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之九 李坑、汪口、江湾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李坑、汪口、江湾均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所辖著名古村落。</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婺源曾长期隶属于古徽州,尽管在近现代行政区划调整中被划归江西省管辖,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事实。婺源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徽派特色的古村落、祠堂、牌坊、民居,并继承了许多徽州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李坑距婺源县城12公里,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沿溪而建,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李坑村的水口保持完整,错落有致的六棵古樟树镇住了这里的风水。始建于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左右)的文昌阁,既是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地方,也是乡人为保佑子孙“金榜题名”而供奉“文曲星”的庙宇。由南宋时期武状元李知诚出资建造的狮傩庙,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不仅是一座供奉神佛的庙宇,更是李坑村历史变迁和宗教信仰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李坑村内有大夫第、李知诚故居、申明亭等徽派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是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后因捐款给清政府而获得五品官衔。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方面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另一方面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和期许。宅第内部装修讲究,雕刻精美,体现出官家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李知诚故居为纪念南宋武状元李知诚而建造,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李知诚生于宋绍兴年间,自小崇尚习武,最终考中武状元。他的故居建于明代,虽非原物,但保存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申明亭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其名称来源于“申明教化”,起初只是用来张贴官府发布的榜文,后来逐渐承担了调解民间纠纷的职能。李坑申明亭古时每周对村民进行赏善罚恶,凡是村中经审查有过错的人,不许从亭中走过,而必须从亭边的石头小径低头绕过,以思悔改。</p> <p class="ql-block">汪口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汪口村历史悠久,自宋代以来,俞氏家族在此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明清时期,汪口村商业繁荣,成为徽州与饶州之间的重要水上商业交通的物资集散地。村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俞氏宗祠、官路正街、一经堂、大夫第等,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俞氏祠堂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已有280余年历史,为朝议大夫俞应纶(正三品)入宫后省亲回乡时捐资兴建,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祠堂以木雕精美著称于世,有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木雕宝库”。</p> <p class="ql-block">离开汪口行驶10余公里便来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湾。</p><p class="ql-block">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遂改称江湾。</p> <p class="ql-block">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萧江宗祠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该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于1924年重建,文革期间再次被毁,2003年进行了第三次重建。宗祠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艺术著称。</p> <p class="ql-block">江湾虽贵为5A景区,但游人稀少,似乎有点落寞。</p> <p class="ql-block">水墨徽州系列至此将暂告一段落,谢谢管理员老师的推荐和大家支持!徽州是一个文化宝库,无论是建筑、艺术、商业还是民俗风情,都展现出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