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台湾,最早的印象是小时候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还有语文课本上介绍的日月潭。我生长在海南岛, 那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对于第一大岛台湾一直有向往。爷爷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差点被国民党军队带到台湾,老家村里的国民党少将符骏同样毕业于中山大学,解放前去了台湾,是民国时期研究的南海专家,出过一本《南海四沙群岛》 ,前几年在旧书网上看到这本书的签名本,最终没买到成了憾事!他儿子符子正也是台湾的少将,曾担任过台湾海南同乡会的理事长。 </p><p class="ql-block"> 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年,王晋民老师给我们大二的学生上了一学期的台湾文学研究课程, 那时候全国都沉浸在香港回归的热潮,两岸三地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两岸的文学交流也日益频繁。王晋民老师编写的《台湾当代文学史》算是最早全面介绍台湾文学的读物,整本书很厚,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台湾当代文学的概况,我至今仍有保留。他用了很多课时介绍了白先勇,我在学而优书店还一口气买了《台北人》《孽子》、《十七岁的雨季》。</p><p class="ql-block"> 2003年之后,因为负责读书版的主编,开始陆续接触了从台湾传到内地的绘本,推荐了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几米、花婆婆方素珍、余治莹等台湾作家的绘本作品,并带着方素珍和余治莹到书店、图书馆和学校开展绘本讲座,一时间培养了不少的故事妈妈和绘本爱好者,掀起了绘本推广的热潮。2011年还通过方素珍老师,带着广州各个区的语文教研员到台湾去考察绘本的推广,深切体会到了台湾在绘本阅读推广的无处不在和多姿多彩。2015年,在广州儿童作家班马老师家里有幸认识了台湾儿童作家林焕彰老师,他给我在羊年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用充满趣味和创意的手撕画方式画了一幅羊图和猫图,感受到台湾作家深厚功力。前几年蒋勋老师的图书和讲座在大陆掀起了一股浪潮,能把美学、文学和艺术深入浅出向读者和观众介绍,确实比关起来门吊书袋的专家学者来得更加吸引人。这几年,又迷上台湾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的童书,觉得台湾出版人在出版上的用心和严谨是值得内地急功近利、充满浮躁的出版人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台湾的流行歌曲和影视剧也算是台湾文学创作的一种延伸的话,那台湾文学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大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流淌在大街小巷,数不胜数的台湾流行歌曲之外,台湾导演侯孝贤、魏德圣拍的反映台湾本土生活的影视剧,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台湾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王晋民老师温文尔雅,话不多,所以我们同学对他的印象大多不深。我也是对台湾文学有些兴趣才依稀记得他。看了陈持师姐写的纪念王晋民老师的文章才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台湾文学的研究,也期待更多的台湾文学作品能不断出现,通过文学不断架起台湾和大陆的沟通桥梁!</p><p class="ql-block"> 王晋民老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出生于广东兴宁墨地乡。1955年9月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该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理论、台湾文学等课程。1988年开始招收台湾文学研究生。1986年与1992年应美芝加哥大学与加州大学邀请,赴美研究,与海外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多次参加美国、香港等地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历任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文联《四海》杂志编委.现正参加中国国家教委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