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钩沉》物产篇之五* 石牛坝石灰* 赵志超/著*

耘斋主人

<p class="ql-block">《云湖钩沉》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乡土读物。它亦文亦史,文史结合,搜奇揽胜,索隐钩沉,详实记述了湘中古镇云湖桥境内的山川风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流人物、风物特产、历史掌故,上下五百年,方圆近百里,反映了自明代以来古云湖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云湖桥人改天换地、奋发图强的风采,讴歌了一代文豪王闿运故里的人文精神,不失为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p><p class="ql-block">自2022年以来,作者多次深入云湖桥实地调研、考察、采风,广泛搜集资料,现场拍摄照片,创作相关作品;同时,埋首于故纸堆,扒罗剔抉,汰沙淘金,潜心写作,反复打磨,夜以继日,寒暑不辍,终于积腋成裘,写成这部《云湖钩沉》。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和汗水,流露出对家乡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该书25万字,收入文稿99篇,分为“山水清音”“虹桥遗梦”“胜迹寻幽”“地名索隐”“物产撷英”“银河帆影”“千秋佳城”“乡土故实”“故园新貌”九个单元;同时,收录作者近年所作思乡诗词50首,并配有图片近200幅。可谓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图文并茂。</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云湖钩沉》的出版,无疑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为家乡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石牛坝石灰石</p> <p class="ql-block">“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诗中通过对石灰石开采和烧制过程的描述,讴歌志士仁人面临考验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精神。“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非常艰难,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锤击和开凿才能从深山中取出。“烈火焚烧若等闲”则表示石灰石在经过熊熊烈火焚烧时,被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显示出勇于面对挑战、坚韧不拔的品格。</p><p class="ql-block">湘潭农村盛产石灰,石灰之佳,“名闻四境”,莫过湘潭县石潭镇鹿形山石灰。鹿形山亦名“六人山”,旧时“石潭八景”之一,历来盛产石灰,品质优良,古时贡赋宫廷,颇受赞誉。据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自汉代以来,烧石作灰,以代白蜃,兼充五粪。石灰之用,县资巨万。石潭最为佳窑,价取三倍,功力过之,岁货十万金。”湘潭县名老中医张钊有《临江仙.过石潭鹿形山》词云:“日夜涟江经过处,鹿形山上蒿蓬。当年炼石补皇宫,椒房藏淑女,大殿论英雄。 古城文明修史籍,兴衰总念前功。新窑犹在旧窑东,仍然青透白,不与众灰同。”</p><p class="ql-block">与石潭鹿形山同属一脉的云湖桥境内,同样盛产石灰石。据《湘潭县乡镇志》载,云湖桥镇主要矿藏资源为石灰石和煤炭,石灰石主要集中在该镇石牛坝、天鹅嘴、建新、铁子坳、栗山、狮形等地,煤炭主要集中于烟山、良湖、云湖等地。其中,响石村境内的石牛坝,烧制石灰久负盛名。</p><p class="ql-block">石牛坝位于响石村(原石牛村)石牛组,靠近渣瀃坝(群英河)和鸿雁塘,阙高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这里原为一片荒山,山势峻峭,岩石嶙峋,盛产石炭石。上世纪70年代,经村(大队)集体企业多年开采,形成一个巨大的石坑,直径约50米、深达200米。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民工开采石头,均需下到坑底,用钢钎凿、羊角锄挖,然后肩挑手扛,将“坯子”运到山坡上的石灰窑装窑烧制,十分辛苦。</p> <p class="ql-block">石牛横渡</p> <p class="ql-block">石灰石</p> <p class="ql-block">烧石灰窑时,一般以木材、草堆作燃料,点火后,烈火熊熊,窑烟滚滚。石灰窑烧制成品的时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石灰窑对应不同的烧制时间。通常情况下,石灰窑烧制成品需要数小时到数天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石灰窑的类型、石灰石的质量和烧制温度等因素。例如,竖窑的烧制时间大约为12小时,回转窑的烧制时间则需要几天到一周不等。其烧制过程通常经历以下步骤:</p><p class="ql-block">一是制备原料:将石灰石块破碎、筛选,制备成适合烧制的小块。二是装窑:将制备好的石灰石块装入石灰窑中。三是点火:用刷子将点火草堆放在窑内,点燃草堆引燃石灰石。四是烧制:石灰窑内的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烧制。烧制结束后,需要冷却并从窑内取出烧制完成的成品。五是筛选:将成品石灰石进行筛选、分级,达到不同用途的标准。</p><p class="ql-block">通过几天烧制,石料坯便烧成了石灰石成品,每块重约一斤或几斤。成品供应本大队各生产队及方圆十几里范围内的农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石牛坝常年开采石灰石,烧制的石灰质好价廉,是很好的化肥和建筑材料。所产石料质地坚韧,经烧制后,出灰率高,成色好;其生石灰呈灰白色,且白里透青,纯度高,杂质少,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生石灰变成熟石灰,需要发水处理。将石灰窑里刚运出的大块的石灰石,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堆子,然后按一定比例泼水,使之遇水散热,发生分解,碎成粉末,成为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当它与水反应时,便会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水,同时放出热量。热气量足可将米饭、红薯、鸡蛋煮熟烤熟。</p> <p class="ql-block">作者(左一)在石牛坝石灰氹现场调研</p> <p class="ql-block">石牛坝石灰用途广泛,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是用于农业生产。石灰易溶于水,性烈,杀菌性能强,是肥田、除草、杀虫的农用物资。生石灰遇水分解后,变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乡下人叫“阳灰”,撒到水田或菜地里,会进一步溶解,作为肥料促进作物生长;亦可代替农药杀虫灭菌,防止稻飞風等病虫害。石灰也能杀死杀伤泥鳅、蟮鱼、青蛙甚至蚂蝗等。小时候,我常在水田里看到被石灰杀翻的泥鳅、蟮鱼,浮在水面上都“翻了白”,却很少有人捞起来拿回家去美餐一顿。</p><p class="ql-block">二是用作建筑材料。将石炭溶解于水中,调成石灰浆,犹如乳胶一般晶莹透亮,可用作建筑涂料;也可调成石灰水,用于房屋粉刷(刷套水),给房屋翻新。生石灰是很好的黏合剂。将石灰与河沙、黏土混合,搅拌均匀,形成三合土,黏性较强,夯实后坚韧耐磨,可用于筑堤、修路、砌墙、磨坪、葬坟等。</p><p class="ql-block">三是用于日常生活。我儿时最喜欢看生产队里大人们运送石灰石的繁忙情景,一路土车飞奔,尘土飞扬,把石灰石从石牛坝运回来,放到生产队晒谷坪里堆成一堆,然后挑着一担担塘水泼上去,对其进行分解。滚烫的石灰石一旦遇水,便会产生高温,释放出不少量,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如果事先在石灰石堆中放上几个鸡蛋,鸡蛋会很快烤熟,香气扑鼻,特别温补,让人一饱口福。用生石灰蒸鸡蛋,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清凉解热、开胃明目。生石灰吸水性能强,还是很好的干燥剂。放在坛子或什柜中,还可防潮防霉防虫蛀,有利于保存食品、衣服。</p><p class="ql-block">石牛坝石灰氹开采了几十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氹子,最终深达四五十米。上世纪80年代,社队集体企业日渐式微,石灰窑只好承包给个人开采。随着石坑越采越大,石灰石渐渐开采殆尽,加之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大,建材市场日渐低迷,建材行业竞争激烈,石牛坝石灰窑只好停办。石灰氹自此便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坑。后来,因为生态度修复的需要,水坑被填平,现已成为坪地。</p> <p class="ql-block">生态修复后的石灰氹</p> <p class="ql-block">被填平的石灰氹尚有一个小坑,被标明为“地质灾害区”。</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填平后的石灰氹踏勘</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日作者在云湖桥调研</p> <p class="ql-block">赵志超,笔名赵斐,号耘斋主人,1962年9月生,湖南湘潭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湘潭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共湘潭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2022年9月退休。现任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先后被评为省“三创一争”“四创四争”先进个人,省、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市第四届优秀专家,市首批高层次人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毛泽东十二次南巡》《故园行》(与人合著)《独步芳躅》《飞越重霄》《播种芳菲》《秋蕴》《璀璨的星空》《追梦》《执着》《笃实》《联苑英华》《耘斋诗草》《耘斋联存》《耘斋新咏》《湘潭人物皕咏》《湘潭风物皕咏》《吃在湘潭》《味蕾上的湘潭》等。共计出版发表作品900余万字。主编有《韶山魂》第一、二部及《粤海弄潮》《怀念毛泽东》《耕耘与收获》《光荣的史诗》《湘潭文艺家辞典》等。</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李志明先生题“云湖钩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