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沙俄同中国 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b>  一、中俄《尼布楚条约》首划中国北部国界,中俄170年相安无事</b></p><p class="ql-block"> 中俄的两国边界线,在清朝康熙时就已经明确划定了。早在1581年(明万历九年),俄国人就越过了乌拉尔山,侵入了西伯利亚地区。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俄国人在额尔齐斯河和托博尔河汇流之处建立了托博尔斯克城。1619年(后金天命元年),俄罗斯人沿着鄂毕河进入叶尼塞河流域,并在叶尼塞河下游建立了另一个重要据点叶尼塞斯克城。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俄罗斯人又经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并建立了第三个重要据点——雅库茨克城,至此,俄国人已经接近了黑龙江流域。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叶尼塞斯克的总督帕休可夫到达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筑立第四城尼布楚城(尼布楚是现在的涅尔琴斯克,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1666年(康熙五年),波兰人启尔哥布斯基修筑了第五个城一一阿尔巴津(即雅克萨)要塞后,在1669年(康熙八年)获沙皇委任为总管。沙俄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深入蚕食。</p><p class="ql-block"> 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康熙帝十分重视东北日益严重的形势,开始与臣子商讨攻取雅克萨这一战略要地以及经营东北的方略。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派将军朋春起兵3000人直抵雅克萨,6月23日(五月二十二日)修书俄军劝退被拒。于是清军于6月26日(五月二十五日)攻入雅克萨城,俄军头目阿列克谢·托尔布津被迫投降。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萨布素、郎谈、班达尔善、马喇等人率兵2400人再次进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沙皇政府遂“乞撤雅克萨之围”,康熙帝传令前线萨布素等撤围雅克萨之兵,任城内俄军出入。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双方在尼布楚举行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在条约上签字、盖章,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p><p class="ql-block">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但使用的国名却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中俄两国在1689年签订的边界条约,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分,并确立了双方在边界地区的贸易关系。‌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边界划分‌: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为中国领土,外兴安岭以北,两河以西为俄国领土。‌</p><p class="ql-block">贸易规定‌: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进行通商贸易。‌</p><p class="ql-block">军事规定‌:撤回雅克萨城,俄人全迁出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两国彼此不得收留逃人。</p><p class="ql-block">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法律上确立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遏制了沙俄的侵略野心。‌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关系的正式确立,对后来的中俄关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展示了清朝的外交智慧和实力,为清朝赢得了长达170年的和平安宁。</p> <p class="ql-block"><b>  二、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烈强瓜分中国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有两次。</p><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鸦片战争。</b></p><p class="ql-block"> 英国经常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为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 第二次鸦片战争。</b></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p> <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p> <p class="ql-block">炮台还击</p> <p class="ql-block">侵略中国</p> <p class="ql-block"><b>  三、中俄《瑷珲条约》使中国丧失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b></p><p class="ql-block"> 中俄《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1858年春,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向清政府提出割让中俄东段边界的无理要求。5月17日,‌穆拉维约夫率军舰驶抵瑷珲,与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奕山拒绝其侵略要求,俄军乃于26日夜开炮进行武力威胁,奕山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区。‌</p> <p class="ql-block"><b>  四、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110万平方公里土地</b></p><p class="ql-block"> 《北京条例》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即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还有1887年与葡萄牙签订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䜣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随即撤出北京。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俄罗斯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始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即承认被俄罗斯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4个山东省大小的领土合法化。</p><p class="ql-block"> (一)《中英北京条约》。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1.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p><p class="ql-block">2.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p><p class="ql-block">3.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p><p class="ql-block">4.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p><p class="ql-block">5.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p><p class="ql-block">6.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p><p class="ql-block"> (二)《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p><p class="ql-block">2.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p><p class="ql-block">3.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p><p class="ql-block">4.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p><p class="ql-block"> (三)《中俄北京条约》 。 清政府与俄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p><p class="ql-block">1.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被迫割让给俄国,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p><p class="ql-block">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p><p class="ql-block">3.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p><p class="ql-block">4.俄罗斯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两项条约划定了俄罗斯和中国的现代的东部疆界。</p><p class="ql-block">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了原则规定,成为后来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44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  (四)《中俄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1、中俄两国此后除在以前所定边疆进行通商之外,清政府开放海路之上海、宁波、福州府、厦门、广州、台湾、琼州府等七处为通商口岸。若以后“再有别国在沿海地区增添通商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p><p class="ql-block">2、扩大陆路通商,取消对俄国陆路通商人数、所带货物与资本的限制;</p><p class="ql-block">3、准许俄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俄国可再派兵船在各口岸停泊,以维护安全。清政府同时有责任维护俄国军舰和商船以及人员、货物的安全;</p><p class="ql-block">4、给予俄领事裁判权。俄国人若与中国人发生纠葛或其他事故,由两国官员会同办理;俄人在华犯罪,按俄国法律受审;</p><p class="ql-block">5、清政府应当对在中国安分传教的东正教教士的人身和财产提供保护。俄传教士在中国境内的传教活动,中国不可禁止;</p><p class="ql-block">6、中国与俄国从前未经定明的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的官员查勘,并将勘查取得的相关结果作为条约的一部分补入该条约;</p><p class="ql-block">7、凡是给予其他西方国家的通商特权,与俄一律办理施行。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调停人”自居,并以此要挟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p> <p class="ql-block"><b>  五、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p><p class="ql-block">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有中文、法文两种文本,以法文本为准,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主要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p><p class="ql-block">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p><p class="ql-block">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p><p class="ql-block">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p><p class="ql-block">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p><p class="ql-block">6、惩办“首祸诸臣”;</p><p class="ql-block">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p><p class="ql-block">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黑龙江、吉林等地考察。此为在松花江大桥中东铁路旧址前</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桥两侧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图门江左侧大面积土地划归沙俄所有,丧失了东北出海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