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传说。潭柘寺有九门九关,北京城也有九座城门,潭柘寺地区有紫竹院、龙潭、白石桥、牌楼,北京城也有这些地名,北京城就如同大号的潭柘寺,这些只是传说。但从这里走出一个人,真正北京城的缔造者,他就是法号道衍和尚,苏州陆墓人姚广孝。</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14岁进妙智庵当和尚,后又到穹窿禅寺为僧。他精通儒术,工于诗画,被朱元璋选中,送往北京辅佐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心腹谋士。朱棣成为永乐皇帝后,封他为资善大夫,授太子少师,命他返俗,赐宅第与宫人,而姚广孝均辞不受,隐居潭柘寺。后来,姚广孝受命规划北京城和明皇宫的建设,自然启用家乡苏州的工匠,吴县香山的建筑工匠天下闻名,于是姚广孝举荐蒯祥父子到京城造宫殿。姚广孝也将家乡陆墓大砖“金砖”,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抵京城。那时候,在北京城里有大批苏州的工匠、苏州的船民,连带着一些苏州的买卖人,这些工匠、运输船工、商贩就在北京城的东南角,离皇宫不远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形成了一条街市“苏州胡同”。</p><p class="ql-block"> 蒯祥,苏州吴县香山人,也是“香山”派的鼻祖。蒯祥的父亲蒯富是高超技艺的木匠,明朝时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详12岁就跟父亲学手艺,16岁便能“主大营缮”,享有“巧匠”美誉。蒯祥在宫殿的梁柱上画龙时,他双手各拿一支笔,左右开弓,能画出两条飞腾的龙。18岁,他发明了活门槛“金刚腿”,他负责设计和施工承天门(今天的天安门)。厚重的大门,坚实的红墙,金顶彩绘的城楼和金水河上的五座汉白玉石拱桥。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蒯祥在京40多年,先后兴建的工程还有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晚年还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裕陵的建造。据明史记载蒯祥在建筑学上的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p><p class="ql-block"> 蒯祥在北京皇宫的建筑中,把苏州的“金砖”和“苏式彩绘”运用到宫殿建筑中去,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大贡献。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康熙以后,北京的皇家建筑主要由江西永修走出的“样式雷”家族包办,家族先后参与和主持设计建造了故宫改造、天坛、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著名建筑。“样式雷”家族是赣派建筑中的瑰宝级人物。</p><p class="ql-block"> 百年的北京,经过几代能工巧匠的建设,无论是欣赏它的建筑风貌,还是感受它的人文气息,或是探寻其军事上功能,亦或是体会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迷人的魅力。北京这座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古代匠人的才智与匠心,让人无尽地赞赏。</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金砖,又称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金砖之所以被称为“金砖”,是因为其质地坚细,敲击时会发出金属般的声音,故此得名。</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金砖的产地在苏州陆慕镇,这里被誉为“中国金砖之乡”。明清时期,苏州制的御窑金砖因其高质量而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苏州胡同78号院,民国时期的建筑。</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苏州胡同口,日本侵华时期,驻守东单机场的日军指挥所“八宝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八宝楼的内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日军兵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通往日军兵营的门洞</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