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细处读村史

苏仲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微细处读村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学读书时的老班长陈德光同学给我寄来了他刚出版的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风雨路上过往人》。我很认真的拜读了老班长的大作,掩卷闭目,思绪飞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名为小说,实为双龙村半个世纪的史记。过程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龙村是福建闽侯南屿大樟溪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村内有笔架山革命老区遗址、兔耳山风景旅游区、一祠两书院等景点,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正是根据该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历史变迁,以村庄中的陈氏家族为主线,塑造出了陈少卿、陈继隆、陈介玉、陈兆龙和吴刚亮等几十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与双龙村有着密切关系的黄雪珍,林友剑等感人至深的正面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龙村,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区土地,孕育了无数英勇的儿女,其中最为人称颂的便是那位传奇人物——陈少卿。他以一腔热血,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作者在书中用八个波澜壮阔的章节,逾两万字的深情笔墨,绘就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英雄画卷。“合山关隘歼敌寇”,那是一段智勇双全战日寇的辉煌战歌,体现了陈少卿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地下航线建奇功”,则描写了他英勇机智为山里游击队送电台的传奇。但,英雄之路从非坦途,陈少卿蒙冤受难,那段情节,读来令人心生酸楚,不禁为他泪目。一位大学教授,在细品这段情节后,感慨万分,认为“城工部那部分史节还要突出”,以让读者析怀。我有朋友的父亲也是游击队员,而且还是主要领导之一,当年参与过处理“城工部的事件”,事件大致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底,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同志在开完地委会议后,带着警卫员陈书琴化装成卖南草的商人往南古瓯地区向省委汇报工作。途中遇到敌情,与警卫员走散,后失踪。中共福建省委错误的认为阮英平的失踪是因为城工部组织已经被内奸、特务所控制,城工部是“红旗特务组织”,警卫员也是城工部的,于是做出处理城工部组织的决定。首先逮捕错杀了城工部部长李铁等区党委机关城工部的人员,同时,指示福州、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西北等地党组织,将一批城工部骨干就地或调上山紧急处决。先后共错杀127人,造成一起重大冤案。陈少卿当时也是城工部的,被错杀也在情理之中。2年后真相大白,阮英平与警卫员被搜山的保安团打散后,(1948年2月1日)傍晚只身来到宁德洋中北洋大窝村(狮峰坪)的范起洪家,范见阮英平身上带有黄金与金镯子,逐起谋财害命的恶念,而杀害了阮英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起千古奇冤案。陈少卿被错杀,接着其女儿死了,老婆又被组织许配给了他人,在城工部的大部分人员都被平反后,他的平反迟迟没有眉目。陈少卿父亲陈国振不甘心儿子蒙受不白之冤,常常写信向政府申诉,而被定性为“妄图复辟翻天”,送进了“一打三反”学习班,如没有黄雪珍的庇护与关照,也许又会发生另一起冤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黄雪珍的形象被刻画得尤为丰满而深邃,也很感人。自幼便怀揣着侠义之心,于豆蔻年华就参加了游击队,革命意志坚定,在革命生涯中认识了陈少卿,暗恋上了陈少卿。陈少卿被错杀后,他终身未嫁,一直为陈少卿的平反奔波操心,历尽35年后才昭雪。这高尚的品格无不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双龙村,陈氏家族是最大的族群,但世代不出人才,都想能通过当官而显赫家世,所以给孩子取名都讲究,堂哥叫陈兆龙,堂弟叫陈介玉。1949年解放后,陈兆龙靠斗地主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时,陈介玉靠参加“老游造反团”斗他的堂哥陈兆龙夺了权。所以,这段时期的双龙村的村史,半部就是他们的传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对人物没有“三突出”的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你很难从书中看出陈兆龙与陈介玉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特殊的年代,不能将村民陈道翰喊错一句口号就被枪毙,大炼钢铁、办食堂饿死人的责任算在陈兆龙身上,但为表立场,羞辱还有拈亲带故的所谓地主吴生贵,使其家庭喜事变丧事跳崖自尽不能说没有责任;妹俤嫂只因孩子生病,忘了请假,就在她家门口放纸棺材羞辱,这绝不是上级领导交办的事;妹俤只因偷了一只鸡,就将其在群众大会上批斗,并使用“打篮球”的刑法进行折磨。陈兆龙过去的同事兼老师,现在的顶头上司公社党委书记林友剑都看不下去了,说:“兆龙啊,我不知道怎么说你,过去你是那样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怎么当了书记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介玉父母死的早,是在很多亲朋好友们的关怀和资助下去读了书,而且分配了到青海地质队工作。但他吃不了苦,退职回家了,回家干农活同样吃不了苦,又去当了民办老师。文化大革命回家闹革命,靠着他有文化会经营,当上了大队书记。他当大队书记,对地富反坏右的政策还比较宽容,也未见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且暗中保护陈少卿的父亲陈国振。陈介玉的最大成绩莫过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清理自由市场了,但他公报私仇,对平民百姓态度冷漠恶劣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有三个事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介玉大声喝道:“大胆的陈子高,你这个伪政府的职员竟敢带头违抗大队革小组的禁令上街摆摊!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吗?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他的命令下,几个知青一拥而上把陈子高捉住关进了“一打三反”学习班。陈介玉早就和他有隙,而这次他却偏偏撞到了枪口上,陈子高恐怕厄运难逃。”没多久陈子高就被逮捕,判了三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个事件是,有一村民谭华宝,说几句对陈介玉不满的话,就叫“知青”把他抓进学习班,书中这样描写到:“谭华宝一见到陈介玉两腿就簌簌发抖,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求饶说:‘我有罪,罪该万死!请领导处罚。’陈介玉说:‘你先说说犯什么罪?’谭华宝低声地说:‘我不该在背后骂你,说你坏话。’陈介玉说:‘这是小事,我不怕你骂。你明的是骂我,暗中是对政府不满,知道吗?”接下去将谭华宝带到浴池,叫其剥去裤子,光着屁股脸朝着浴池跪在地上。还生怕他反抗,又令两个知青用手压住他的双肩,进一步羞辱。其变态怪异的行为难以言语。而陈介玉“看到谭华宝在自己面前变成个怂蛋,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和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有,就是鸡蛋事件。陈介玉割资本主义尾巴取缔自由市场有成绩被表彰,喜上眉梢,觉得自己升官的机会又到了,要好好地在领导面前再表现一番。公社干部来双龙大队开现场会的那一天,陈介玉一早起来梳洗完毕就匆匆赶往大队部准备迎接贵宾。当他走到街上时见一个中年人提着一篮子鸭蛋从小巷走出来,后来又鬼鬼祟祟地缩了回去。觉得其行迹可疑,便加快步伐,装成没见到似的继续往前去,乘其不意躲到一堵墙后面,偷偷观察这个人的行动。果然这个人又冒出来了,定神一看原来是一个村里养鸭人,手里还拿着一杆秤,这分明是来卖鸡蛋的。陈介玉最怕这个时候出岔子,一定不能让他这个时候卖蛋,于是杀个回马枪,从他的背后迂回过去冷不防把他的一篮子鸭蛋夺过来,狠狠地摔到地上。倾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一篮鸭蛋至少值十几元,抵得上一般职工的半个月工资。养鸭人见自己辛辛苦苦伺候一群母鸭产出来的鸭蛋竟被毁之一旦,痛心地倒在地上啕嚎大哭。陈介玉,摔蛋后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群众对陈介玉这种蛮横的工作态度都很愤怒,都敢怒不敢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简直就是南霸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在双龙村,在南屿公社,无法无天,怪事层出不穷。跛脚陈兴标单门独户住在汽车站旁做点小生意,说他是特务而被抓去判刑;赤脚医生陈仕中被“颠趴”(神经病)检举写“反标”,而被游街示众蒙冤入狱;一位做点好事的镇秘书陈宝铭反被以“丧失阶级立场帮助地主子弟拐骗少女”的罪名关了起来;公社主要领导既然以枪击打伤在搞龙舟活动的群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有一数字,在那段时间里,全国共挖出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184万名,逮捕28万名,杀了数以千计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荒唐的岁月,这是时代的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还塑造了退伍军人因派性而被抓的陈叔宝;塑造了与陈介玉金兰之交的陈则轩、吴刚亮;塑造了“烂脚臁”青年陈仰梓是如何当上大队干部的经历;塑造了辍学少女王素玉大闹乡政府的刚烈等等几十位人物的形象。这些人物个个形象鲜明,各具特色,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也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尤为显著地展现在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与人性深度的挖掘。这可取书中三对男女情爱的描写为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少卿与林碧娥经过5年马拉松式的恋爱修成正果,在学校结婚了。进了房间,“他轻轻地移步到妻子背后,双手温柔地抱住她的腰头,耳鬓厮磨地说:“时候不早了,上床休息好吗。”她扭过头甜甜地轻吻了他,含情脉脉的目光点燃丈夫青春的烈火,他情不自禁把她抱到床上去,接着两人又互相宽衣解带,尽情的释放出人类最原始的生理欲望,像桌面上两只吱吱燃烧的红烛在散发着光芒。在丈夫的眼里,躺在床上的妻子像一尊玉雕的观音,质地细腻润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真是舍不得玷污。这时候的她已经打开了野性栅栏,半闭着眼睛正在等待甘霖的滋润,口中嚷嚷着:“还不快点躺下睡!”这一夜新婚夫妻在床上颠龙倒凤,倾心缱绻,缠缠绵绵到天亮。俗话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起来时太阳已经一丈高了,还好今天是星期天。”这是在描绘革命爱情,笔触温婉甜蜜而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描写陈兆龙与妹俤嫂偷情时是这样的:一天清晨,陈兆龙晚来一步,她已经下锅蒸饭了,由于在灶上灶下忙活被熏烤得满头大汗,想去脱掉一件衣服。正当两只手抓住毛衣的下摆用力地往上剥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贴身内衣也随着向上翻起,胸前祖露出了硕大的两口“布袋”。想不到陈兆龙已经站在她前面了。他正想拧身走开时,却听到妹俤嫂在喊他:“你给我回来!难道今天就不帮我了。”陈兆龙听到后乖乖地停下了脚步,笑嘻着回到她的身边。她抿着嘴笑道:“刚才都看到什么了?”他笑吟吟,并漫不经心地回答:“不就是孩子吃的两块白馒头。”她又神秘地咬着耳语挑逗说:“你也想吃吗?”这种强烈的喷血信号使他心跳加速,说话也变得结巴了,说:“想,太想了,也想得太久了!”这时笼中的鸟儿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欲冲出去,把门儿撑得突出来。他也感到难受,不断地哀求说:“给我吧!我快受不了。”两只手很快搭上了她的肩膀,她机警地向后退了两步,又娇嗔地向门呶嘴儿说:“她们马上就要来了,以后你早一些来。”陈兆龙当即心领意会,顿时心花怒放,想不到今天能顺利地领到一张美餐券。从此陈兆龙常提早来这里吃特别的“美餐”。农村的男女关系就是这样的粗狂,但也写的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段是陈子高与四嫂的相互爱慕,相互试探的情节也写的极有特色。四婶是深山里来的女人,爱慕陈子高,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努力没有得到他的明确回应使她深感失望。有一次下雨,四婶对陈子高说:“今天刮风下雨你也不留我吃一顿饭?”这话正中陈子高下怀,他满心欢喜。但他欲擒故纵,假装矜持说:“你家里人不是在等你吃饭吗?你不回去连榕怎么会放心,还是回家吧!”四嫂咋听心凉了半截,眼泪差点掉下,冷冷地回应说:“如果你怕,我就回去!”------。陈子高还想装疯卖傻,四嫂就是要他说出来,于是更进一步刺激他说:平时觉得你那贼溜溜的眼睛都看着我,我真怕被你吃了!现在我才知道你有贼心没有贼胆,不像男子汉!”此时陈子高觉得火候到了,反将她一军,讪笑说:“我贼吗?我看你比我更贼!你不是一心想吃我的油条吗?今天就让你吃个够!”说得四嫂满脸绯红。陈子高还不忘借机调情,对她说:“你自己看看都是过来人还会害臊!”还用食指在脸上划了几下。四嫂扑哧一笑转过身去不让他看到自己的洋相,因为也需要一点自尊。这时候四嫂忸忸怩怩又装着要走的样子,在陈子高再三恳求下才留下来。两人毕竟都是年富力强的壮年人,他们之间薄薄的遮羞布一旦被撕掉,内心炽热的欲火在不断地燃烧升腾,谁都控制不住自己。陈子高涨红着脸急匆匆地把四嫂拖进了卧室,开头她还故作不从样子,后来也半依半就上了床。四嫂这样做是另类的性爱前戏,因为她是床上高手,深谙男女情爱之道,太了解男人的变态心里和征服欲了,太顺从了根本激不起他更强烈的欲望。对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有幸福感。------。四嫂没读过书,她这种调教男人的手段全来自实践。这时他俩也顾不上煮饭了,权且把零食当正餐了,吃的是油条、肉包配豆浆。陈子高的油条决没短斤少两,价真货实,虽已经过夜仍如金刚,正合四嫂胃口,使她心满意足。四嫂自磨的豆浆雪白浓稠,香气四溢,甜淡适宜,即使退温犹似琼浆玉液,令陈子高生津解渴。陈子高饿得太久了,死死地抓住两块松软的肉包放在嘴嚼,四嫂怕他噎了,低声地叫他慢点。只有半个时辰的快餐胜过饕餮大餐让他们欲罢不能。这大有《金瓶梅》的写作风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人物塑造的如此鲜活,情节描写的如此深动,一定都会有生活的原型,仅仅是隐匿了姓名,换了马甲。但书中的地名可是实实在在的实名,我在看书时,经常对照着地图来看,每个地名在地图上都可找到相对应的点位。因为书中描写了许多当地的山川名胜实在有诱惑力,激起了我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真想去游览一下书中描绘的发源于德化戴云山,流经永泰、闽侯注入乌龙江,奔向大海的大樟溪;还有去观赏西溪、芝岩瀑布;到九都溪体验漂流,到双龙村泡温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想去看看兔耳山的风景区。这里峰峦叠嶂、崖壁陡峭、潭多瀑美、洞寨险奇,妙趣横生。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传说。而且这里还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旧址。还有合山,不仅有传说,而且还是当年陈少卿消灭日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在写作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时而时而都会蹦出几句“福州话”,如,用黄蟟煮鼎边糊,沿街都是柴栏厝,用碾糠灶烧火,他家成了攀讲馆,手里拿着鲎挹往鼎里舀豆浆,桃花夹竹亲上加亲;骂人时更多的是福州话的直译,“别听一些生囝没股腔(屁眼)的人胡说八道”,不是福州人,一时可能还会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读史书,但我都觉得这些史书都是在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了没什么人情味。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即使提及,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民怨鼎沸”之类的高度概括,很少会细致人微地描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也读了一些县志、族谱,虽然放低了视角,但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得到精英,再往下,没了,或者说记录很少。《风雨路上过往人》这本书就是最细微的记录了一个村一个时间段内的人生百态。我相信,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才能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时的嬗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风雨路上过往人》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者是一位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尽量不去下什么结论,而是忠实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展现出来,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日 苏仲辉 于厦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排左3为苏仲辉 左6为陈德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龙村村景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