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蒙古国8●风光篇•蒙古国标签,远不止辽阔的大草原

菩提思

神秘蒙古国,其标签远不止辽阔的大草原!<br><br>蒙古国由北向南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和戈壁荒漠,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div><br></div><div>(蒙古国属于漠北蒙古,其意就是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部分)</div><div><br></div><div>除了茫茫无边的大草原,这个神秘的国家,还有荒凉的戈壁沙漠、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高山山脉、秀丽清澈的湖泊、美丽的乡村、丰富的野生动物......</div> 蒙古国的地形中,山地占一半,戈壁荒漠占1/4,湖泊只占1%。<div><br></div><div>虽然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但西部的巴彦戈壁和北部临近贝加尔湖的库苏古尔湖,依然闻名遐迩,带给游客别具一格的感受。<br><br>由于交通和团期的关系,蒙古国行程没能前往上述地区,改由地貌相近的地区替代,获得相近的体验:<br><br>•额勒森塔斯日海,感受草原上独特的戈壁沙漠地貌。<br><br>•乌给湖,泛舟高原草原湖泊。<br><br>•特日勒吉国家公园,感受高山森林景观。</div> 前往古都哈拉和林途中,道路右边惊现红色的山峰,有点像丹霞地貌,但更像是风化的岩石山峰,这一带就是额勒森塔斯日海。<br><br>特殊的地貌,使得这里不仅成为一个景点,更发展成一个度假区。 在额勒森塔斯日海,可以感受到独特而如画的自然风光--山地肥沃的牧场、草原和戈壁沙漠交织在一起。 这里汇聚了蒙古国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观(风景)--红色的山峰、黄色的沙漠、绿色的草原,还有蒙古包和羊群。 据《蒙古秘史》记载,这一带草原曾是成吉思汗放马的地方。<br><br>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时,在呼根汗山附近的纳胡弓、萨里川一带英勇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奈曼部落的军队。<br><br>这里已经发展成蒙古包特色游览度假区。 俄式小洋楼后面,怪石嶙峋的山峰下面,散布着度假村的蒙古包,另一侧还有篮球场。 红色山峰的出现绝非偶然,继续前行不远,还能看到草原与沙漠的混合地貌。 这是一小片“草原里的沙漠(沙地)”,算是茫茫草原上的一个奇葩--草原与沙化的土地伴生的混合地貌。 看上去确实有沙漠的特质,团友们先后跨上骆驼出发,集体体验了一把在骆驼上欣赏戈壁沙漠风景...... (图片取自网络)<br><br>这里的戈壁沙漠地貌,我认为是一种偶然,或者是一个过渡,只是一道“开胃点心”。<br><br>看正宗的戈壁荒漠地貌,还得到巴彦戈壁。<br><br>巴彦戈壁,巴彦是地名,戈壁是蒙古语对沙漠、荒漠等的统称。<br><br>巴彦戈壁,在乌兰巴托的西部,距乌兰巴托280公里,是一片广大的沙漠和草原,也是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的世界第二大荒漠。 在故都哈拉和林附近,有一个远近驰名的热门景点--男根石和阴穴坡。 在旅游大巴停车场,需要沿着步道走数百米的一段路,才到“景点”。 走在空旷、毫无树木的齐整天然草坡上,也是一种怡悦的心情!<div><br></div><div>虽正值草原的夏季,可强劲的草原风,伴着阵阵凉意,仍旧在耳边呼呼作响.....<br><br>可以想象,这里冬季来临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div> 这个男根石和阴穴坡景点,有一段典故。<br><br>传说蒙古活佛访问一座佛教寺庙,寺庙的喇嘛请求活佛帮助调教不遵守教规、引诱寺庙附近良家妇女的年轻僧侣。<div><br></div><div>于是,活佛罚他制作一块形似阴茎的石头,放在一个独特的山谷的入口处,这个山谷的自然形状,类似女人的下部身体.....<br><br>这个“山谷”的入口,就是阴穴坡。<br><br>先有阴穴坡,后摆放男根石(本不在此)。<br><br>粗制滥造的介绍牌采用西里尔蒙古文和英文,竟然“盗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谁借给这么大的胆!<br></div> 翻过这个坡,前面就到男根石。<br><br>地陪导游Tom介绍,男根石摆放这里后,来自各地的游人、旅人和膜拜者闻讯前来,慢慢变成了不孕不育症男女前去祈拜求子的地方,有了孩子后还要回来还愿......<br><br>久而久之,前去者众,渐渐成为景点。<br><br>男根石的遗址,作为蒙古当地一个独特有数百年的遗产,有着自己的历史价值(但绝非是世界文化遗产)。 男根石被围栏围起来进行保护,围栏上挂满了象征着祝福和美好愿望的经幡。 这算什么“景点”?<br><br>类似的生殖崇拜景点,我们大中华大把!<div><br></div><div>地上倒是有很多土拔鼠洞,这里才是他们的乐园......</div> 一段摸得(磨得)溜圆光滑的柱状石头,上面绑着经幡,搭在基座上,显得很小气.....<br><br>远的不说,就近就有广东韶关丹霞山的阳元石,像根擎天一柱,多气派! 翻越围栏的当地调皮游客...... 对面的山坡的坡底,就是“阴穴坡”。<div><br></div><div>当时怎么挑到这地方作为女人下部的?</div><div><br></div><div>不太像呀--靠想象吧!<br></div><div><br></div><div>如果地陪导游Tom不介绍,团友们基本上想不到,差点飘过.....</div> <p class="ql-block">看完草原的特色山,再去看草原的湖。<br><br>离开公路,旅游大巴开进了很长一段“泥路”--实际上不能称为“路”,只能说有前面人曾经探过的痕迹......<br><br>只知道方向,估计都没有导航!<br><br>一路剧烈颠簸,心疼大巴的轮胎,估计一个人的肾结石卡在输尿管的话,都可以很快振落,省了上医院......<br></p> 旅游大巴爬上一个山岗,远方低处绿色之间,惊现一汪蓝水,跃入眼帘!<br><br>乌给湖到了! 乌给湖,距离哈拉和林100公里,位于阿泰尔‬山脉和杭爱山脉‬所环绕的‬吉尔吉斯盆地中,海拔3000米左右。<div><br></div><div>蒙古主要河流--色楞格河发源于此,向北流700公里进入俄罗斯的贝加尔湖。</div> 杭爱山脉,北极海流域与内流区域的主要分水岭。<br><br>杭爱山,在汉代的中国被称为燕然山。<div><br></div><div>杭爱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蒙古国中‬部,西北-东南走‬向,跨布扎‬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长约7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冈格腾‬里峰海拔4031米。<br><br>这里,离雁门关大约1800公里,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br><br>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div> 碧蓝色的乌给湖畔,度假村的蒙古包群像白色珍珠,点缀在碧绿草地上,景色美如画! 山坡顶上的蒙古包。 废弃轮胎物尽其用,在蒙古国到处可以见到...... 湖滨度假村大门。<br><br>整个湖滨地区没有修路,全是原生态泥路。<br><br>即便是进入湖区的坡路,也是如此!<br><br>遇到雨天,道路泥泞,整个交通会瘫痪?<br><br>底盘很高的前苏联海燕牌汽车,非常适合蒙古国草原路况,颇受欢迎,至今在这个国家各处仍在跑...... 度假村内,排列有序的湖边蒙古包。<br><br>倘若能安排在这里的湖滨蒙古包住上一晚,绝对给这趟蒙古国之行增色不少!<br> 蒙古包客房。<br><br>坐在门前的椅子上,面朝湖水,凉风拂面,仰望夜空,观北斗,数星星,思考人生,该是一份多么惬意的心情...... 原生态的乌给湖岸。 平静的湖水,凉风习习拂过,在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br><br>整个乌给湖周边环境,静谧得连手机信号都很弱!<br><br>景区的通信设施太不给力,只有在建筑物周边有4G信号,而且不稳定,在湖边等偏僻地方,手机的信号显示“E”......<br><br>不知道晚上会不会有停电之忧?<br><br>看来,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得提档!<br> 偌长的湖滨,游客很少。<div><br></div><div>团友三三两两,在湖边闲逛......<br><br>现在,可是旅游旺季!<br><br>商业氛围为零的湖岸,安静得像私家后院,一看就缺少了什么?<br><br>人气?氛围?......</div> 湖岸,孤零零地立着一块告示牌,看不懂西里尔蒙古文,但从标识看出规矩还不少--禁止划船和游泳!<br><br>一方面,可能出于环保考虑,乌给湖可是蒙古国这一地区的主要水源!<div><br></div><div>另一方面,湖水温度实在太低!<br><br>垂钓没有在此列--可能是当地人不怎么喜欢吃鱼......<br><br>地陪导游Tom租了根鱼竿,准备消磨在湖滨度假村晚餐前两三个小时的时光.....</div> 一家几口,无视禁令,更无惧夏季依然冰冷的湖水...... 整个湖岸,只看到孤零零地停了一艘船尾插着蒙古国国旗的六人座快艇,估计用于运输或紧急救援等目的。<div><br></div><div>快艇也接“副业”,但并没打广告揽生意,全凭“守株待兔”。</div><div><br></div><div>尽管如此,“生意”依然不错--需要预约!<br><br>跟驾驶员商量乘船出湖兜一圈,可已经给几波韩国妹子预订了,第一波在蒙古包下来的路上!</div> 网上说蒙古国是韩国男人的天堂。<div><br></div><div>到了这里发现,来自韩国的年轻人可不少,女孩尤其多,而且很能玩!<br><br>一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完全没指望能排得上的我们,只能目送“思密达”美眉们带着欢声笑语离去。</div><div><br></div><div>过了二十分钟,伴随着游艇引擎的轰鸣声,又“迎接”她们心满意足地归来.....</div> 远处的天边,下起了雨! 乌云密布的天幕下,远处湖岸高处的度假村,蒙古包的白色更加夺目! 踏着湖边的碎石子,朝着前面的度假村高处前行..... 湖边没有路,走多了,形成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的蜿蜒小路。<div><br></div><div>路痕的曲线条,甚是好看......</div> 开着小货车到湖边、搭棚准备做晚餐的当地普通人家。<br><br>跟他们用英语聊了一会,还借他们的小椅子到湖边摆拍,感觉他们对中国人的态度挺友好的......<br><br>并没有感受到网上说“蒙古国民间普遍有反华情绪”...... 游客在湖边露营。 摩托车,草原上无障碍的“快车”。 在乌给湖边,经历和感受了草原上的“东边太阳西边雨”...... 三个团友沿着湖岸的小路前行。<div><br></div><div>不远处,有一排转经筒,湖岸边的高处,还有一个大“敖包”。<br><br>这里应该是一个祭坛。</div><div><br></div><div>在蒙古地区,人们出门远行,凡路过敖包,都要下马参拜,祈祷平安。</div><div><br></div><div>参拜完后,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然后再跨马上路。<br><br>遵从蒙古族的这个习俗,我们也到这一处较大的敖包,停下祭拜。<br></div> 这个敖包,维护得很好-配上木围栏,有个小门,周围系满了彩色经幡。 <div>蒙古族如何祭祀敖包--为啥要转三圈?<br></div><div><br>原来,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br><br>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也没有抓住成吉思汗......<br><br>后人据此成了习惯。<br></div> 先在路边捡三块大石头,然后围着敖包顺时针行走,每转一圈扔一块,连转三圈,每圈要送出一些祝福和吉利的话。 <br><br>《敖包相会》--跨越千山万水,只为敖包相会的一刻...... 转经筒,祈求平安......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湖岸草地上,扎营的韩国妹子.....</p> <p class="ql-block">几个韩国年轻人,在湖边玩得正嗨......</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水潭,倒映着骑行游客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滋润了湖边的动植物,</span>湖边的沙地上,遍布着土拨鼠的洞.....</p> 现在的乌达‬给湖畔,“饱归牛‬牧户,飞舞鹤‬云衣”--牛羊归牧,飞鹤舞云......<br><br>一‬幅宁静美而‬丽的草原‬湖泊画卷。 ‌突然,一阵狂风,从天边渐近。<br><br>猜想一个迷你型的“沙尘暴”就要掠过整个乌给湖!<br><br>眼前,‬飞沙走石,黄土漫天,遮天蔽日......<br><br>草根固不住的沙子,弥漫了整个天空,坐在餐厅内,哪怕窗户露一点,黄沙都可串入,太恐怖了!<br><br>此刻,对沙尘暴有了一点感觉...... 领教了草原的罡风--更难以想象冬天从西伯利亚来的北风是啥情形! “沙尘暴”暴虐一阵后,天空很快又放晴!<div><br></div><div>草原的天气就这样,说变就变,来得快,去的也快......<br><br>在这里,看到蒙古国少见的大‬棚内种蔬菜。<br><br>当地人不喜吃欢‬蔬菜的,应该是种来招待我们这些外人‬的。<br><br>这度假村的餐厅,吃了整个程行‬唯一的一顿鱼--派克鱼。</div> 说到湖泊,乌给湖着实不算什么--仅仅就近体验一下而已!<br><br>虽然湖水水域面积只占蒙古国国土总面积的1%,但并不缺的大湖,且集中在北部森林和草原地区。<br><br>•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国北部,邻近俄罗斯边境,距离贝加尔湖不远。<br><br>•乌布苏湖,位于蒙古国北部,邻近俄罗斯。<br><br>•贝尔湖,与我国的界湖(我国只争取到水域面积的7%!)。<br> (图片取自网络)<div><br></div><div>说说库苏古尔湖。<br><br>这是蒙古国最大湖泊,水域面积达2760平方公里,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br><br>更让人吃惊的是,库苏古尔湖的水量非常惊人(3800亿立方米),比中国所有淡水湖加起来(2200亿立方米)还要多--1.7倍!<br><br>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库,也只能存393亿立方米......<br><br>在这片干渴的土地上,藏了这么大一汪水,这个湖,仿佛是大自然给蒙古这个干旱国家开的一个玩笑。</div> (图片取自网络)<div><br></div><div>库苏古尔湖,不光有水,周围环境也很美。<br><br>湖边森林里住着各种动物,湖里有许多鱼。<br><br>这里的空气特别干净,湖水清澈见底。<br><br>站在湖边,看着蓝天倒映在湖面上,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这一片宁静。<br><br>这个湖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藏在内陆深处,不为外人所知。</div> (图片取自网络)<div><br></div><div>网上有调侃,蒙古国,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看不到一丝海洋,居然也有海军!<br><br>这可是真事!<br><br>蒙古海军,其实是个小柴油船队,编制15人,竟然还设正、副司令!<br><br>“蒙古海军”就驻扎在库苏古尔湖这个大湖上,主要负责保护河流中船只货物运输和水路安全,针对的是河流和湖泊,并不是海!<br><br>这支“海军”虽然只能在湖里活动,但守护的可是一个天然的大型水库。<br><br>位于库苏古尔湖滨的“海军基地”,可供外来游客参观。</div> (图片取自网络)<div><br></div><div>这个湖跟我们国家的交集,可从唐朝说起。<br><br>那时中国很强大,在这么远的地方都设立安北都护府--从长安过来,马儿得跑多久!<br><br>元朝把这一带叫做唐努乌梁海,是岭北行省的一部分,因为要跟其他蒙古汗国争权夺利,元朝对这里可是下了不少功夫。<br><br>唐努乌梁海,慢慢被沙俄占去,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乱了,北洋政府看到了机会,赶紧把唐努乌梁海又拿了回来。<br><br>好景不长,我们虽然把地方拿回来了,可是守不住,没过多久,俄国人又来了,这回,他们以一个新的面孔出现--苏联。<br><br>就这样,库苏古尔湖和周围的土地,又回到了别人的手里--湖水依旧清澈,可它倒映的天空,已经不再是中国的了。</div>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br><br>就这一个湖,就能满足整个蒙古国三百多万人的用水需求。<br><br>拥有如此丰富的宝藏,却用不上--湖水白白流进邻国,而该国大部分地方却干旱如故。<br><br>要把库苏古尔湖的水运到全国各地,需要修很多的管道,还要建水泵站—需要很多钱,而蒙古国现在还拿不出这么多钱来。<br><br>隔壁的中国是出了名的基建狂魔,如果能和中国携手合作,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br><br>有一天,通向乌兰巴托的输水管道建成了,清澈的湖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干渴的城市,农田也能得到充足的灌溉,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不再沉睡......<br><br>当然,合作并非易事。<br></p> 在乌给湖畔用完晚餐,还要花两个小时返回蒙古包度假村。<br><br>返程,欣赏到草原上的黄昏和日落...... 夏季,高纬度地区的的日落姗姗来迟..... 蒙古国大草原,夕阳伴我行..... 在多次经过的一个服务区,送别草原的落日..... 蒙古包作为前景的日落。<div><br></div><div>虽因云层较厚而不甚完美,但也足够惊艳!</div> 胡斯台国家公园,位于乌兰巴托西南方约110公里的丘陵草原地带(需两个小时车程),总面积有5万多公顷。<br><br>1993年,这里被设置为野生动物保护区,1998年升格为国家公园。<br><br>这里,是蒙古国很多特有野生动物的乐园。<br><br>不过,国家公园的主要看点--蒙古野马! <div><br></div><div>胡斯台国家公园,寻觅最原生的野马之灵。<br></div> 国家公园门口的显著位置,设置蒙古野马雕像,开门见山!<br><br>蒙古野马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如今,野生蒙古马却濒临绝种......<div><br></div><div>上世纪末,在国际保育人士极力呼吁下,蒙古自然环境保护协会,在胡斯台国家公园开始复育。<br><br>1992年,胡斯台国家公园从奥黛丽动物园移过来20只野马,开始在野外放养蒙古马,目前发展到150只,该国家公园成为全球蒙古马研究重要基地。<br><br>目前全蒙古只剩下200多只野马,共分为16群,每群约5-20只,由一匹公马作为首领。</div> 大门一侧高高竖起国旗的国家公园,周边的确很荒凉!<div><br></div><div>大门不远处的荒野草地上,竟然还修建了篮球场和排球场!</div> 胡斯台国家公园服务设施和观景点分布图。 进国家公园大门后,左侧的大蒙古包为游客中心。 后面一大片蒙古包,是国家公园度假村。 蒙古包客房前,油菜花随微风摇曳...... 度假村的餐厅大门和餐厅里面,挂满了以蒙古野马为题材的画作。 餐厅外的小敖包。 用完午餐,先在陈列馆里由园区解说员介绍蒙古野马。<br><br>胡斯台国家公园里,除了野马外,还可能会发现野狼等动物的踪迹,据说有50多只狼。<br><br>然后,特别安排换乘园区的越野吉普车,带领游客进山,找寻野生的纯种蒙古马。 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约半小时,到达观野马处--一个平整后的台地。<div><br></div>据介绍,白天野马多在周边的山上活动,到了黄昏或晚上,会集体结伴下山,到小河边饮水.....<br><div><br></div><div>在这里设平台,想必是因为周围是较为规律的野马活动路线,野马出没的概率最高!</div><div><div><br></div><div>(就跟斯里兰卡的出海观鲸一样,因气候及客观环境因素,以及野马行踪的不定,不保证一定会目睹到蒙古野马的踪迹)<br><br>其实,这一天全在路上,为的就是观野马!--如果看不到,绝对是亏透了......<br></div></div> 观马处,搭了几个遮阳(遮雨)木棚,侧面挂了蒙古野马的介绍和其他动物的图片。 观马平台处,架着一台高倍率望远镜,供游客轮流360度观察四周的山上,寻找野马的踪迹。<br><br>由于距离太远,肉眼几乎不可能铺捉到野马,只能依赖高倍率望远镜。<br><br>今天团友们好运气--的确看到了山顶上活动着的野马!<br><br>如果锁定了野马的位置,再用300mm以上的超长焦距镜头定格野马的照片--观野马行程才称得上完美! 从高倍率望远镜中发现蒙古野马活动踪迹的对面怪石嶙峋的山顶。<br><br>有团友调侃,大老远颠簸过来,就为了看一段望远镜里“事先录好的影像”......<br><br>反复观看确认,望远镜看到的,的确是真实的现场影像! 从望远镜看到野马后,带的中焦相机镜头根本无法拍到......<div><br></div><div>一旁的蒙古国摄影师(中间手持长焦距“武器”者)给我们秀了他抓拍到的野马,而且爽快地答应将照片通过邮件发来,还彼此留了邮箱号!<div><br></div><div>虽然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但宁愿相信他会记得办这件“小事”--只因为他面相相当友善(起初误以为他是韩国人或日本人)。</div></div> 从蒙古国回来一个月后,终于在2024年中秋节查到蒙古摄影师Qankhuyaq先生发来的三张野马照片。<div><br></div><div>尽管可能因为操作失误,或者版权原因,直接将照片黏贴到邮件上,而没有发原图,但弥足珍贵,聊胜于无--跑一天就为了看马终于没白费,行程算得上完美!</div><div><br></div><div>更有一种意外的收获--感受到素昧平生的普通蒙古人对中国人还是友善的!</div><div><br></div><div>感谢Qankhuyaq先生在百忙中没有忘记中国朋友的嘱托!</div> <div>(感谢蒙古国Qankhuyaq先生发来的图片)<br><br>长焦距相机拍到对面山顶的一匹蒙古野马。<br><br>说说蒙古野马(也叫普氏野马)。<br><br>蒙古野马,是如今世界上仅存的野马。<br><br>蒙古野马原产于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盆地和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一带。<br><br>外形似家马,但特征明显--头部较大,身形较小,脖颈短粗,口鼻部尖削,背部平坦。<br><br>蒙古野马的体长约210厘米,肩高约110厘米,体重约350公斤,寿命约25-35岁。<br><br>蒙古野马,体型健硕,生性机警,善于奔跑,腿内侧毛色发灰,常有二至五条明显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br></div> <div>(感谢蒙古国Qankhuyaq先生发来的图片)<br><br>长焦距相机抓拍到草地上的蒙古野马群。<br><br>在野生状态下,蒙古野马主要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和开阔的戈壁荒漠,耐渴能力很强,可忍受3-4天不喝水。<br><br>蒙古野马为群居动物,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匹的马群,游移生活,以夜晚活动居多。<br><br>在人类驯化、繁育下,家马种群逐渐壮大,可野马数量却因为人类活动而逐年缩小,1876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殒命于乌克兰草原,人们遗憾地宣布“野马种群从此灭绝”!<br><br>未想到三年后,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在新疆天山东北部的准噶尔附近发现普氏野马,成为大自然唯一幸存的野马种群。</div><div><br></div><div>普氏野马的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br></div> 发现普氏野马后,俄、法、英等国的生物学家相继进入准噶尔地区寻找、捕获野马。<div><br></div><div>成年普氏野马生性机警且奔跑能力强,难以就范,于是他们蹲守到了刚出生的小马驹。<br><br>至1903年,共有约50匹小野马被相继运抵欧洲,成为了第一批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两次世界大战后,野马种群数量再次减少,能繁育后代的更是仅余十来只。<br><br>19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br><br>近年来,意识到生态问题严峻的人们大力繁育普氏野马种群,圈养量已达1700多匹。<div><br></div><div>但是,近亲交配也导致严重的早衰问题。</div></div> 蒙古野马或许我们中国人并不太熟悉,但另一种马绝对是家喻户晓--汗血宝马。<br><br>汉武帝为了得到它,不惜两度与邻国开战。<br><br>在许多古代文学著作中,形容汗血宝马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而且奔跑时流出的汗液容易给人带来血红色的错觉...... <p class="ql-block">(图片取值网络)<br><br>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苏赫巴托广场庆典集会上,现代版蒙古铁骑游行的场面。<br><br>遥想当年蒙古铁骑长途奔袭,横扫天下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瘦小的马!<br><br>蒙古帝国,无疑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马背上打下的偌大江山(13世纪蒙古帝国横跨欧亚非大陆,面积3500万平方公里,而鼎盛时期的苏联仅2000多万平方公里)。<br><br>蒙古帝国一度强盛的威名之下,蒙古野马种群的命运却是坎坷的,曾一度“灭绝”。<br><br>别小看蒙古马娇小的体格,当年可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杀四方的秘密武器,当年蒙古帝国称霸欧亚,用的也是纯种的蒙古马。</p> 很多人不懂蒙古马,自古就是这个样子:<br><br>•头很大,个头矮小;<br><br>•虽然爆发力不行,但耐力好(跟云南马一样),跑得也不慢,是速度与耐力的完美结合体,不是短跑王,而是马拉松王;<br><br>•不挑食草料,吃得少,不易生病,好养。<br><br>•吃苦耐劳,耐寒、耐热又耐饥渴。<br><br>据说,耐力好是多次大战胜利的关键,蒙古马就是长距离奔袭的战马,适合生活和长途行军打仗。<br><br>当时蒙古军标配是一个士兵配四马,长途换马骑,沿草原长途奔袭,一路杀到欧洲。 蒙古骑兵不是以冲锋陷阵出名的,绝大多数是以游骑对射,拖死对方骑兵。<br><br>当年的阿拉伯高头大马就是给蒙古马的耐力拖死的--典型的轻骑兵游斗重骑兵。<br><br>我们看到影视里的高头大马,一般是武将或者重骑兵才骑。<br><br>也有说,大杀四方的蒙古骑兵,主要战马是高头大马,蒙古马是用来驮重的;蒙古骑兵真正起来,还得靠到达西域改良马种之后......<br><br>要气势还是阿拉伯马,体重两吨,肩高1.7米以上,但上战场成本太高,没法打仗。<br><br>原来还真的以为赛马很牛--欧洲高头大马都是拉大车的,玩物而已,适合比赛、表演、军演或仪仗队,长时间奔跑根本不行! 前往特日勒吉国家公园途中,经过蒙古国的乡村,看看蒙古国的农村长得啥样.....<br><br>这一带是农牧业混合区域,既有草原的景致,也有农业区的景观。 固定的砖瓦楼房逐渐增多,传统的移动式蒙古包不再是主流......<br><br>跟我们的城镇差不多,很多楼房外墙涂饰得很漂亮。 <p class="ql-block">色彩艳丽的小木屋,从屋顶坡度看,这里冬季的雪很大......</p> 在普遍较为干旱的蒙古国,很少见到河流--有河流就有农业。 河流少,桥自然就不多见。<br><br>这里的桥被视为稀缺,连栏杆都要精心装饰...... 作为传统,农业区的蒙古包并没有缺席。<br><br>很多漂亮的蒙古包,零零星星地散落在草地上...... <p class="ql-block">路上,赶马车的村民.....<br><br>似曾相识,很像我们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景象。<br></p> 连绵的群山渐行渐近,车窗外的远处草地上,骑马的人们多了起来......<br><br>特日勒吉国家公园(Terelj National Park),到了! <div>特日勒吉国家公园,位于乌兰巴托以东80公里,是肯特山脉中的一处自然保护区。<br><br>蒙古国北部和西部多山脉,主要有西部的阿尔泰山,中部的杭爱山和东部的肯特山。<br><br>肯特山脉,位于蒙古国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被蒙古人尊为圣山。<br><br>肯特山,汉朝时称为狼居胥山。<br><br>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霍去病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史称“封狼居胥山”。<br><br>肯特山,成吉思汗时期叫不儿罕山,蒙古帝国发源地,伴随着他的出生、受难、称汗、去世,经历过成吉思汗的辉煌和颠峰时期。<br><br>根据《蒙古秘史》,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但因为蒙古族盛行“密葬”,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何处始终是个谜。<br></div> 肯特山是蒙古国的奇山之一,不仅山势奇峻,山体漂亮,山下还有奔腾而过、潺潺不息的斡难河。<div><br></div><div>肯特山有记载起已有三千多年,可谓历史悠久,关于它的神秘故事和传说也有很多。<br><br>根据《山经》记载,肯特山的每条山脉延绵不绝,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气势磅礴,风俗粗犷...... <div><br>据说,肯特山上有一块十分高大的岩石,在岩石的上面镌刻着头顶浮云的“鹿形象”,图腾的历史要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历经三千年风雪,上面的痕迹仍清晰可见。</div></div> 特日勒说吉国家公园,山峦起伏,悬崖峭壁,苍松翠柏,河流清澈,如人间仙境一般,有“蒙古小瑞士”之美誉。<div><br></div><div>看到公园内各种千奇百怪的天然怪石林立,形状各异,游客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br><br>与其说特日勒说吉‬是公园,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景区,开车进去风‬景一路都很美,旅游资源非丰常‬富。<br><br>特日勒吉国家公园,草原、山峦、峡谷、河流、辽阔无边的天与地,未被文明打扰......</div><div><br></div><div>每一帧图片都是纯天然的瑰丽之景,修图都成了多余!</div> 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因为有山,有水、有美景,苏联时期曾是特权阶层的休假地。<div><br></div><div>用地陪导游Tom的话,就是“只有领导才能来”......<br><br>苏联解体后,蒙古国转向市场经济,国家公园对外开放,开发建了很多度假村。<br><br>由于离乌兰巴托太近,很多普通家庭周末或者假期带着帐篷来这里度假。</div> 蒙古国现代牧民人家的“三件套”--蒙古包、汽车和摩托车。 这里有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河水,还有无数形各状‬异的怪石。 <div>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内,有乌龟石、三友洞等自然景观。<br><br>最有名的就是乌龟石!<br><br>这是一块24米高的巨大岩石,形状类似一只乌龟。<br><br>因其神奇的象形形状,旧时乌龟石曾是出了名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喇嘛们过来打坐修行的地方。<br></div> 旅游大巴经过时,从正面看更像一只乌龟。<br><br>独特的乌龟石,坐落在群山中,是特日勒吉国家公园的象征,使人真正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坐落在乌龟石旁边的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巨型的蒙古包! 走进蒙古包,着实被惊吓到!<br><br>里面装饰考究,宽敞亮堂,纪念品、旅游用品和当地特色工艺品,应有尽有。 <p class="ql-block">乌龟石前面,当地人立了一根柱子,上面拴着一头硕大的秃鹫,在招揽摆拍。<br>‍<br>‍这可是草原上的狠角色!<br>‍<br>‍被称为“草原清洁工”的秃鹫,主要以较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很少进食活的动物,有时会袭击小型兽类、两栖类和家畜。<br><br>虽然有长的皮手套保护来拖起秃鹫,还是让人心有余悸,上去尝试者寥寥.......<br></p> <p class="ql-block">几个韩国女孩人胆子真大,为照片豁出去了,玩得很嗨!</p> 苏联时期的古董--拥有很高底盘的海燕汽车和吉普车,在草原之国仍受欢迎。<br><br>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跟苏联关系紧张,这个品牌的汽车进口少,所以国人对这个前苏联的明星品牌了解不多。 山坡上,一队韩国年轻人正在策马,缓缓地沿山麓骑行......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敖包。</p> 到特日勒吉国家公园,由于行程的关系,国人的旅行团大多感受一下骑行,特种兵模式的旅游仍是主流。<br><br>眼前的韩国年轻人,会花半天,甚至一天慢慢体验某一个项目,玩得很嗨!<div><br></div><div>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放松、休闲......</div> <p class="ql-block">蒙古国也有烂尾楼!<br><br>马队前面的烂尾楼,在景区显得很突兀......<br></p> 从远处的马场望过去,烂尾楼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工地!<br><br>地陪导游Tom介绍,原来这个政府工程因为资金关系转给私人,而私人也因为资金链断裂,已经烂尾快一年了...... <p class="ql-block">一个蒙古包度假村的配电线路终端场,难得看到配网线路用水泥杆--用我们国家的标准,终端场建得还比较规范。</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一道伤痕--流过一条小溪的沟壑,表层土壤看上去其实很松软.....</p> 远处天边的蒙古包,星星点点...... <p class="ql-block">近处,群鸽飞舞.....</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草地上,几只牛马悠然地舔着青草上的甘露......<br><br>眼前的景象,颇有几分人间仙境的意味。<br></p> <p class="ql-block">这匹马很帅,加上枣红色的肤色,有点像汗血宝马?</p> <p class="ql-block">骑马场--草原骑行的出发点,聚集了跃跃欲试、准备感受骑行体验的一众游客.....</p> 即将骑行出发的马匹...... 探访草原牧民蒙古包的家,体验一下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 给牧民的孩子们分发带去的糖果零食...... 小小的年纪,已经开始为大人分担家庭的重担..... 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睛...... 走进牧民家的蒙古包,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踩门槛,不要弄脏流动水,更不能在流动水中随便大小便...... 蒙古包里,对着门的正中树立着两根立柱,间隔有一米半宽,起到撑起蒙古包的作用,也是室内的最高点。<br><br>它还有一层意思,代表父母。<br><br>出于对父母的敬意,无论任何人都不能从中间走过。 蒙古包的中心设置火炉,用于取暖和煮食。<br><br>这样设计,能够保证冬季蒙古包里各个角落都能均匀受热.....<br><br>注意不要在火炉旁烘烤鞋子和靴子,也不要跨越火源。 蒙古包内挂着家里亲人的照片,以及各种吉祥物、图腾和唐卡,台子上摆着贡品和铜质饰品。 主人非常好客,为我们团友准备了奶茶和油炸面食。 蒙古包的门边,挂着牛皮做的囊,制作马奶酒时需要捣鼓里面盛的马奶上千次..... 小女孩很有镜头感,像中国人不? 在韩日等国家需求旺盛的刺激下,蒙古国的旅游业引来快速发展期,从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就能略见一斑。<br><br>沿路看到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周边很多地方已经“圈地”,等待开发...... 森林植被茂盛,又是特日勒吉国家公园的独到特色。 阿日巴拉禅修寺,位于特日勒吉国家公园一个偏僻处,隐匿在山峰和森林之中,更显得神秘...... 阿日巴拉禅修寺外面停车场旁的游客中心,卖力兜售油画作品的女孩。 在游客中心一个角的墙上,挂满了待售的风景和动物题材油画。<div><br></div><div>画得确实挺漂亮的!<br><br>女孩推介,这是她父亲的作品。<br><br>团友问:画得这么好,要很长时间吧?<br><br>女孩谦虚地回答:画一幅得大约要一周!<br><br>女孩中文讲得好,长得也像中国人的清秀,不过她的确是蒙古人!</div> 徒步前往位于山里的阿日巴拉禅修寺,沿途呼吸特日勒吉国家公园森林的清新空气。 在“蒙古小瑞士”之称的特日勒吉国家公园,体验蒙古国的自然风光。 林海深处有吊桥...... 山野里的环保,在蒙古国一周的行程里,无论在城市,抑或在牧区,确实极少看到乱扔垃圾的现象。<div><br></div><div>国家虽然还比较穷,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但环保和卫生方面,感觉走在我们前面!</div><div><br></div><div>看来,跟了联几十年,确实学到了不少好的东西,提升了国民素质......</div> <p class="ql-block">盛夏季节,原野上到处点缀着怒放的野花......</p> 蒙古骑手赶着马群从我们前面经过,在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之下格外鲜活...... 登高远望山峦和茂密的森林,凉风拂面,心旷神怡! 行走于松林和奇石之间,感受悠‬闲自得的一刻,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心旷神怡、逍遥自在的感觉...... <p class="ql-block">远山在弥漫的山雾中若隐若现,群山中的草原如同柔软的绿毯向山底一路铺去,几株苍松翠柏错落其间......<br><br>多元的自然景观,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重新认识这个神秘的国度!<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