靠墙有一架钢琴,钢琴上方墙壁上布置有梵高向日葵之类的著名画面。</p><p class="ql-block">不过虽说梵高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学习或演奏过钢琴。梵高的作品《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加歇》和《弹钢琴的女人》描绘的是画中人物在弹钢琴,而不是梵高本人的行为或兴趣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梵高小屋中增添的而并非《阿尔勒的卧室》油画场景中所有的钢琴,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p> <p class="ql-block">第三间小屋叫“收藏故事”。</p><p class="ql-block">这里简要地介绍了“真迹名画”收藏家张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久、张思远父子,上.美术馆创始人,明.美术馆名誉馆长。</p><p class="ql-block">张久先生曾在部队和地方报纸担任美术编辑,后跨界汽车传媒行业。在世界各地采访国际车展过程中,他参观了大量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并逐步开始收藏欧洲艺术作品。他与其子张思远共同创办了上.美术馆,目前已收藏经过历史长河检验的、经典稀缺的十七至二十世纪欧洲艺术大师油画、水彩、手稿等真迹百余幅,其中包括伦勃朗、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卢梭、卡尔斯、罗丹、布丹、莫奈、梵高、高更、修拉、安格朗、马蒂斯、达利、史蒂文斯、科尔贝里以及苏联时期特卡乔夫兄弟、拉夫连科、瓦西利亚第一大批油画巨匠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久本人的一些作品(钢笔画)。</p> <p class="ql-block">张久的中国画水墨画“水牛”。</p><p class="ql-block">介绍完了三间小屋,让我们继续逐幅欣赏那些极其珍贵的真迹画作……</p> <p class="ql-block">让·路易斯·马塞尔·科森(法国)</p><p class="ql-block">(1878-1956)</p><p class="ql-block">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作为德加的学生,他尤其擅长描绘女性、巴黎生活以及舞蹈和戏剧世界。科森在法国巴黎艺术家沙龙首次展出,并成为该沙龙的成员。1901年获得了荣誉奖,1911年获得了法国艺术沙龙铜奖。</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芭蕾舞前的准备》 </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水彩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15×1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3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科森最著名的作品题材都取自歌剧和芭蕾舞场景,这些作品因其独特的触感和装饰性而备受追捧。从科森大量描绘后台场景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深受德加影响,对剧院生活十分着迷。同时作为著名的插画家,科森经常为包括莫泊桑在内的众多法国著名作家的作品绘制插图。他朦胧与松弛的笔触,让人对20世纪初的巴黎的戏剧生活,产生了无尽遐想。</p> <p class="ql-block">亨利·莱巴斯克(法国)</p><p class="ql-block">(1865-1937)</p><p class="ql-block">19世纪法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从他第一次认识修拉和西涅克开始,莱巴斯克认识到了一种强调在底纹中使用互补色的色彩理论的重要性。莱巴斯克在他有生之年取得了成功。他为香榭丽舍宫绘制装饰作品。他的作品在法国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尤其是昂热、日内瓦(小皇宫)、里尔(美术馆)、南特和巴黎(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船上的少女》 </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丙烯</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14×14.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0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莱巴斯克和马蒂斯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与马蒂斯特别关注女性曲线之美不同,莱巴斯克认为仅有曲线还远远不够。他更在意表现出画面中的明暗和立体感,并且在很多的绘画中他需要将模特移到室外,甚至经常在卢瓦尔河谷的河堤上进行写生创作,同时又十分擅长抓出女性的瞬间之美。</p> <p class="ql-block">亨利·勒·斯丹纳(法国)</p><p class="ql-block">(1862-1939)</p><p class="ql-block">法兰西美术学院主席,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他与梵高、高更、塞尚等人并称的“后印象主义大师”。19世纪90年代,斯丹纳在象征主义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他主要表现的题材是静物和小场景。他对水、玻璃、金属这些质感特征明显、色彩变化丰富的对象有着惊人的塑造能力。世界部分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斯丹纳作品有:《玫瑰》(法国凡尔赛宫)、《黎明时分的布鲁日运河》(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长老会》(里尔美术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静物》</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3×26.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21</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与莫奈相比,斯丹纳经常通过色彩操纵来描绘光线,他与老一辈印象派画家不同,很少在户外作画。他会很快地勾勒出看到的场景,然后从他的想象中提炼出这些构图。19世纪90年代,斯丹纳在象征主义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他主要表现的题材都是静物和小场景。他喜欢柔和的色彩,对细微的灰色和白色有着特殊的偏爱,常以斑驳的笔触营造着神秘的氛围。斯丹纳对光线的使用和对自然的特殊绘画方式受到印象派艺术家的强烈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艺术文献中他经常被称为“最后的印象派”。</p><p class="ql-block">在这件作品中可以发现他惊人的塑造能力。室内的静物在玻璃反射的间接光照影响下,色彩细腻而丰富,投影带着强烈的冷调子。使用快乐简洁的处理,直接几种器皿的组合,摆放在类似墙壁这样一个单纯的背景前面。虽然对象简单,但是要处理好画面的气氛却更困难。斯丹纳通过绚丽多变的色彩和稳定厚重的质感表现,捕捉对象瞬间的感受,虽然主体造型简单,但是色彩感人,这跟传统的写实静物绘制完全不同,彻底摆脱了古典油画的酱油调子,更加主观地表现对象的色彩。但是在造型上依然非常严谨,作者使用随意轻松的笔触,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细腻的造型,显示了他极高的写实水平。</p> <p class="ql-block">卡尔洛·达拉·佐扎(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903-1977)</p><p class="ql-block">佐扎在1928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教授。在1936年的第20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卡尔洛·达拉·佐扎获得竞赛单元第一名。同年在贝维尔拉夸-拉·马萨年展中上也获得第一名。1946年他凭借现藏于威尼斯佩萨罗博物馆的风景画而赢得了布拉诺绘画一等奖。1970年他在米兰吉安费拉里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展出了1958年至1968年的六十幅绘画。阿尼奥尔多梅尼克·皮卡为展览相关书卷作序。其部分作品被佩萨罗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耶稣受洗》</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5×5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66</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60年代起,佐扎创作了一系列圣经题材的作品,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现宏大的圣经叙事场面,用高度概括的笔触和色彩,将西方传统宗教画进行了现代诠释,让人耳目一新。而这种创新手法也获得了当时欧洲艺术圈的一致好评。这幅作品展现的正是耶稣受洗的场面,施洗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传道,在约旦河里为众人施洗。</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尼古拉耶夫·卡拉霍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8- )</p><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毕业于列宾美院。1955年成为苏联美术家协会成员,1984年获俄罗斯功勋画家称号,1998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视为列宁格勒画派的代表画家,公认俄罗斯20世纪的“浪漫现实主义大师”。</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收工小聚》</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9×49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3</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卡拉霍夫的创作在风景画色彩处理上很美观,但是无论是画作的情节,还是色调都远不同于博物馆里画作的华丽与虚构。画家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他倡导坚持户外写生,从大自然中提炼色彩和素材。他非常准确地传达了他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瓦列里·弗拉基米罗维奇·科马罗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39- )</p><p class="ql-block">苏联丙烯油画巨匠。毕业于莫斯科艺术学院。1971年起参加各项展览,同年成为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北方的修道院》</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丙烯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0×4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丙烯油画是由乙烯基树脂与颜料混合而成的一种画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干燥,具有在画面上进行修正和覆盖的优势。它的诞生使绘画艺术的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苏联艺术家们对丙烯油画的独特运用使其成为苏联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表现力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丙烯油画在苏联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艺术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苏联优秀的丙烯油画艺术家,科马罗夫的作品独具风格,传达出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里雅乌诺夫·鲍力斯·雅科夫列维奇(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19-1994)</p><p class="ql-block">苏联人民艺术家,苏联联邦政府列宾奖章获得者。曾任西伯利亚区艺术家协会主席、俄罗斯联邦艺术科学研究院院士。其部分作品收藏于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国立美术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盛夏》</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47×56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92</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里雅乌诺夫的风景作品,画面处理严谨又轻松,色彩斑斓。他重视色彩的情感因素、情感反映、情感意义和依次而连接的精神力量。他追求作品与心灵的高度统一、协调,不为讨好而画,不为定制而画。出现在画布上的事物,不拘泥于“形”的束缚,重视绘画技巧,以色彩造型,避免做作。这件作品很好地体现出画家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耶夫瑟(苏联)</p><p class="ql-block">(1916-1978)</p><p class="ql-block">毕业于苏里科夫学院,1941年成为苏联艺术家联盟会成员,1970年代他主要以创作水彩画闻名于苏联。</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阅读》</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水粉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61×68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7</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充满温馨和亲切感,主要以描绘人物和生活场景为主,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关爱和温暖的情感。他大量使用水彩和水粉等材料,同时还使用了不同种类的画笔和笔触来表现出不同的线条效果。在他的画中运用了大量的暖色调,如黄色、橙色和棕色等,使画面充满温馨感和舒适感。</p> <p class="ql-block">艾德加多·科尔贝里(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918-1989)</p><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艺术界公认的有两位表现主义大师,一位是莫迪利阿尼,另一位就是科尔贝里。相较于莫迪利阿尼短暂的人生,科尔贝里用将近70年的岁月完成了从集中营幸存者到表现主义大师的蜕变。2011年意大利皮埃蒙特省文化部长露琪亚·维斯库西,在科尔贝里艺术生涯回顾展上向这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致敬。她称赞道:“科尔贝里的出现让战后意大利表现主义大师的归属讨论显得毫无意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克劳德夫人》</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75×5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科尔贝里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之前集中营中的噩梦促使他的绘画产生了激进变化:科尔贝里感觉到生命温度在升高,他频繁寻求拥有如闪电一般、不安定、易延展的高端混色,绘画格局的活力也变得充满激情,无论在有色还是无色画中,他都避免传统意义上的“美丽”和“惬意”。此时的他也被当时的艺术评论界,誉为意大利战后极具影响力的表现主义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艾德加多·科尔贝里(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918-1989)</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坐着的模特》</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50×6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7</p> <p class="ql-block">艾德加多·科尔贝里(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918-1989)</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我书房里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93×72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55</p> <p class="ql-block">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拉夫连科(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0-2001)</p><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曾任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列宾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被莫斯科苏维埃武装力量中央博物馆、莫斯科文物收藏局、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捷尔任斯基》</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22×30.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46</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画家1940年应召加入苏联红军,1941-1945年作为炮兵的拉夫连科走过了从莫斯科到柏林漫长的、艰难的战争路程。他的前线题材的素描、草稿、肖像,如文献一般具有最大限度地真实性。在展览会上展出了战争末期在柏林创作的作品,比如《柏林﹒军营》《德国兵营的早晨》《柏林﹒屋顶》等。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生动地刻画出了苏联人民的隆重胜利和法西斯的垮台。</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拉夫连科在全苏最优秀的画家约甘松的指导下,在列宾美术学院的创作室学习时的作品。图中人物为当时苏联的第四号领导人捷尔任斯基,画家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展现出画中人物的冷峻,以及画面气氛的紧迫感。</p> <p class="ql-block">布舒耶夫·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34- )</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先后在叶卡捷琳堡艺术学院、沙特洛艺术学院及圣彼得堡列宾学院学习,师从戈耶夫·施梅廖夫、乌洛夫、哈尔琴科、捷博列勒等老师。1967年成为全苏联美术家协会会员,1999年获得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夏天》</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49.5×3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5</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布舒耶夫多次荣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和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证书及奖状,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画家。布舒耶夫在艺术上追求积极进取的现实主义,但力求避免宣传性官方的严肃主题。在普通现实中寻找具有永恒人性价值的内容,在风景中表现自然的广袤与宁静。这些风景作品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当时的笔调和真实的绘画情景,或逸笔草草,或简炼勒勾,却都保持了严肃的审美格调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现出了浓郁的生活和历史气息。作品虽只是描绘一片田野风景、两个人物的剪影,却率真爽朗、真情流露,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绘画与生活之间的真实关系。</p> <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朱可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34- )</p><p class="ql-block">苏联功勋艺术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作品先后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展览等各国展览会上进行展出,11件作品被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1988、2005曾两次被我国家文化部邀请访华,在中国举办油画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列宁与人民代表》</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3×46.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5</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朱可夫的创作信条是:虚幻的视觉主题通过非对象性地再创作进行重组。他拥有非凡卓越的绘画技艺,但也经过了长期克服学院教条的束服才成为艺术绘画大师。在完善技艺的同时,他渴望从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画中脱离,转向感受、缔合的抽象派。朱可夫绘画的典型特征:从本质中进行抽象,高度的概括、平面性、减少透视。色调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常常使用灰暗、沉静的色彩:灰色、赭褐色、砖红色为主。这幅作品属于典型的主题创作作品,也是《列宁与人民代表》系列作品中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拉德诺夫·尼古拉耶维奇·安纳多利(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35- )</p><p class="ql-block">毕业于苏里科夫艺术学院,1970年成为苏联画家协会会员,1998年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2007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得俄罗斯艺术文化贡献金奖。主要作品现被俄罗斯列宁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矿区的夜晚》</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64×97cm </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68</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越接近人性化,艺术就会显得越科学严谨。拉德诺夫的作品贴近现实,很生动也很有趣,他的技巧受很大一部分艺术家的喜爱,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小时候的艰难生活,以及战后人们的生活,他喜欢贴近现实来创作。</p> <p class="ql-block">耶夫更尼·伊万诺维奇·谢尔比宁(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57- )</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功勋艺术家。1979-1985年就读于列宾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系,师从于莫伊谢延科教授,并在其创作室工作。1988-1989年任克拉斯诺谢尔斯克艺术学院绘画艺术系主任。2001年当选为克麦罗沃国立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并在克麦罗沃国立文化艺术研究院任教。</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父亲)</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80×70.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4</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谢尔比宁继承了其师于莫伊谢延科的艺术特点,绘画创作主要以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为题材,他的艺术观点鲜明,提倡艺术是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手段。而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采用哲理性语言同观众对话,一面镜子的运用仿佛是画中人物与观众的一种面对面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日列波佐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7- )</p><p class="ql-block">苏联功勋艺术家。毕业于阿拉木图艺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卡斯基和博尔特尼科夫。日列波佐夫是阿尔泰地区最著名的风景油画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春天》</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32×39.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6</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日列波佐夫擅长在风景中融入情境,将生活中的场景很好地融入到画面之中。在这幅作品中,大片的薰衣草田里,一对恋人挥手告别,远处的拖拉机卷起的阵阵尘烟,为这场告别增添的最好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伊戈尔·斯梅卡洛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65- )</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当代著名画家。毕业于萨德吉学院,该学院是很多“反感官方艺术”的画家梦寐以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红衣少女》</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86×86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2012</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萨德吉学院的学习经历给予了斯梅卡洛夫独特的艺术视角,也许正是由于他对纯艺术的不断研究,对其他社会方面的绝缘,使他的作品更为纯粹。他通过稀薄清淡的笔触传递出自己内心的世界。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怀,没有受到创新思潮和本世纪不同概念化的经过精心打造的开放性实验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伊戈尔·斯梅卡洛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65- )</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年轻女孩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65×49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2009</p> <p class="ql-block">特卡乔夫兄弟(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2-2022 )</p><p class="ql-block">(1925- )</p><p class="ql-block">曾就读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谢·格拉西莫夫工作室,是卫国战争的参加者,并荣获卫国战争奖章和“勇敢”奖章等。两人同为俄联邦人民美术家,苏联艺术科学院院院士,苏联国家艺术奖金获得者,艺术院创作室领导人。哥哥谢尔盖·特卡乔夫1977年在全苏联第五届美代会上当选理事会书记(相当于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1985年当选第十一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国家副主席。1952年起,两兄弟开始合作,积极参加展览活动,参加了60多次在俄罗斯国内外举办的画展,是当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树林》</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22×29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5</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艺界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席卷了整个美术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长起来的特卡乔夫兄弟以客观、辩证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艺术创作方法,不墨守成规,也不随波逐流。特卡乔夫兄弟用质朴、亲切的油画语言表现真情实感,继承并革新了普拉斯托夫的乡土画风,并对绘画中的色彩、笔触、构图、造型、意境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为俄罗斯乡村写实主义绘画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恩佐·法拉奥尼(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920-2017)</p><p class="ql-block">1920年生于意大利,1946年在佛罗伦萨“国家”艺术大厅参加“当代艺术家的肖像和自画像”展览。1947年定居佛罗伦萨,并参加了第四届罗马艺术四年展。1953年他在罗马的威尼斯宫被授予“马尔佐托奖”。1955年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当今意大利艺术大展”。1967年,恩佐获得第十二届弗洛林国家奖展览一等奖。1968年恩佐在第七届威尼斯当代意大利版画双年展上获得木版画一等奖。1974年恩佐·法拉奥尼的一百幅作品,均被意大利普拉托法尔塞蒂画廊所收藏,其在1937年到1974年114幅作品,也入选到由EdizioniFalsetti主编的《恩佐·法拉奥尼的作品总目录》第一卷出版并发表。</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模特》</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50×36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在恩佐的作品中能看见作者均有坚定的艺术信念、强烈的个人艺术追求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艺术创作状态静穆、独立而坚韧,艺术语言纯粹精到,作品中饱含对自然质朴的情感和对人生终极的思索。</p> <p class="ql-block">纳迪娅·沃若彼尔瓦(苏联)</p><p class="ql-block">(1924-2011)</p><p class="ql-block">苏联杰出艺术家。毕业于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师从于马克西莫夫等教授。1953年起参加莫斯科地区共和党组织的各项绘画展览,1961年成为苏联画家联盟成员。</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夏天》</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29.5×34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69</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纳迪娅十分擅长绘画儿童题材的作品。在她笔下的儿童充满朝气与活力,也象征着当时苏联社会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朱利叶斯•达•米兰(意大利)</p><p class="ql-block">(1895-1990)</p><p class="ql-block">意大利设计界泰斗级人物、著名画家。曾经求学于都灵阿尔贝蒂娜艺术学院,师从切萨莱•费罗和贾科莫•格罗索。随后,他多次前往巴黎,在那儿他认识了专注于蒙特帕尔纳塞“穹顶”的艺术家: 从基斯林到帕辛,从德莱到弗拉米奇。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乔特备斯•帕拉被俘。在1920年,他作为艺术评论家从吉•比•帕西主编的《艺术产业意大利》杂志出道。在1925年,他又和《都灵市政》杂志合同,并且编撰了《媒体史》丛书,完成了撰文和编排。他还在内比奥罗字模铸造厂担任艺术总监。他的作品目前被长期保存在都灵、米兰、罗马、尼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诗人与少女》</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51×78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58</p><p class="ql-block">朱利叶斯•达•米兰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圣经插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对宗教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力。朱利叶斯•达•米兰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影响,使得他的作品成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p> <p class="ql-block">杰列硕夫·安南托里·瓦西里耶维奇(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8-1990)</p><p class="ql-block">苏联人民艺术家,海参崴画家联盟主席。1954年杰列硕夫受邀去列宾创建的“美术院别墅”进行写生创作,年轻的他在这里结识了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格里采、特卡乔夫兄弟、西多罗夫、托卡列耶夫等人并成为好友。1981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伐木工人》</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42×6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1</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在《伐木工人》这件作品中,杰列硕夫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高度精炼的概括,从色彩、线条与画面结构来看,与俄罗斯油画传统有较大区别,在风格流向上他以自然之心绘自然之貌,也不为透视法则所拘束,以主旨意象化的表述方式带来审美节奏与视觉的变化。这是一种“随意而为”的创作状态,随着艺术体验的深入,以情绪化的笔触进行意写。人物造型上以率意粗放的用笔进行刻画,背景表现则以冷暖多变的色块形成轮廓,以叠加、平涂的渲染手法寻求画面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达成意境的统一。把写意的精神充分融入到对“形”的本质概括中,使得画面简约而富有抽象感,愈发显现生活的本真原味。只有意态的描绘而没有勾绘具象细微的形状,整体氛围简练热烈,张弛之间,尽显审美韵味。</p> <p class="ql-block">杰列硕夫·安南托里·瓦西里耶维奇(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28-1990)</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春耕》</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22×38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70</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杰列硕夫擅长各种绘画题材, 尤其是在人物画和风景画的创作方面表现突出。《春耕》展现出一幅农村生活场景,画面中正在劳作的农民与一匹马构成了整个画面, 农民形象与马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 给画面增加了动感。远处依稀可见是他生活的家园,这人与景的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格列伯•萨维诺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15-2000)</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进入列宁格勒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师从帕维尔·瑙莫夫、迈克尔·伯恩斯坦等。1940年入伍参加战时的苏联海军舰队;1941-1945年参加卫国战争;1944年成为苏联艺术家联盟的成员;1945-1947年任教于列宾美术学院;1949-1979 年在维拉·穆希纳学院任教。1973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杰出艺术家称号;1986年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作品被收藏于俄罗斯历史博物馆、苏联文化部革命中央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东京当代艺术美术馆、曼彻斯特美术博物馆、大阪苏维埃艺术美术馆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领地》</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60×70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96</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萨维诺夫经常以成熟的艺术家、才华横溢的调色师和作曲家的身份出现,他知道如何将日常街景提升到高度概括的民间声音形象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格列伯•萨维诺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15-2000)</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普罗夫迪夫城(保加利亚)》 </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55×45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58</p> <p class="ql-block">伊凡·伊万诺维奇·菲利切夫(俄罗斯)</p><p class="ql-block">(1937-2021)</p><p class="ql-block">1972 年起成为俄罗斯艺术家联盟成员。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库兹巴斯青年”奖得主,全联盟竞赛“科尔恰吉纳 70 年代”获奖者。自 1961 年以来一直参加国际、全联盟、共和国、地区、地区、城市展览。作品被俄罗斯、乌克兰和英国的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钓鱼》</p><p class="ql-block">作品类别:油画 </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47×69cm</p><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1989</p> <p class="ql-block">拍摄整理的目的只为自己能好好的享受这个过程。老眼昏花了,现场实在是没法看清每一幅画作,更不要说再看那忽略不计存在的小块说明词了。</p> <p class="ql-block">差不多的那个时代,中国人有何画作呢? 据说苏博西馆有个“古典回响,藏天下”的画展,得去看看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