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好友,非常感谢)</p> <p class="ql-block"> 快到教师节了。前几日,看到朋友圈里有位好友,转发了光明日报的一份征集令“畅所欲言!你眼中的好老师,什么样?” 盯着这个标题看了一会儿,呆了一会儿,不知怎的,做读书娃娃时的一些回忆就一股脑儿都跳了出来,在思绪中跃动不停,不吐不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01.</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夏日晌午,几个男孩子跑到村口的河湾子去“狗刨”,玩儿得特嗨。班主任小文老师路过,吼了一声:赶紧给我上来!声音不大,但男孩子们顷刻呆若木鸡。在他们瞠目惊呆的瞬间,小文老师麻溜抄起岸边的一堆小衣服,走了。这四、五个秃小子应声不及,无从应对,互相张望一下,就垂头丧气地一一像小鸭子一样踩上岸。就这样,一个年轻文静的女老师,后面跟着一个光溜溜的身上还满是水珠子的男孩子小分队的场景,成了那天村子里最靓丽的风景线。路过的女同学更是不好意思看,尴尬害羞地赶紧捂住了双眼。这几个男孩子刚开始还紧张,走了一段,看老师也没打没骂,就渐渐放松起来。等路过村中心时,不知不觉又开始互相嬉戏打闹,早已忘记了正在“游街”这回事。多年后同学们回村,结伴去探望老师时,和其中的两个家伙聊起。他俩直感叹幸好当初还没到人手一个手机的时代,否则,随便谁来个现场实拍,那丢人可就不是丢到姥姥家去,而是要丢到全世界去喽。当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从没想着记恨老师,家长也不觉得老师的行为侵害了谁的权益,还直夸老师管得好,有担当。现在想起,那真是个无比让人回味和念念不忘的纯真年代呀! </p> <p class="ql-block"> 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知青老师,是男的,娶了我们村照相馆徐师傅的小闺女,就在我们这旮瘩落户了,我们总是偷偷喊他“徐女婿”。话说徐女婿,说话虽然斯斯文文,拿腔拿调,打起学生那可是不依不饶,把我们班的几个淘气鬼给治的服服贴贴。记得一回上课点名,几个男同学互相帮腔,偏用方言给徐女婿纠正一个同学的名字,徐女婿的权威又被挑战了。他恨恨地大声叫这几个捣蛋鬼站到前边来,在讲台前撅起屁股,他用树枝做的教鞭抽打屁股,然后再让滚出教室。同学秋豪是个犟嘴犟脾气,死活不肯撅屁股,有些耍英雄,气得徐女婿只好硬是把他的后背按下去,而且还狠狠地多抽打了好几下,小犟驴哭嚎不止。等到最后一位同学丁晓到老师跟前时,还没等徐女婿发话,他就主动撅起屁股等着挨打。乖巧的样子,不禁让徐女婿“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他用手轻拍了一下丁晓的屁股,憋着笑着说“滚出去”,丁晓就麻溜跑出去了。同学们刚被秋豪他们几个的鬼哭狼嚎吓得心惊肉跳,转眼又被丁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小机灵样给憋得想笑又不敢笑。直到看见老师笑了,教室里才隐隐透出了同学们此起彼伏的窃笑,课堂上的气氛也一下子轻松下来。</p> <p class="ql-block"> 体罚学生不知是否有效。我虽没被体罚过,但其实也不太赞成,总感觉有点得不偿失。前两年去台北旅行,参观淡水中学校园时,看见三个男孩子被老师轰在教室外。他们一边靠着墙站得歪歪扭扭,一边沐浴着暖暖的晨光在小声聊天。曾经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学习累了烦了,站在外面玩玩,其实……似乎也不错。看他们聊得那么开心,我感觉自己猜对了。我一个上了复旦大学的同学可不这么认为,他初、高中早自习时,时不时因迟到被班主任赶出教室罚站,他想干脆回家接着睡,又不敢离开。他愤愤地说:那时候太困了,好不容易爬起床赶到学校,却被罚站在教室外,那种愤怒和无奈的感觉简直糟透了!你看,老师的确不是圣人,职责所在,情绪使然,拥掌以寡敌众的“特权”,让他(她)有时候也会不经意间越界,不自觉地把学生当做自家的孩子来管束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02.</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县城,我遇到了一位难忘的中年女老师——康婉静。康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我语文底子不太好,普通话也不太好,刚转过来时,有些跟不上老师的节拍,有时还因为乡音被个别同学嘲笑。康老师课下总是安慰我,时不时还给我补课。上课时,我常常能捕捉到康老师关注的目光和鼓励的眼神。慢慢的,我的心不慌张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上来,和同学们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后来,小学同学聚会时,大家总是不约而同想着去康老师家聚或把她接出来聚,大家一起回忆跟着康老师回她家补课,她一边做饭一边辅导我们,和我们津津有味在她家吃饭的场景;回忆她带着我们去种子山上看日出、看日落和观察植物生长,积累作文素材的场景;回忆她呕心沥血教育却从不打骂我们的许多精小片段。再后来,康老师去世了,大家每次聚会依然会回忆和脑补这些“老三篇”,这些曾经温暖我们少年的心,并将持续温暖我们一生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读初、高中的时候,我遇到过叮嘱我专心学习不要被调皮男生干扰的班主任张老师,遇到过即便我学不会物理也绝不放弃我的王老师,遇到过一遍遍带我们听磁带诵读英语课文的刘老师,遇到过坚持课上课下指导学生数学的李老师,遇到过课堂上洋洋洒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延老师,遇到过讲政治都能讲出花儿讲出哲学大道理来的胡老师,遇到过即便我身患重病也对我不离不弃坚持上门补课的高老师,遇到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迟到生淘气包们屡次责罚而英年早逝的丁老师,遇到过教完学霸姐姐又教学渣妹妹并坚持对妹妹不抛弃不放弃的田老师……那个时候的我们,知道哪个老师住在教职员工宿舍区的哪一排哪一间,我们可以课后毫无顾忌地到老师宿舍交作业,可以任性地追到老师家跟老师继续探讨某一道题。赶上饭点,有时还一边吃着师母做的饭,一边继续做题、切磋思路。跟老师和师母道别时,那幕场景,不用刻意铭记,老师仿佛就是自家老舅,师母犹如亲切的舅妈般熟络的情和景,早已深深镌刻在我们这些莘莘学子青春记忆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03.</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韩愈曾在《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甄在《潜书·讲学》亦有云: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用朴素的现代语言归总,老师在我们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如航行的灯塔,起到了陪伴、启蒙、开智的作用。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德行好,敢担当,能解惑,重良知。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学时期,我掌握了知识积累技巧并开始关注哥德巴赫猜想;初中时,我对小说和散文有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学会了享受孤独和在快乐中奔跑;大学时,我懂得了如何构建独立完整的人格和向社会回馈爱心。每一位老师都对我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求学时期,我们是老师最关注的瓜瓜和苗苗。成年后,老师是我们的好友和旅伴!</p> <p class="ql-block"> 求学也有涯,求学也无涯!你看,亦师亦友,亦严亦谐,学生生涯何其美妙!回味那段人生最美好的日子,我们认真学习,快乐交友,汲取人生丰厚的给养,在老师们的护佑下茁壮成长。即便与那个年代分开已经几十年了,仍念念不忘,常常回想。每每想起那些不记个人得失、倾情为学生奉献的师恩,就倍感相思和恩重。它将一直滋润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温暖中,结伴稳步前行,为生活、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零二四年教师节前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文字转载和使用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