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孔子故里悟师道

雨田

<p class="ql-block">昵称: 雨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099605</p> <p class="ql-block">  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不禁又想起2017年9月杏叶初黄之际,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8周年纪念日前夕我和叶老师在曲阜学习的日子。那个月我们凭教师资格证,多次免费进入孔庙,欣赏古建筑,与先贤对话,感悟师道,涤荡心灵。</p> <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山东济宁曲阜,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历代增修扩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有陆游诗句"曲阜孔庙承帝子,一代先贤自做居" 为证。孔庙、孔林、孔府合称“三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万仞宫墙,一股厚重的庄严感油然而生。“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亲笔题写了同样的四个字。如今所见“万仞宫墙”石额就是乾隆御笔所题。</p> <p class="ql-block">  从金声玉振坊往里走,是一条直线上的泮水桥、棂星门、太和元气坊。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p><p class="ql-block"> 过玉振坊单孔石拱桥“泮水桥”,可见东西各有一棵古柏,人称“二柏担一孔”。乾隆御笔的棂星门是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太和元气坊”是明公元1544年所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p> <p class="ql-block">  往前是至圣庙坊、圣时门。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院的东西各建一牌坊,东边牌坊上书:“德侔天地”,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牌坊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古今都是盖世之冠。</p><p class="ql-block"> 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阶同上,中央盘龙。“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就连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平时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两旁的快覩门、仰高门。快覩门,取先睹为快之意;仰高门则是用颜回赞扬孔子“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然后过壁水桥、弘道门进入大中门,看成化碑、洪武碑亭、永乐碑亭、弘治碑。</p> <p class="ql-block">  再入同文门、奎文阁,到十三碑亭院,这里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p> <p class="ql-block">  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导致院内出现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这种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的样子,大概就是《阿房宫赋》里所讲的“勾心斗角”了吧。</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成门不远是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但据考证,这里的杏坛并不是孔子真正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朝重修,明代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杏壇赞”碑则是乾隆第一次来孔庙所书。 </p> <p class="ql-block">  坐在亭里,闭上双眼,我仿佛听到孔子在讲学:</p><p class="ql-block"> 子曰: “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敢于打破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在他眼里,无论贫富、智愚,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他让我明白,做老师首先要做到公平。</p><p class="ql-block">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与公西华的这段对话启发我:教育应该要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扬长避短。</p><p class="ql-block">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让我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在提醒我:教学相长。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有足够的能力诲人不倦。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p><p class="ql-block">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更是强调:真正的教育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能一味“满堂灌”。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授人以渔,才能举一反三。</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赐名“大成殿”,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为孔庙最高建筑。外观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内外三幅对联写出了后人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值得细品:</p><p class="ql-block"> 门外为清世宗书:德冠民生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聖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前后内金柱分悬清高宗书: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聖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p> <p class="ql-block">  转至孔府鲁壁,看见工人正在修整树枝;又见一群研学的学生在孔宅故井处兴奋地探究。</p><p class="ql-block"> 鲁壁是纪念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的地方。鲁壁前有口水井,传说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井西有一座四角凉亭,是专为乾隆“饮水拜师”而建的。内有乾隆御书的“故宅井赞”碑,乾隆说:“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乎宣圣,实我之师”。此碑四面刻字,乾隆八次到曲阜,其中五次在此碑上留言,足见乾隆对孔子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我有机会在曲阜这个充满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之城沉浸式培训学习,真是“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孔庙孔府看了又看,孔子研究院、论语碑林走了又走,再去孟庙转转,让我感受到曲阜处处所见皆文化,越发认识到自己在圣人面前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外出学习是为了做更好的老师。能在孔子故里悟师道、提师能,幸甚至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