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轻时读了沈从文的《边城》,十分着迷他笔下的湘西古镇,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也时常萦绕在脑海,内心特别喜爱纯洁善良的少女翠翠。50多年过去,今日终于有机会自驾来此一睹真容,感受这一片山水和民风民俗的那份悠远。</p> <p class="ql-block">“边城”,是沈从文对湘西边远小镇茶峒的特别称谓。当年这里偏远而封闭,地处“一脚踏三省”即湖南、贵州、四川(今为重庆)三地交界处,这里除了步路、水路别无通途,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出了独特的风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21世纪的今天,从张家界走张花高速,两个小时就可抵达茶峒古镇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进得城门,大牌楼矗立河边,三层檐角直插天际,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下得门楼阶梯,走近河边无意间回首一望,沈从文的“邊城”二字若隐若现,让人禁不住长吁一声,哇!精采故事的帷幕就此拉开,古色古香的世界和清澈透亮的人物,将一並向我走来。</p> <p class="ql-block">古镇有依水而建的城墙和城楼,当年既能抵御沿水路而来的寇贼,又为商船停靠上下货物提供方便。</p> <p class="ql-block">刚抵达时,因为在张家界吃坏了肚子而疲软无力,这家主人陪我到药店买药,没想到这里一盒肠炎宁的价格竟然只有城里的三分之一,心想民风如此,善莫大焉吧!</p> <p class="ql-block">清晨,霞光从小山背后迸出,因为没有了鸡鸣狗吠,镇子依然沉在一片静谧中,也许此时它正半睡半醒,在似梦非梦中回味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天已大亮,青山绿水跃入眼帘。花垣河最终唤醒了茶峒古镇和对岸的洪安古镇,河中的小岛将水一分为二,並在出处形成了两水相汇的宽阔水面。</p> <p class="ql-block">勤快的主妇还在用最古老的办法洗衣,足见水质优良,而摆列一旁的观光船也将开始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卫星图显示,沈从文小说中的碧溪岨就是指这个特别的地方,有山有水有古建,还有老船夫和翠翠,船总顺顺和大佬二佬兄弟,以及他们的精彩与悲哀。</p> <p class="ql-block">这条衍生出无限人间美好的花垣河,通过酉水到沅江,再经沅江汇入长江,所以,这里的故事象极了这条河,源远流长,最终把一个民族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在镇子边悬崖下建了步行道,增添了游人漫步休闲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茶峒镇和洪安镇自明清以来的建筑基本都保留完好,茶峒镇就是沈从文小说中河街和兵营的所在。临水的一面以吊脚楼为主,並有许多漂亮的木船码头,拾级而上就会到达殿堂式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气魄的码头和殿堂,禁不住让人联想起沈从文书中描绘的繁华热闹,甚至隔空传来纤夫、挑夫们的阵阵吆喝声。</p> <p class="ql-block">明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高峰,花垣河两岸竟然保存了如此众多完整而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其造型型制、斗拱飞檐、迴廊栏杆,无不体现出简炼精致、稳重大气的特点,也再次印证了这里当年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河边这小小的吊脚楼让人觉得十分别致,当年的老船夫和翠翠就居住在这里,打开窗子就能听到河两岸要船过渡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茶峒镇背向花垣河的一面就是《边城》中的“河街”,这里厚厚的青石板路泛着白光,映衬着两旁的商号、酒肆。此时虽已安静了许多,但不难想象当年那番热闹。书中的老船夫和他相识的人们,每每在此既喝醉了,也畅快了,还忘了接看划龙舟的孙女翠翠回家。但这“误事”却成全了翠翠与年轻壮实的傩送二佬有了笫一次戏谑般的接触,进而推演出一系列的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河街对面的洪安镇,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一看就是船东、船工和打渔人的宅邸,虽显得零乱而拥挤,但色调却标志着它们的久远。拉拉渡边上的大房子,据说就是船总顺顺家,他的两个儿子天宝大佬和傩送二佬就出生成长在这里,而且继承了顺顺的一切优良,还锻就出谦逊的品质和结实的体魄,两兄弟分明就是这一方的靓仔,这也为小说的人物走向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一根钢缆,一条渡船,一个摆渡人,共同连结起河两岸的人们,把一幅自然与人间的和谐图景呈现。书中以“拉拉渡”为线索,联系起上个世纪初碧溪岨的各色人等,将溶于人们血脉中的善良、纯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一铺开。</p> <p class="ql-block">由茶峒过渡到洪安,对面码头上通体刷红的六边形小屋是用来拴住钢缆的,墙上的几行大字,足以说明这里的时间过得多么缓慢。</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老船夫虽与书中的人物绝无关系,但满脸的慈祥和专注的目光依然让人觉得亲切。他用木钩平稳地拉着渡船,偶尔与过河人打着招呼,人们悠闲自得的神态,与小说描绘的景况无异。</p> <p class="ql-block">书中的人物纯朴善良的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般。老船夫不要赏钱,还叫翠翠撵着把过渡人随手丢下的铜板送回去。而这里所有的人际关系,无一仇恨,无一哀怨,只有和睦与温良。</p> <p class="ql-block">翠翠,书中的主人公,因其母亲与兵营的军人殉情而去,她从小就跟随老船夫爷爷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花垣河的河水哺育了她,碧溪岨的风情滋养了她,抬眼满是爱的环境熏陶了她,使她出落得美丽大方,又勤劳温柔,聪慧矜持,浑身透着少女之甜。</p><p class="ql-block">与傩送二佬的巧遇,让她情窦初开,而后一点点生长,一点点沉淀,可事出意外,偏偏大佬也喜欢上了她,而俩兄弟的父亲船总顺顺是愿意翠翠配给大佬的,老船工却觉得翠翠适合二佬,这五个人物维度和三角关系,演绎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大戏和青年男女的凄美之情。兄弟俩相约打动少女的歌声,不仅留在了翠翠半梦半醒的脑海里,也让今人深深地刻在了心中。</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佬带船外出营生却不幸溺亡,二佬则因大佬的意外自觉愧疚而离开了家乡,老船夫也为身后翠翠的无依无靠而忧郁去世,就连带给翠翠许多欢乐的白塔也轰然倒地,这一系列巨大的悲哀接踵而至,翠翠的未来又在哪里,沈从文笔下的悲剧由此而生。此时,我站在河边眺望冥思,这天空浓重的阴霾似乎加重了百年前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但是,就象这流淌不息的花垣河一样,生活还将继续,也依然归于平静,民风的纯朴更会年复一年。</p> <p class="ql-block">白塔,这是小说中多处提到的景物,是翠翠心中圣洁和欢乐的去处。小说中描述,爷爷走后白塔经众人努力还是把它重新修好了,这象征着这里的人们在历经不幸后依然会振作,礼遇,团结。但凡今人站在白塔边,心中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吧!</p> <p class="ql-block">碾房,这也是小说中的重要景物。给顺顺家提亲的山寨大户,曾经要把这碾房作为陪嫁以蠃得二佬的心,可这二佬偏偏中意翠翠,欲娶翠翠接老船夫的班,在拉拉渡为人摆渡。这座碾房规模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印证了顺顺也好,二佬乃至这里的民风都不会见利忘义,都懂得珍惜感情,尊重人性。</p> <p class="ql-block">我落座在大碾盘顶棚下的木椅上,听着哗哗的水声,遥想古镇曾经的繁华,回忆着翠翠的爱情故事,心想着老船夫处处与人方便又好结交朋友的品格,脑海里还一再出现赛龙舟时二佬抓鸭子的矫健身姿,这一波波的代入感真叫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洪安镇上通往三不管岛的长廊,应该花了不少本钱,岛上建了一座完全水土不服的现代酒店,名曰三不管酒店。</p> <p class="ql-block">长廊一旁石头上刻有这岛名的来历,这里曾是土匪盘距的地方,因当年湘、贵、川的分界在这里,因此匪患三省都不管,故而得名“三不管”。</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打卡地值得一提,古镇的车站完全保留了旧时的风貌,低矮而拥挤,因为空间小,车子大都是途经此地上客即走。站在车站门口,仿佛看到了父母年少时的景象,他们那代人用艰苦奋斗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奇怪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对高楼大厦毫无兴趣,原本古朴的民风那真是渗透到骨子里的。</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因为算得小众地方,不仅商业气息不浓,河街的建筑也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五层小楼真不知道当初是一气呵成而就,还是后来层层码上去的,反正如古镇历史的年轮一般。</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本抗战史中读到,民国政府曾在湘西花垣县茶峒镇建立了一所师范学校,专门用来收留流亡的外地学生。经向房东打听,东出河街,终于在县第三中学里找到了这个旧址,自鸣得意这“小众”中的“小众”,不是一般游客所能觅得的,或者也根本无意去寻找,然而我却得到了。这里与小说《边城》无关,而与当今、与我们的父辈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学校门口西侧墙上有纪念性的文字和列为省级文物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看门大爷很热情地指点了通往老房子的路径,登上台阶,一座砖木结构的灰色平房展现在眼前。作为80多年前中国的抗战遗产、教育遗产,它端庄静穆在绿荫之中,似在宣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坚强不屈。</p> <p class="ql-block">老建筑西山墙上有一块匾额,介绍了该建筑的由来和设计师,看着看着我的眼晴就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西侧是大会场,紧挨着的东侧则是音乐教室。走进教室,耳畔突然响起了《黄河大合唱》,响起了激昂的乐章和旋律。</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镇还有一处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司令部所在地,如今这里成为红领巾们过队日的一个去处。</p> <p class="ql-block">驻留茶峒古镇三天的自由行,随心而舒缓,象经历了一个时代,经受了一场洗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一个民族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欣赏情趣,因此我喜欢边城,喜欢这里的人和景。感谢沈从文先生的名篇以及当地政府保护古风的行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即将离去,夜晚从洪安回望茶峒,只见灯影不见人,只留不舍入梦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