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心情激动,心思慵懒

溪谷

从多伦多飞回大连并非容易。<div><br></div><div>首先机票就不好买,花几个月的时间在网上转来转去,最后,还是3000多元一张票。比去年回国时4000多加币的机票便宜多了,但是没法回到疫情前了。那时,一张票超过1300元就嫌贵了。Good old days,真是如此,怀念从前的好时光。<div><br></div><div>其次,路途的遥远似又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全程14到16个多小时的漫长形成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因为飞机的速度太慢。自从换了大飞机提速以来,飞到上海只需12个小时左右。如今,又回到从前,不是因为速度慢,而是因为路途加长了。俄罗斯不允许加拿大航空公司使用其领空,飞机航线无法经由北极的捷径,只能飞越太平洋上空,既延长了时间,又增加了油耗。对跨洋过海的旅客来说,就是降低了旅行的舒适感的体验。Good old days,有时是种错觉。慢悠悠的速度只适合短途,而且心里还没有什么可着急的。</div><div><br></div><div>着急也没用,登上飞机那一刻,一切便随风而去,听凭吹拂了。好在加航继续着传统的餐饮,质量尚好。不喜欢鸡肉,所以,每次都要牛肉餐。要了一瓶葡萄酒,当年下乡在青年点里养成的习惯,葡萄酒可以帮助睡眠。果然睡得很香。</div><div><br></div></div> 我喜欢拍摄舷窗外高空的镜像,每次回国都要靠窗的座位,这次也不例外。可不知为什么,这一路上我没有拍一张窗外的景,我甚至连窗板都没有打开过。好像一切都忽然失去了意义,蓝天、云层、雪峰、海洋,我觉得都看过无数遍,了无新意。就算有意思,我却不感兴趣。好像假如我不情愿看,身外的世界便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毫无意义,对我来说。<div><br></div><div>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从温哥华到上海,广袤浩瀚的太平洋在脚下,却不在意识中。除了去了几趟洗手间,几乎都窝在靠窗的座位上昏沉沉地睡着。计划在路上看的书,Lynn Hunt写的Inventing Human Rights: A History,一路都束之高阁,碰也没碰。那还是一本去年回国前买的书,来回的旅途中都在看着,却没看完,一直没看完。这回虽带在身边,却连看的心思都懒得动。</div><div><br></div><div>回国的心情很激动,心思却很慵懒。</div><div><br></div> 终于到了上海。<div><br></div><div>跟着人流走了很远,跟着电梯下到更低的一层,看到地铁才想起来入关前还有一段要乘坐机场内的小地铁。我后来跟住在上海的老同学提起,他笑着说我太老赶,那不叫地铁,那叫站内接驳轻轨车。我点头说懂了,可还是不明白跟地铁有什么区别。</div><div><br></div><div>儿子在国外开会不能接站,给买好了去大连的机票。本想早点回大连,可不巧飞机晚点,只好耐心等待。等待中,儿子儿媳又给订了位于大连家附近的日航饭店,说是家里一年多没人住没人收拾,门窗紧闭了一年多,不能回去马上就住进去,先换换室内空气再回去住。</div><div><br></div><div>心里感谢他们的关心和细心。一路上的无聊和飞机的晚点留下的灰色心情似乎亮了起来,找了一处可以充电的位置坐下,一边给手机充着电,一边浏览起微信。</div><div><br></div> 夜色微澜时到了大连,乘出租到了日航饭店,办完入住,匆匆进了房间,匆匆冲了个澡,洗去一路风尘,还有一路的疲劳。<div><br></div><div>马不停蹄,穿过长江路,回到久违的家。果然一股关门闭户的味道,需要开窗透气。</div><div><br></div><div>四下环顾,一年前的摆设,连上次尚未来得及放进纸箱的书还躺在地板上,熟悉又陌生。那陌生或是出于覆盖表面的轻尘,亦或是因了偷偷溜走的时间。</div><div><br></div> 没有丝毫睡意。站在酒店落地窗前,向外望去,夜色中的大连依然是记忆中那样的朦胧。轻薄的迷蒙中,隐藏着许多令人好奇,令人向往,令人意欲发现的秘密,就像儿时怀揣的心愿。<div><br></div><div>年复一年的暑假在这里度过,每一次的发现是更多的陌生。大连已经变化了30多年了,好像还在变化,连同这里的人,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div><div><br></div><div>路人对我的称呼在变化着,从最初的“大哥”到往年的“大叔”,再到今年的“大爷”。我在这些称呼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更感受到自己的变老。心理的年轻遮不住鬓毛衰。</div><div><br></div><div>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div><div><br></div><div>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iv><div>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div><div><br></div><div>那种回家的激动中掺杂着酸楚悲戚的感慨我倒是没有。和他一样的是鬓毛虽衰,我的乡音还在,依然可以用大连话与本地人交流。不一样的是心情,这几十年变化在大连人身上留下的年轮我没有,也无法复制。所以,假如有人问我从哪里来,我会说从前我也是大连人。</div><div><br></div><div>没有经历过这几十年大连人的经历,不被大连人认同是自然的,哪怕是地地道道的大连人。感慨过后也要欣然接受自己在家乡几十年变化中的缺失,虽为故乡人,更是他乡客。</div><div><br></div><div>其实,连身份也不一样。贺知章是退休回家,落叶归根;我是回家探亲,依然漂泊海外。我的确是客,我似乎看到每一张笑脸上洋溢着“欢迎贵客光临”的热情。</div><div><br></div><div>我是大连人啊,走时是大连人,回来也是大连人,怎么会是客呢?</div><div><br></div><div>七绝一首,以诗为证。</div><div><br></div><div>万里归来是故乡,他乡异客忘愁肠。<br>与君共饮一壶酒,海内天涯一样香。<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忽然意识模糊起来,我想我该睡了。</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