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河北博物馆参观(之三)井陉窑,宋窑名瓷,明清官窑瓷器

江西老知青

<h3>井陉窑是河北考古工作者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以天长古镇为中心,目前已在井陉县中北部和矿区发现了10处隋至元代的窑址,井陉窑也是以烧造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褐釉、绿釉、黄釉、天目釉瓷器及三彩。装饰技法有点彩、划花、刻花、印花、戳印等,纹饰题材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花卉、动物和人物。</h3> <h3>枕头上的文字也秀美</h3> <h3>青花瓷,以氧化钻为着色剂,采用釉下绘画技法,呈现白地蓝花的艺术效果。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在海外需求的刺激下,景德镇从西亚地区进口了发色浓艳的钴料,青花烧造技术臻于成熟。河北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了元青花的最高水平。釉里红和蓝釉描金瓷器,更是元瓷中的品。<br></h3> <h3>明清瓷器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高峰。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既有青花、釉里红、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绘瓷,也有黑、白、蓝、红、黄、绿、青、紫等单色釉,还有各种窑变釉,五彩纷呈,绚丽可观。除内销外,大量瓷器远销欧、亚、非几大洲,对世界瓷器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官窑瓷器,更是精益求精,华美富丽。</h3> <h3>素三彩<br><br>素三彩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因不用红釉而得名。始烧于明代,清康熙年间最为流行。花纹图案素净淡雅,别具一格。</h3> <h3>粉彩<br><br>粉彩瓷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后盛行。做法是用不透明的&quot;玻璃白&quot;打底,在其上绘画花纹。采用类似国画的渲染笔法,用彩料晕染纹饰。花纹呈现浓淡有致、温润柔和的艺术效果</h3> <h3>粉彩籁瓜纹碗,清道光</h3> <h3>斗彩<br><br>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做法是先在胎上用青料画出纹样轮廓,施釉后烧成青花瓷;再在轮廓线内填画多种色彩的花纹,回炉低温烧制。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争妍斗丽,故名斗彩。</h3> <h3>色釉瓷<br><br>色釉瓷指表面仅呈现一种釉色的瓷器。明清时期,单色釉品种非常丰富,有白如凝脂的白瓷,有红霞般绚丽的霁红,有似雨后初霁明净天空的霁蓝,有幽静清澈的冬青,还有华贵的紫釉,娇嫩的黄釉以及变化万千的多种</h3> <h3>铜红釉<br><br>铜红釉以铜作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颜色鲜艳亮丽,烧成难度很高,是颜色釉瓷器的名贵品种。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祭红,清代康熙时期的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h3> <h3>黄釉碗<br><br><br>明·弘治<br><br>明宣德年间瓷器上始有纯正的黄色,弘治时黄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黄釉使用浇釉的方法上釉,称为&quot;浇黄&quot;。因为黄色淡雅娇嫩,又称&quot;娇黄 。</h3> <h3>储秀宫&quot;蓝釉绿彩龙纹盘<br><br>清.光绪<br>储秀宫是故宫西六宫之一,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在储秀宫后殿,光绪十年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此盘为储秀宫之物,可能曾为慈禧太后所使用</h3> <h3>霁蓝<br><br>又称霁青,是一种色调深艳的高温蓝釉,较为名贵。烧制时在石灰釉中加入钴料,因而呈现蓝色。呈色稳定,色调均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