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名家力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忠陈文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庆 朱晴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0年01月20日 </p><p class="ql-block">去年5月上旬有幸去了一趟福建莆田,临别时我在心中发愿:有机会还要来一次。为何?不是莆田今人闯天下创造了许多商企神话,而是莆田的文化莆田的人杰令我叹止,比如妈祖、蔡襄、蔡京、陈俊卿、陈文龙等灿若星汉之名流就出生于这个仅5个区县2个管委会的小小地级市。</p><p class="ql-block">转瞬又一年。几乎在同一时间的“五一”前夕,陈文龙的后代陈天宇牵头在莆田承办全国各地杂文学会第33届联席会议,我受重庆市杂文学会老会长刘集贤的委托前往参加,又一次参观“陈丞相里第”,又一次走近了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p><p class="ql-block">陈文龙可谓大忠也!其忠光同日月,辉耀汗青,感天动地!从南宋朝廷给他的谥号“忠肃公”可管窥;浏览其墓志铭中的文字也能管窥,“参知政事陈文龙墓在智果寺旁。葬之次日,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还神奇的是,我们这次总共在莆田逗留5天,天公作美,阴晴遂愿,但听陈天宇说,就在我们全部与会者离开的4月30日下午,莆田突然暴雨如注……</p><p class="ql-block">大忠陈文龙!他忠于千百年来受朝野都顶礼膜拜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核心就是“仁”,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礼义廉耻”之类,毋庸置疑地烙印在这个状元及第的读书人骨子里。这是不用任何一个具体事例来佐证的,试想,封建时代的任何文士,要想获取功名,必须饱读“四书五经”尤其是儒家经书,必须按照所规定的“八股”作文应试,否则,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少小饱读诗书便闻名乡里的陈文龙,儒家的“忠恕”思想(曾子说他的老师孔子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自然成了他的毕生修为,为他后来的非凡践行奠定了基础。比如城陷被俘后元军逼其投降,“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汝曹还能相逼耶?’”</p><p class="ql-block">大忠陈文龙!他忠于自己的天职良心。南宋末年,内忧外患,朝纲不振,天下一塌糊涂,可谓君不君、臣不臣、民不民。而满腹“节义文章”的陈文龙,无论在任何权位上,都独善其身,恪尽职守,忠诚本职,忠诚良心。史载,他在皇亲国戚聚居的越州(今浙江绍兴)任判官时,不阿权贵,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嫉恶如仇,清政爱民,公开声言为官“不可以干以私”,故而“人皆惮之”。任职御史期间,更是不惧权威,尽职忠责。高中状元后,“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一路关照,“数年,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但是,陈文龙不管什么恩重,也不管什么后果,按天理良心办事。贾似道要在葛岭南坡增建府第,陈文龙得知后上奏道:“疆战纷纷,当集力以赴,不可奢资。”这种用大公遏阻小私的义举,自然得罪了上司,换来的是被贬出京城。对贾似道授意推行而引起民怨沸腾的“类田法”,他毅然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然一时邪不压正,终平息了有“六郡之民”的浙西一带的社会动荡。襄阳丢失,“文龙上疏极言其失”,痛斥贾似道一伙的不是;无功而又丢失了城池的范文虎不但未受到惩处,反而得到贾似道的“擢用”;还有一位被提拔“知建康”的赵溍和一位被提拔“知临安”的黄万石,陈文龙又直言其弊“请皆罢之”,招致“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就是在被俘后依然忠于自己的天职良心,一天,遥望到敌军纵火烧杀自己曾经管辖的城营,“公延颈(伸长脖子)进曰:‘速杀我,无害百姓’。”英雄的这一怒一逼,竟然震慑了敌人,“甲者愕,传令侦纵火者,斩之。”如此尽忠,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大忠陈文龙!他忠于祖祖辈辈都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国。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伤痛史尤其是近代的抗日悲壮史来看,大忠最能体现在“国破山河碎”或者家破国倾之时。陈文龙虽为“文魁”,虽满腹经纶,但生不逢时,任职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然而,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势单力薄,矢志要保卫自己的家国。浏览了《宋史》载他的表现,任何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史载,面对“边事甚急”而大臣们“不能画一策,而日坐朝堂争私”的乱象,陈文龙上疏曰:“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议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面对朝廷不少人的主张“议降”,无可奈何的陈文龙请求“归养”,想以此刺激皇帝,“既出国门而悔之,复上疏求还”,可见他还是放心不下摇摇欲坠的家国啊!之后以“闽广宣抚使”讨伐漳州叛军。此时丧失家国良知的叛贼真不少哟。在他的身边也有人“有异志,勉公少屈”,他怒不可遏,“责以大义,手剑逐之”,要亲手诛灭叛贼才解恨。怕死鬼用谎言奸计骗他打开了城门,他知道大势已去,当着叛贼面,穿着朝服向着西方拜了两拜,悲切地说:“臣得死报陛下矣!”并怒斥叛贼黄泰说:“奴敢杀我乎?!”“遂抽刀欲自裁……”家国没有了,他还能苟活在世当亡国奴吗?此时的陈文龙或许默诵稍早一点的李清照的诗句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p><p class="ql-block">大忠陈文龙!他忠于自己的民族。近年来有人公开质疑岳飞、陈文龙、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称号,理由是他们抗击的元军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能以汉民族之大来无视少数民族的存在。的然,蒙古族和汉族都同属于大中华民族,两个民族之争,也算是内部之争,老是宣扬一方的民族英雄似有不妥。但是,现今的中华民族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融合成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自己的英雄支撑,都被异族赶尽杀绝,哪还有我们今日华夏民族的存在?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即现今的时髦术语“人权”,都不希望流离失所或被人奴役甚至遭受灭亡。岳飞、陈文龙、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赵宋人民时常遭受金兵元军的侵扰与蹂躏,稍有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捍卫本民族的生存权利。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是不容置疑的,陈文龙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位民族英雄!一介书生要披甲带兵打仗,要以一支弱小之兵抗击强大异族的围攻,要死守一个汪洋中的兴化孤岛,没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是难以想象的。但陈文龙做到了。请看:宋德祐元年十月,元军由建康分道直攻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攻打已被元军占领的独松关而久未得。眼见元军攻到杭州城北关外,陈文龙临危受命,统领禁卫军和部分民兵到城北关外接应文天祥残部,打得敌人死伤惨重节节败退,使侵略者半年时间都不敢进攻临安,保护了都城的暂时安全。后受命镇兴化军。降将王世强引元军攻闽,“守臣王刚中降,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纵其副以还书世强、刚中,责以负国……”并制作两面大旗树立于军门,旗帜上赫然书有“生为宋臣 死为宋鬼”,以示忠义。元军一边进攻,一边遣使诱降,“文龙复焚书斩使。侵略者铁骑四合围城。文龙拒之,战不克,城陷被执,逼其降,不屈……”被押解途中,还“数辱骂送骑”,实乃铮铮汉子!被押解至福州,元军首领来劝降,妄图“以母老子幼感动之”,可是陈文龙“情词慷慨”以拒绝。从被俘离开兴化时起,陈文龙就开始绝食,直至杭州后殉国成仁。</p><p class="ql-block">大忠陈文龙!他忠于坚贞的民族气节。与陈文龙相比,华夏历朝历代,那些如此众多的叛臣降将,那些猪狗不如的汉奸们宵小们,他们欠缺的不仅是脊梁,还欠缺民族气节。为了一己私欲,为了苟活,历史上自称儿臣屈膝纳贡给异族统治者的朝廷并不少见。请看陈文龙拜参知政事不久,面对元军的紧逼,他坚决主张出兵杭北关决一死战;而文天祥主张将朝廷迁往闽;而“陆秀夫言称侄”;而“太皇太后命用臣礼”。满腹气节的陈文龙“乃求去”,如果为了权位富贵待在这里向侵略者卑躬屈膝苟延残喘,陈文龙是绝对不会做的。请看他早前回复侍郎许自书曰:“国事至此,惟当决一死守。”“不爱一身死,不爱一家死,但欲存赵氏一脉。”兴化城破被俘后,面对元军统帅唆都的劝降,陈文龙回书道:“平生读书,但识《孟子》效死勿去句,《左传》有殒无二句。他非所知也!”为了骨子里面的民族气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决不向敌人示弱和乞求怜悯,绝食若干天到达杭州,“谒岳庙,一恸几绝。……留宿庙下,其夕卒,时年四十六。”英雄死得有何等气节!死也要死在偶像岳飞的庙宇里。陈文龙的这一坚贞气节,影响了他的老母亲。他的母亲被侵略者押解到福州一尼寺中,“病甚,亦不肯服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他的后人也如是。坐稳了江山的元代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下诏寻访陈文龙的子孙,“将录用之。而卒无一人应之者。盖其流风遗烈传至其子若孙,而犹未艾云。”就连他的堂叔陈瓒也倾其家产自发招募义兵夺回兴化城,杀了叛徒。可是没多久,城破被俘,“唆都欲降之。瓒骂不屈。唆都大怒,车裂于五门以殉。”陈氏满门何等壮烈!何等气节!何等大忠!</p><p class="ql-block">对于陈文龙的大忠,同乡门客郑钺著文评价道:“公(陈文龙)竟不屈死杭,文公(文天祥)竟不屈死燕。宋三百年其末造也,江、闽两大魁(状元)出俱以节死。呜呼!”清末进士、翰林张琴著文说:“当时民族沦亡之痛,海内共愤,而陈忠肃公死事乃在诸公(陆秀夫、文天祥等人)之先。……其科第名与文山(天祥)同。公开阃兴化兵败被执,全家殉难,其惨尤过文山。”仅引二文之句可见,把陈文龙与同样考中状元都同朝官拜丞相竟共同抗元的文天祥相提并论,甚至在某些地方出右于文天祥,是非常确当的!</p><p class="ql-block">呜呼!大忠!陈文龙。</p><p class="ql-block">壮哉!大忠!陈文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文龙、陈瓒叔侄二忠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朱晴方 常用笔名牛人、方晴、方好、于舟子、赤心木(赤木)等,男,汉族,1952年生,大学本科,现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任记者,重庆市杂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重庆民俗学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代表作有:《方梦集》、《世间怪相录》、《吃记者这碗饭》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