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sir DOU+抖加投放起号课

心无杂念

张sir DOU+抖加投放起号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br>获取课程 ,请 加 徽亻言: <br><br>1103074581<br><br>长按数字复制徽 到 徽亻言 添 加 好 友!<br><br>人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伦理教训和道德启示。中 国文学中的大量成语,哲学理论中的不少命题,都具有道德教训的 功能和性格。其他东方民族基本上也是如此。<br><br>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古代东方民族来说,自然的美丑对象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往往随着人同它们的实用功利关系的改变而变化。 同一个自然对象,在一定的情境下,它是美的、善的;在另外的情 境下,它又是丑的、恶的了。这就是东方自然审美观念的两重性特点。东方自然审美观的两 重性特征其实就是“比德”观念的延伸和变异。<br><br>例如,中国人欣赏和赞美老虎强大的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所 以,把老虎看作美的东西,常用大量的比喻来赞美老虎,如“虎头 虎脑”、“虎虎生气”、“龙腾虎跃”、“英雄虎胆”、“虎背熊腰”, 把老虎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但是,一旦人们从老虎伤害或威胁到 人的生命的角度看待它时,它就成为丑恶的东西了。在这种语境下 也就有了“虎狼之心”、“虎口逃生”、“虎视眈眈”的比喻。中国人 赞美竹子正直向上的姿态,它就成为正直向上的君子风范的象征, 往往被赞美为“高风亮节”、“正直不阿”,是美的对象。但这只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竹子遍布山川平原,处处都有它们的身 影,同时,又由于竹子根系纵横,彼此紧密纠缠,这一特性又成为 人们所厌恶的社会上的“派系”、“会党”的比喻。因此,竹子也就 成为丑恶的对象。杜甫诗句中就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 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同 样,小草也有美丑二重性。如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 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春草”是生机勃勃的“美”的形象, 而白居易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则把野草 比喻为结党营私的奸佞小人。此外,诗歌中既有“人面桃花相映 红”之赞美,也有“轻薄如桃花”的丑恶的比喻。<br><br>同一个事物之所以表现出美丑两重性来,其原因是:一方面东 方民族的审美判断是以现实的、对于人的功利性需要为转移的。有 的自然物对于人而言,只有益而无害,如稻菽麦粟等人类生存必需 的粮食,人们对于它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单纯的美的情感;而大多数 自然事物对于人来说,原本就具有有益或有害的两重性质,因此, 它们也就具有美丑的两重性。另一方面也与东方民族的象征性思维 相关,象征的含义具有多义性,同一种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赋予 其象征意义。事物的某种象征含义随着使用的频繁和长久而日趋固 定,丰富的象征也就成了单一的比喻。只有当象征物凝固为比喻体 时,它的美丑含义才相对地固定下来。<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