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1日上午,我收到一个寄自自贡的特殊快递。说它特殊,是因为在打开快递前,我根本不知道寄发快递的人是谁,也不知道寄的是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 拆开快递后得知,快递的寄发者叫王华荣,他是自贡老一辈三线人,曾是地质部第七普查勘探大队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认识”王华荣老人真还是一个很大的缘份。</p><p class="ql-block"> 之前,王老从网上得知我喜欢自贡三线建设文化收藏和研究,专门通过其孙女“如花”(网名)女士联系我,说要支持我、帮助我了解自贡三线建设单位“七普”。看,王老的快递就是对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王老的寄赠:一是自贡有关“七普”的珍贵照片。二是《第质部第七普查勘探大队简史》。这些东西都是我学习自贡三线建设历史非常难得的史料,这些东西更为今天的我们述说了三线科技工作者王华荣老人荣光的“七普”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华荣老人寄赠笔者的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王华荣在学术交流会上:</p> <p class="ql-block"> 革命熔炉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1932年,王华荣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里。1937年春天曾有一支八路军驻扎在村子里,当时王华荣的家虽然没住有八路军,但有个小八路每天都到他家给王华荣讲革命故事,教他绘画,所画都是一些战斗场景,十几天后这支队伍开赴太行山去了,但在王华荣的心灵里已理下了革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天,王华荣的家乡被日寇占领,其父亲被日寇杀害,王华荣的大哥便担起革命重担。灵石县位于晋中平原最南端,是山区,从延安到太行山有一条地下交通线,就是从王华荣家的小山村通过。王华荣的大哥是其中的一名交通员,又是村里的财粮干部,负责书信传递和护送过往干部。因此,王华荣的家实际上就是一个交通站,时有过往干部停留歇脚。王华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王华荣曾读过几年私立小学,课本为《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启蒙教材,解放战争时期因战乱而赘学,直到1947年解放军包围太原后,他的家乡才得以安宁。1947年11月静升镇成立高级小学校,王华荣才又步入学堂,并加入了共青团。1950年春,王华荣考入平遥中学,任班长。1953年夏考入太原采矿学校地质专业,任班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王华荣决心献身新中国地质找矿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 1956年7月,王华荣毕业,留校任教,并任分校团总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因为王华荣学习成绩优良,又有为国家地质找矿事业做奉献的夙愿,1957年在应届毕业生分配时,便向学校提出到野外勘察单位工作的申请,学校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将四川唯一的一个名额给了他,使王华荣真正踏上了地质找矿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普”威西地质分队1975年12月31日合影(第一排左三技术负责人王华荣):</p> <p class="ql-block">王华荣(左一)和德国专家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一生献给国家地矿事业</p><p class="ql-block"> 发现我国最大磷矿床——</p><p class="ql-block"> 1957年8月王华荣到达成都,报道后被分配在四川省工业厅勘探公司地质科。地质科是管理机构,但在地质科工作期间除完成本职工作外,王华荣还多次带队到野外完成临时性勘察任务,特别是1957年底,他们通过制面测量和刻槽取样,发现安县五郎庙磷矿是一个大型高品位磷矿床,矿层厚度达10余米,磷含量很高,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优质磷矿床。公司得到信息后,立即组织803队对五郎庙磷矿展开勘察。1958年经803队(绵阳队)和801队(温江队)追索,证实该磷矿已延伸至绵竹和什邡,是一个超大型磷矿床。龙门山地区磷矿的发现,弥补了我国磷矿资源短缺的问题,现在这里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磷肥生产基地,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找到多处铝土矿产地——</p><p class="ql-block"> 1958年,王华荣被调到806队任技术负责人,主持中江铜矿勘察。1958年四川省地质局成立,工业厅勘探公司合并到了四川省地质局。10月,806队改为铝矿队。从1958年11月~1959年10月,王华荣带队完成了安县清坪、广元上寺、南川川洞湾、灰河、潜江水车坪五个矿区的铝土矿普察评价,随后便调大队部地质组任组长,管理全队地质业务工作。1960年初,王华荣调二分队任支部书记,主持了武隆大佛岩铝土矿的勘探,为川渝两省市提供了多处铝土矿产地。</p><p class="ql-block"> 完成威西盐矿勘察重任——</p><p class="ql-block"> 1961年铝矿队改为钾盐队,1962年初,王华荣请求辞去支部书记职务,又踏上地质找矿工作的征途。1968年,国家地质部第七普查勘探队任命王华荣为威西地质分队技术负责人,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华荣带头承担了大部分野外地质工作,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和1:50000地形地质图修编等。剖面测量均起于矿体东南部断褶带,几条断层交互穿插,必须进行仔细追索才能查明其相互关系和特征。当时的断层追索,是测剖面期间,王华荣全是利用星期天其他职工休息时间一个人出去到野外完成的。有一次王华荣曾被当地民兵跟踪,直到回到公社,这个民兵弄清情况后才离去。</p><p class="ql-block"> 王华荣是威西地质分队技术负责人,他主持了威西盐矿勘察的全过程,并负责主笔完成了《威西盐矿普查评价报告》和《威西盐矿详查及罗成、长山盐矿勘探报告》的编制,使自贡市盐化工业得到复苏,乐山市盐化工业得到巨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察明了我国多个层位的盐矿资源——</p><p class="ql-block"> 1978~1984年间,王华荣在总工办协助总工管理我国西南震旦系、华北奥陶系和华南地区三叠系三个层位的“成盐条件和找钾方向”研究工作。这些成果虽在找钾方面未有突破,但却查明了这些层位盐矿资源状况。特别是华北奥陶系工作,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报告编制,王华荣参加了工作全过程,最后是他执笔完成了所有文字报告。该报告经地质部审查后被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20世纪石油部门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大型岩盐矿床,证明其预测成果的正确性。</p><p class="ql-block"> 通过预测发现万县向斜和沙市背斜两个两大型盐矿床——</p><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国井矿盐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王华荣是(井矿盐)学习班教员之一。王华荣就以自己所积累的罗城盐矿和长山盐矿勘察和开发经验为教材,将勘探威西盐矿的经验传授给学员,促进了我国井矿盐的大发展。之后,王华荣又以技术指导身份指导了江苏金坛盐矿的勘察和开发等,特别是万县向斜和沙市背斜两大盐矿,都是通过预测手段发现的,这两个盐矿的开发,都是根据预测成果而立项的。</p><p class="ql-block"> 协助二大队开拓地质市场——</p><p class="ql-block"> 二大队的全称是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它的前身即是地质部第七普查勘探大队(简称“七普”)。</p><p class="ql-block"> 二大队是国家地质部最大的一支找钾专业队伍。1985年后因在钾盐找矿方面未能取得突破,地矿部将二大队勘察费用进行了大量压缩,管理体制也再一次下放到四川省地质局。自此,二大队出现了自身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二大队只得根据自身优势特点,主动开拓地质市场,特成立了“四川省自贡地质工程勘察院”并取得一级勘察证书,可对外承包盐矿开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那时,队领导希望王华荣到设计院任总工。王华荣考虑到设计院已有技术负责人,故谢绝。</p><p class="ql-block"> 但是,万县高峰盐矿开发的立项却是由王华荣为其服务的,并且通过立项,王华荣已和云安盐厂领导建立起高度信任和友谊关系,由此便成为盐矿开发中双方沟通和协商的桥梁和纽带,高峰盐矿开发正是在王华荣的参与下促成的。高峰盐矿的开发是二大队最大的对外承包项目。通过该盐矿的开发,二大队形成了盐矿开发设计、打井、采输卤一条龙服务机制,不仅支援了地方盐矿开发,也创造了收益和养活了自己。重庆市合川盐矿也是我陪队领导去洽谈的,由于我在开拓市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二大队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普”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七普”化验室:</p> <p class="ql-block">王华荣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焕发青春活力的自贡》:</p> <p class="ql-block"> 王老的自贡情怀</p><p class="ql-block"> 参与《自贡市抗震设防区划》编制——</p><p class="ql-block"> 1985年,自贡大山铺地震发生后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要求自贡市编制抗震设防区划,自贡市政府特聘请王华荣参加了这一工作。当时王华荣主要负责“自贡市地震机理和预防”研究,此项研究成果完成后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最后,《自贡市抗震设防区划》成果获得“自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王华荣作为成果主研人员之一,被四川省建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 为自贡市城市建设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 1995年,王华荣主笔的《威西盐矿详查及罗城、长山盐矿勘探报告》完成编制后,他被自贡市评为专家组成员,还取得了建设部第一批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证书,这样王华荣老人又开始参与自贡市建设局组织的房屋建筑地基勘察报告的审查工作,后还被轻工局评为顾问。直到2022年,90岁高龄王老才离开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现在自贡市很多高层建筑和一些知名建筑物地基的审查都王华荣完成的,如中国银行大楼、农业银行大楼、一医院和四医院住院部大楼、二医院门诊大楼和卧龙湖分院、温州商城、浙江商厦、雄飞假日广场和华侨商城等,王华荣的名字已经镌刻在这些建筑物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王华荣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探明《四川威西盐矿》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得到了国家高度的认可:1998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王华荣科技进步三等奖。关于威西盐矿的发现,198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记者郭龙春的署名文章《焕发青春活力的自贡》,它用较多的文字报道了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七普”)在威西盐矿刊探和开发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指出“探明一个矿,拯救一个市”这一客观事实。这里所说的一个矿就是威西盐矿,一个市就是咱们的自贡市。可见,在自贡城市发展史上,要永远记住“七普”,同时也要记住王华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9.1.北湖上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