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那些事(48)——成为工农兵学员的经历

海蓝(赵淑芳)

<p class="ql-block">  1973年大约是6月初的一天傍晚,大队李书记来到我们知青大院笑容满面地对我说:“你们小队推荐你上学,大队也同意了,接下来你啥也别干,准备复习考试吧。”我被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呆了,缓过神来忙问:“是真的吗?咱大队还有谁呀?”“名额有限,有一队的马振兰、于一忠,还有七队的吕恒勤,你们就等着考试的通知吧。”</p><p class="ql-block"> 送走了李书记,激动的心仍在砰砰的跳,太幸运了!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立即告诉了点里的同学们,大家都在为我高兴。接下来男生送我几本数学应试的复习材料,从那天起,我如同上满了弦,拿起笔每天练习解题,遇到难题则请教赵玉忠的四姐赵玉霞,因为她在校也是尖子生。那时我们女生的卧室没有桌椅,复习时只能站在地下,以我的衣箱为桌,实在累了,索性趴在土炕上继续复习做题,每解出一道难题或掌握一点新知识都兴奋不已,能够有勇气走上考场,从心底里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考试地点定在阿荣旗的一个中学里,我和大队的几名考生一起来到考场。阿荣旗热闹非凡,主要是来自各地的知青们,标志性的每人背着军绿色帆布包,抑制不住兴奋的表情挂在脸上。</p><p class="ql-block"> 在考场里,考生们认真答卷,现场只听到刷刷的书写声。政治题较简单,因平时爱收听半导体里的新闻,对当前形势不陌生。记得其中的一道题是:印度支那主要有哪些国家?这太容易了:柬埔寨、越南、老挝。语文是一篇作文,题目大概是:你喜欢的一个年轻人。我以知青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人,写了满满一大篇,直至快到时间了才收笔,自我感觉还好。数学题不太难,试卷中前半部分是报考中专的考题,后半部分是报考大学的考题,我复习的深度还可以,先把后半部分的考题完成了(其中有一道题看不懂)检查一遍以后时间还富裕,又把前半部分的考题做了一遍。感觉到起码及格是有保障的。数学题这么做是为了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大学的门难进还可以选择读中专。之所以比较顺利的完成答题,主要是教育部门结合拟应考的这些年轻人的实际水平出的考题。</p><p class="ql-block"> 从考场出来,我们这一行人又结伴步行从旗里回太平沟。刚刚过了阿伦河的简易桥,突然阴云密布,顷刻间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谁也没带雨衣,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得边淋着雨边加快脚步前行。由于考完试心情比较放松,虽然湿透了衣衫脚踩着泥泞小路,依旧饶有兴致的谈论说笑。</p><p class="ql-block"> 考完试紧跟着是填写志愿,自估考试成绩尚可,有把握填写大学,于是仔细查阅了招生的大学和专业,勇敢地填上了第一志愿:南开大学化学系。</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一段不寻常的默默等待。和以往的生活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干啥干啥,眼瞅着快到揭榜的时间了,心情不免有些慌乱,睡梦里经常出现与考试相关的画面,有时还被惊醒。之后曾到公社找到了带领公社知青考试的老师,打听考试成绩和招生进展情况,老师用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你考的挺好的,在全旗的考生里,你的成绩是排在前面的。”闻听此言犹如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踏实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则消息打乱了招生进度。白卷先生张铁生的一封信瞬间掀起轩然大波。此新闻惊动了全国,很快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成为热点,人们议论纷纷,我们不知所措。录取工作拖延了,下一步还有什么变数不得而知,只好默默等待。</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后终于收到期待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颤抖的手狂跳的心难以表述,总觉得是在梦里,还经常掐自己大腿一把,腿疼了,我笑了!</p><p class="ql-block"> 匆忙定好时间就要启程了,李书记来到青年点向我祝贺,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多为国家做贡献;青年点的同学们和村里的父老乡亲纷纷向我祝福;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女孩子,如同我的姐妹一般,离别前流下难舍难分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社员送来土特产,收下这沉甸甸的礼物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傍晚,一队知青王文芳特意赶来,送我一支珍贵的钢笔,提前为我送行,多年来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妹。张万春同学抱来许多草绳,像老大哥一样细心的帮我捆绑着行李箱。我无以言表,只能默默地为大家送去祝福。</p><p class="ql-block"> 那时点里的女生只有我和秀珍,秀珍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从复习开始每日陪伴着我,为我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环境,累了陪我聊天,需要活动活动手脚时陪我在院子里打羽毛球。我们要分离了,她始终围着我忙前忙后,看着她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四年多漫长的岁月15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姐妹一般感情深厚,以后的日子,这简陋的土屋里只剩下她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心里不免疼痛至极。夜静了,我们最后一次手拉手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p><p class="ql-block"> 清晨,微风拂煦,朝霞铺满了半边天,队长特意派出马车停放在知青大院门前,许多父老乡亲为我送行,男生七手八脚把行李箱抬到马车上,秀珍拉着我的手送我启程。跳上马车的瞬间,我又深情地凝望着陪伴我度过艰难岁月的知青大院和那再熟悉不过的茅草屋以及依然坚守在这里亲如手足的同学们,顿时眼睛湿润了,我急忙站起身,用力挥手向大家告别。</p><p class="ql-block"> 连起老弟代表大家跟车送行,当到达扎兰屯火车站时,恰逢我的同班同学张领藻送他们青年点的杨念慈到哈尔滨去上学,他和连起老弟一起热情的帮我抬着笨重的行李送去托运。面对这深厚的同学情,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激。多么希望诚挚淳朴的老同学能够早日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绿皮火车带着我对第二故乡的眷恋驶向前方,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当年我们也是乘着绿皮火车一起来到陌生的北大荒,一起经受艰苦的磨砺,伴随着蹉跎岁月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回到津城,踏入南开大学的大门,成为第三届工农兵学员,那时的我们带着工人阶级的嘱托,带着贫下中农的希望,带着革命队伍的光荣传统,开启了学习生涯,每天三点一线苦读书,图书馆里坐满了求知的学生,真希望把以往耽误的学习时间尽快补回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多为祖国增砖添瓦。</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成为工农兵学员的经历,虽一路坎坷,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时代的幸运儿。而每个知青走过的路各有不同,但有了当知青这一不寻常的历练转化为知青精神,可以不畏困苦勇往直前收获更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