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唐征祥</p><p class="ql-block">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在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这三回均写到了刘备招亲之事,且绘声绘色,影响极广。可是近代学者研究却发现,刘备东吴招亲不在南徐(今江苏镇江),南徐的甘露寺建于东吴元年(公元265年),被追封昭烈帝的刘备却卒于公元223年,也就是说后来自称章武皇帝的刘备与孙尚香在江苏镇江京口甘露寺招亲成婚纯属虚构。还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后说,刘备根本就没有去过镇江。罗贯中虚构刘备南徐招亲,是为了神化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p><p class="ql-block">那么,刘备招亲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如果有,那又会是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至唐以降,荆州石首早就声称,刘皇叔孙夫人成婚就在石首的绣林山上,且有历朝诗词名文以及史志、遗迹佐证。</p> <p class="ql-block">《三国志》载:孙权为联刘抗曹“进妹固好”。巜资治通鉴》注释说:“石首县沙步有刘郎浦,蜀先主纳吴女处也”。据《湖北省志》、《湖广通志》、《荆州府志》等方志记载,自唐迄清,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游石首绣林山、刘郎浦,发思古之幽情,叹姻缘之美妙,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特别是唐人吕温的巜刘郎浦口号》广受推崇,连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也去其诗名、作者姓名将诗录入《三国演义》五十五回。看来,刘备石首招亲,十之八九是真也。</p><p class="ql-block">但是,近期又有石首自己的学者提出不同意“刘备石首招亲”的观点,认为刘备应当是在镇江招亲,而后再来石首娶亲。招亲的意思通常是招男子上门入赘做女婿,东吴都城既不在石首,孙尚香也非石首人,石首这是招的哪门子亲?尽管史志、诗词也有刘备石首绣林山、刘郎浦成婚、完婚之说,但从未见过刘备石首招亲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赞成“刘备石首招亲”的一方辩解称,既然刘备甘露寺招亲是假,那就要彻底否定镇江招亲说,不能顺着《三国演义》来。刘备招亲在石首是相对镇江招亲而言的,借力打力。刘备招亲这一词条已约定俗成,再提出什么刘备娶亲、接亲、成亲似乎难以顺口。“招亲”一词虽然通常是指男到女家入赘当女婿,但凡事通常也有例外。古代招亲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仅限于入赘。随着时代的进步,招亲一词更是不断增添了多层含义。比如古代的比武招亲、比文招亲、拋绣球招亲等等等等,并不要求招亲成功的男子入赘女方家庭。譬如关羽之子关索就是通过比武招亲娶回妻子的。</p><p class="ql-block">说刘备石首招亲真切,还有一条理由,就是在彻底推翻东吴招亲、二气周瑜的演义后,采信、分析“进妹固好”而得来。史料记载,刘孙联姻在先,借荆州在后,且现在的石首当时属华容管辖是东吴的地盘。孙权将妹妹送到(进妹)自己地盘的边界石首,刘备从荆州过江来到东吴之地石首成婚,不是两全其美,两方面的面子都顾到了吗?三国演义中,荆州什么时候名义上都是东吴的,刘备荆州是借的,所以何时何地成亲,叫做招亲应该说的过去。在东吴属地,如此“刘备石首招亲”的说法,又有什么不妥之处?</p> <p class="ql-block">说刘备在镇江招亲、石首娶亲,一是既便顺着《三国演义》,刘备在镇江招了亲,在甘露寺圆了房,还来石首娶什么亲;二是况且诸葛孔明还派了赵子龙率500士兵护驾主公前去招亲,是让主公娶亲而回的,根本就不可能让他入赘镇江。当然,刘备石首招亲说也有不少漏洞和瑕疵,尚待考证、亟待补充完善。而石首本土的文史、文学工作者要树立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史料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本土文化!</p><p class="ql-block">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历史的疑云不仅布满天空,也纵贯古今雾罩大地。咬文嚼字真学问,异想天开好文章。文史须谨慎,文学靠想象。推动地方文旅建设发展的文艺大可不必裹小脚,守闺房。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