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秦岭深闺的避暑胜地:葛牌古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到2024年8月29日古城西安37度的高温预报,在为了避暑和饱眼藏在大秦岭深闺的戈牌共鸣驱使中,我们几位户外达人友情相约,中午来到葛牌古镇,享受着这里飕飕刮着的凉风和风景,一股暇意涟漪的感觉飘浮在我们心头。</p><p class="ql-block"> 曾记否,多年前我参加户外群到石船沟去后,下午返回途中来到这里,在红军革命旧址留了几张相,就匆匆离开了,对葛牌古镇没有较全面的印象。这次我们自驾专门来到这里欣赏和避暑,可以说这次葛牌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葛牌,现在是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一个镇,地处蓝田县秦岭腹地,辋浴河上游西岸。东与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接壤,南与商洛市柞水县草坪镇为邻,西与玉川镇相连,北与蓝桥镇相畔。葛牌古镇是原红二十五军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一路上跨塬、串山、过河,在修复施工中的路面上缓缓挪前。我们来到葛牌古镇己经12点多了。国民以食为天,慰藉肚子成为第一要务。我们走进古镇筛选了一家食客较多的饮食滩位,点了几道颇具地方特色味的饭菜,喂籍肚子。洋宇糍粑和面条的新鲜、味香、量大在我心里印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们五个人把面条分了五份,有的人都没有吃完。毫不跨张地说,这里的洋芋糍粑筋的程度,其他地方无比伦比,吃在嘴里筋的口感美好,我真找不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葛牌古镇,面积很小,处于四边环山秦岭深处的低凹地带。我们慢步在戈牌古镇上,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房子,诉说着古镇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一个间间红军住过的房子,彰显着九十年前的兵戈刀剑。我们慢步在葛牌古镇上,缅怀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欲加感到我们今天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我们不由自主地回顾起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象现在一样70多年处于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我们为这么长年代没有战争,点赞!只有一百多米长的葛牌古道,我们神旷心怡慢步悠悠地十来分钟就走完了。</p><p class="ql-block"> 欣赏古香古色的葛牌古镇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紧依河道的公路,潺潺潺流水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山脉汇映交相,彰显着这里秦岭深处山色的无限秀美;极少的人烟让我们体会到,在这山河交汇原生态中,就是陶冶情操。一缕缕凉风从我们身上沐浴而过,酷热的感受一扫而光,我们好不暇意。我们走到那里都有不由自主带上乐器的习惯,不知道是谁先吹起了葫芦丝,霎那音每个人都吹起了乐器,在微风中,我们眼前绽放的花卉翩翩起舞,山上的树叶萧萧唱歌,不时地飞过来的鸟儿叽叽喳喳喝彩,我们约而同的共鸣:远离闹市的渲啸,来到人烟稀少的深山戈牌河边,就是踏入了人间仙境,这样的精神感悟,远远超过享受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在一缕缕晚霞饱眼中,我们为一天的避暑饱眼葛牌之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圓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31日</p><p class="ql-block"> 附:百度上对葛牌古镇的简介</p><p class="ql-block"> 葛牌镇位于蓝田县东南部,辋峪河上游。辖30个行政村。属秦岭山区,为革命老根据地。G40高速、蓝(关镇)葛(牌)公路、葛(牌)九(间房)公路过境。葛牌古镇葛牌古镇是原红二十五军1932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葛牌古镇地处秦岭深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纯朴,在周围群山松林的怀抱下,一条小河从山间缓流而下,清澈柔和,让人感到无比的纯洁。沿革明、清为葛牌镇,建国初为葛牌区葛牌乡、草坪乡,1958年改为葛牌公社、草坪公社(1966年更名星火公社),1984年改葛牌乡、草坪乡。1996年,葛牌乡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葛牌街、葛牌沟、葛牌沟口、米汤沟、代家河、夏家村、金坪、石梯沟、东滹沱、石船沟、铁索桥、粉房沟、大梨园、纱帽沟、西沟、东沟、瓦房庄、小梨园18个行政村;草坪乡面积66.6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什字、雷家、化坪、凉水沟、虎岔沟、阳坡、草坪、柞菜沟、白家村、耿家、周家院、寺内12个行政村。 2002年,葛牌镇辖葛牌街、夏家、大梨园、瓦屋庄、粉房沟、沙帽沟、东沟、米汤河、代家河、西沟、小梨园、沟口、石梯沟、石船沟、葛牌沟、金坪、铁索桥、东滹沱、草坪、什字、雷家、化坪、凉水沟、虎岔沟、阳坡、白家、柞柴沟、寺沟、周家院、耿家30个行政村。[1]古镇发展近几年,在陕西旅游业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葛牌古镇也在领导的带领下焕然一新,依靠天然资源建立了农家乐等等一条龙的餐饮服务,让人们在青山绿水中享受生活的美好,远离尘世的尘嚣与繁忙,在这里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历史遗产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蓝田县葛牌镇,距蓝田县城48公里,蓝葛公路直达,交通便利。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西安地区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一九三五年二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下,长征入陕,红军突进葛牌镇全歼围敌之后,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蓝田人民为扩建红军、配合红军作战、建立地方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葛牌镇现保留有“红25军军部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展出实物资料照片400余幅,再现了红军当年枪林弹雨的艰苦岁月,现已成为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事迹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一建立,就立即组织贫苦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以抗捐、抗税、抗债、抗粮、抗兵的“五抗”口号,宣传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解决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政治部在大年初二(2月5日)颁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首先对横行乡里,垄断市场的恶霸开刀,限制葛牌镇街的“逢元和”商号、联保主任家经营的肉店发展,没收了“逢元和”商号的50石(1万公斤)粮食,全部倒在葛牌镇街的戏楼前广场上,由苏维埃政府主持,分配给了当地贫苦群众。葛牌沟有个穷苦百姓叫王老六,人称六先生,来葛牌镇街卖柴,回去时,红军还以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分给他一担包谷。区苏维埃政府还把黎元沟、金坪、铁索桥、七里店、瓦房庄等地的财主的粮食、棉衣、钱财等分给了当地群众。而对街上其他的中小商业,则给予保护,积极支持发展,稳定集市贸易,促进商品流通和繁荣。这一举措一下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群众拿到区苏维埃政府分的粮食衣物后,非常感激,决定跟着苏维埃政府闹翻身。老乡们都说,苏维埃政府就是为咱穷人谋福利哪。他们赞道:苏维埃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简直是两重天,苏维埃政府打富济贫救穷人,既分粮食又分财物,而国民党政府派款派夫拉壮丁,敲诈勒索害百姓……此外,苏维埃政府为了解除群众疾苦,摆脱长期被奴役的历史地位,鼓舞群众革命斗志,根据当地群众强烈要求,镇压了欺压百姓、凌辱群众、负有恶行的伪联保主任和伪蓝田县政府书手(收粮款的)及瓦房庄的几名劣绅,为民除了大害,震慑了敌人。革命斗争军民一家亲 穷苦百姓支援红军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在葛牌镇成立了秘密的红色交通站。当时,知道这个交通站存在的人并不多,街道上有几个人担任了交通员,负责传送信件、文件、消息,保证红军与上级之间的联络。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苏维埃政府,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支援红军大部队,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利用红军交给的一批枪支弹药,建立起民众的革命武装队伍———赤卫队,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田银斗兼任赤卫队司令。这支穷人自己的队伍很快由二三百人发展到500多人,他们身背长枪、大刀,肩扛长矛,以葛牌镇为根据地,活跃在蓝田、商县(今商州区)、柞水、山阳、镇安等县交界处,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两次烧毁了附近民团的碉堡、炮楼,打土豪,惩贪官,保卫群众利益和红色政权。广大穷苦群众纷纷要求参加赤卫队。 最早的红色政权 永垂青史 由于在葛牌镇建立了红色政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从河南长征而来的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得到了休整,葛牌镇也成为这支英雄部队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被迫长征到主动出击,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翻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史新的一页。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出终南山北上,转入外线作战,并很快进入陕北,先期到达,迎接中央主力红军。从1935年2月上旬至此,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历时6个多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关中地区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人民与红军并肩战斗,出生入死,蓝田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配合了川陕、陕甘宁、陕北苏区革命运动,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建立了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