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科艺相通的精品画作(上)

蒼龙岭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2024年8月4日去世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方面建树颇多。但物理并不是他兴趣的全部,在哲学与人文艺术领域,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造诣极深。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就一直提倡科学和艺术的交融,在国内举办国际学科学专题研讨会,开启了科艺育人的传承、探索和创新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政道先后邀请著名画家华君武、吴冠中、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常沙娜、刘巨德等人创作科学会议主题画,根据前沿科学的发现,探求在一个更深奥的意境中进行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对话,绘画的主题涉及高温超导、超弦、量子力学、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等,用艺术的语言引导人们探索宇宙之奥秘,激发人类无限创造的潜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这些作品闪耀着艺术家的思想火花,又给予科学家以艺术欣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由于现代物理知识浅薄,对于这些前沿科学的画作理解颇有难度,但仍感慨物理学家深邃思想和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 现将搜尋到的寓意深远的艺术佳品供君一览,以窥一斑!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政道《格》1987</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后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李政道创作的两幅科学主题画——《格》与《粲花》:</p><p class="ql-block">为“用并行机的格点规范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格点规范场论(lattice gauge theory)是处理量子场论的一种非微扰方法,本质是用有限的格点替代连续时空中的场来进行运算。)创作主题画《格》,这幅画是用他在的哥伦比亚大学用于格点计算的并行机的线路图,在上面写了“格”字,一语双关。“格”既取“格点规范理论”之义,属于量子物理学知识的范畴,又取“格物致知”之义,勉励学者推究科学原理,致力于科研学术。作品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政道《粲花》1987</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同年6月,他为“粲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1974年,丁肇中和B. Richter教授发现粲夸克,是粒子物理学的一次革命,并很快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奖。粲夸克中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的发现被《物理世界》评为“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设计主题画《粲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之后,高能物理探测器主要用于粲物理研究。他将高能物理探测器的框架与玫瑰花结合,创作出了又一作品《粲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李可染《晓阳辐射新学光》198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李可染根据李政道讲述的超新星爆发的故事,公元1054年天王星附近超新星爆发,放射出同步辐射强光的科学道理之后,满怀激情地为"同步辐射光的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主题画《晓阳辐射新学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𠆤宋代牧童抱膝,正凝神看着天空一个亮点正在不断向外吐出“红线”,如果没人介绍,很难想象这幅名为《晓阳辐射新学光》其实画的是同步辐射,而画中如同太阳般的辐射光源,就是宋朝人见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小牧童寓意着年轻的中国科学家,云层与四射的光芒象征同步辐射寓意着物理学的未来,中国当代年轻科学家将崛起于现代科学的前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吴作人《无尽无极》1988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作人为“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科学主题画《无尽无极》,现代人们对粒子的了解,其实就是探讨对自然的理解。正负电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原子、分子、气体、液体、固体和星球,最终构成了世间万物。这种负电荷与正电荷的对偶结构,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则称为“阴阳”,吴作人决定以太极图赋予“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阴阳二重性的视觉情感图式,以中国画焦墨的表现形式,画出两道反向交织又指向无边境界的力与光,浩渺深邃。似静欲动的太极阴阳对峙结构孕育着巨大的势能,可以转换为整个宇宙的动能。这幅“现代太极图”表达了博大宇宙的无穷变化和无比深奥的大自然现象,熔科学与艺术、古代与现代于一炉,这一图案还成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标识,堪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获得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胄《天马行空》1988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大家黄胄为“粒子物理和宇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主题画《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黄胄挥舞笔墨,以马为实,以留白寓意宇宙虚空,将宇宙学与中国神话相融合,为会议作了具象的艺术表现。</p><p class="ql-block">《天马行空》既有宇宙科学的寓意,又表示了真理的普遍性,象征着中国天文学新的腾飞。</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神奇之处还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感受到画中飞马的动态,好像迎面飞奔过来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可染《超玄生万象》1989年</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李可染为“场、弦和量子引力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主题画《超弦生万象》,超弦理论认为,我们四维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只是十维空间中一根弦的表现。李可染用笔墨挥洒出自由动感的点与线,诗意地描绘出千万种粒子及其激发态如何从一根超弦的振动所产生,廖廖数笔渲染出超弦理论的独特艺术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1989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出精彩的科学主题画《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画中两牛角相峙似乎是完全静态的,但蕴含在画中的巨大能量是显而易见的。李可染说,他一生所作的画都是和平的,这是他第一次描绘斗争和矛盾,以表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常沙娜《雷神引高能》1990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沙娜为高能物理研讨会所做的主题画《雷神引高能》。她从中国传统神话和敦煌壁画中获得灵感。她运用敦煌北魏时期的漩涡纹的忍冬纹饰来代替传统的雷公形象,以旋转为中心,配以旋转的连鼓和旋云,寓意无限能量的产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鲁晓波《朱雀》 199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表面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了科学主题画《朱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华君武《双结生翅成超导,单行苦奔遇阻力》1992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画家华君武为“低维凝聚态物理前沿问题”和“高温超导体和C60家族”两个国际研讨会创作科学主题画《双结生翅成超导,单行苦奔遇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幽默的笔调把球状C60分子排列构成一个个蜂巢,结伴而行成的蜜蜂欢快地飞翔,而那些没有伴侣的蜜蜂,却愁眉苦脸地困在蜂巢上挣扎。上面写着“双结生翅成超导,单行苦奔遇阻力。一个电子是有阻力的,要两个电子合起来,才可以变超导。”李政道说为了形象地画出“高温超导体和C60家族”,李政道没少难为漫画家华君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超导电性的简称,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并且不能被磁场穿过的现象。这样的材料称为超导体,而这个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超导是一种神奇的宏观量子现象,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特性,在能源、科技、医疗、通讯等各个领域均有重要用途。 基于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彼此之间由于声子媒介而相互吸引,因此形成“库珀对”这一现象,提出了BCS理论,最终从理论上解释了超导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姚建伟《人类文明的两个翅膀》1993</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科学与艺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创作出《人类文明的两个翅膀》。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两者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都来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客观世界的深刻性,真理的普遍性,都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常沙娜《费米尺度的粒子》1993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费米尺度的粒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主题画时,常沙娜则借鉴了敦煌早期壁画中装饰性极强的多彩山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子是由电子以及原子核所组成的, 而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所组成的, 质子与中子又分别是由夸克组成的。除了电子与夸克之外, 还有许多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宇宙中所有已知的物质。费米是高能物理中常用的长度单位,1费米等于10的负15次方米,一切已知的原子核和大多数基本粒子的大小都具有费米量级。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石原理,也是量子力学“反常识”和“反直觉”的源头之一。对于高能核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不稳定粒子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一些特定现象,成为诠释量子纠缠现象的绝佳范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鲁晓波《日月山》 199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超高能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做的主题画。以现代画法重演大汶口新石器时代的雕刻“日、月、山”,天然合起来,就跟人的样子一样,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跟天然有关系,人类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与人们了解的物理规律的主观性统一起来的愿望。</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也成为"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的主题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吴冠中《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199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镜相对称与微小不对称”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了主题画《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似对称又不对称的主题画笔墨简洁洗练,是中国美学境界和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自然界对称美的欣赏贯穿于人类文明之中。对称的世界是美妙的,而世界的丰富多彩又常在于不那么完全对称。有时,对对称性或者平衡性的某种破坏,哪怕是微小破坏,也会带来某种难以预料的美妙结果。吳冠中在这幅作品中,以寥寥几笔将岸边的柳和水中倒影的柳及远山构成的审美境界,揭示了科学主题“对称与微小不对称”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说来,是对称美?不对称美?是对称中含有不对称美?还是不对称中稍含对称美?这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共同有兴趣的课题。自然界的对称美,曾使无数人感叹。我们科学家却提出了基本粒子在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通过实验得到了证明。可见,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内容基于对称与不对称的相互影响作用。我们揭示的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的原则,也与艺术家在创造中探索和揭示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学原则十分相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袁运甫《《汉镜传讯达万里,电子激光集须弥》199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的主题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镜的正面光可照人,代表着科技史,汉镜的背面文图精美,蕴含着艺术史,一面小小的铜镜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折射和载体,同时也是东方智慧的集体展现。汉镜大概是一种能够沟通天地宇宙的媒介,或者类似于一扇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或窗户之类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子激光可用于探测物质内部动态结构和研究光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极大地促进凝聚态物理学、化学、结构生物学、医学、材料、能源、环境等多学科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吴冠中《流光》1996</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复杂性对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创作的主题画《流光》,具有现代西方绘画的抽象意味。寓意着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的融合。他以点、线、面,黑、白、灰,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千变万化,化静为动,犹如乾旋坤转,笔与墨在画面上相互结合、冲撞、纠葛,产生多种多样的效果营造极复杂的绘画。求证科学:复杂性和简单性并不是孤立或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从艺术角度看,复杂性和简单性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和创作原则,“复杂性可以使作品丰富多彩,展示生活和人性多面性和深刻性;简单性可以使作品清晰明了,并留有空间激发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抽象画用宋代诗人蒋捷的诗句来点题,"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时光流逝之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红与绿的色块表示樱桃、芭蕉,借两种植物红绿颜色的转变,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这幅画看似复杂也很简单,用线条构成“时间”理念,每一笔都有先后,每一笔都可以把它的先后找出来,深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艺术如此,科学亦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常沙娜《创天》1997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物质探索国际研讨会”,再次创作了《创天》科学主题画,该画气势宏雅、寓意深刻,以“妙手托出星云展,艺境创天万物生”,来表现人类对物质和宇宙奥秘的探索。李政道认为此作极为精彩,与西方的画形成强烈对比,是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刘巨徳《大鹏》1998</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刘巨德为“宇宙的过去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了科学主题画《唯宇宙之大膨胀,始生鹏》。从庄子《逍遥游》中得到启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以展翅之白鹏象征宇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以科技为内核、以艺术为表现形式的画作你看𢤦了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