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城市,蒙古族语称“查干浩特”,就是“白色的城市”。这个名字已经揭示了白城市历史上经历过的民族融合。白城在吉林省只是一个地级市,但地理位重要,它位于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吉、黑、蒙三省(区)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小城也有自己的大历史。博物馆展示的考古发现详细讲述了白城从史前但现代与的发展史,其中有几样东西是爱上博物馆的我第一次看到或了解,真是小城深藏。</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生活在距今约480万年至1万年前,属于更新世时期的动物。这颗牙齿说明在那个年代这片土地已经是水草丰茂,动物活跃。</p> <p class="ql-block">这个颅骨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这个是后套木嘎遗址发现的12000年前人工变形颅骨。</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人工变形颅骨?</p><p class="ql-block">颅骨被人为拉长,头部被前后压扁。</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人工变形颅骨?</p><p class="ql-block">颅骨变形增加额头面积,彰显面貌威仪,体现享有较高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人工变形颅骨发展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在后套木嘎遗存中发现<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1例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经过人工变形颅骨,</span>年龄从3岁到40岁左右,年代从超过12000年到5000年之前,延续时间超过7000年。颅骨人工变形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后套木嘎遗址发现的变形颅骨是迄今为止人类颅骨人工变形最早的实物证据。对研究人类头颅人工变形这一世界性文化源流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人类颅骨变形文化起源于东亚大陆学说提供了重要佐证。表明现代人类颅骨变形文化很有可能从东亚大陆向西沿着欧亚草原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向东经过白令海峡延展到美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藏着一个谜。</p><p class="ql-block">骨柄石刃刀,指把动物骨头或鹿角加工成柄把,在其侧边刻凹槽,再镶嵌石器所制成的复合工具。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地多处史前遗址中发现有这类工具。骨柄石刃刀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史前特殊技术和工具类型的重要记录,最直接的证据来自经过磨制修理、带凹槽的骨柄。</p><p class="ql-block">至于如何把石刃镶嵌在骨柄上的,用什么粘合剂?至今还是个迷。</p> <p class="ql-block">成套的食品加工设备说明人类的智慧是在求存中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此汉书非彼《汉书》。</p> <p class="ql-block">这里同样经历了西周与春秋时代,虽然这里没有大型青铜器,没有辉煌的汉画像,它也曾遥望过政治中心的风云。</p> <p class="ql-block">在青铜时代这里用陶做成了同样可以祭祀用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东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图中显示了东北主要民族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的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都先后在白城这广袤千里的草原上,扬鞭跃马,纵横驰奔,同时留下大量的遗迹遗物,博物馆收藏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1800年的鲜卑贵族遗物。这个金牌虽然只有是五方厘米大,但它的造型艺术是非常出色,兼具抽象和具象的两个特点,显示了马在飞奔时候留下的动态影像。</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说,原件锁进保险柜,比复制品漂亮多了。这是白城市博物馆的宝贝,由于安保级别不够,原件只好放在保险柜里。</p> <p class="ql-block">辽代契丹文铜镜。</p><p class="ql-block">铜镜八角形,镜背铸有五行契丹小字,历史学家陈述先生释读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p><p class="ql-block">宋辽金时代,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这面铜镜契丹文的四周有对称的两组花纹,便是中原地区常用的缠枝纹。镜子质地优良,线条古朴匀整,表明当时仿效、铸造、冶炼、制作等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p><p class="ql-block">原件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青铜镜在中国文物史上有独特的系列,契丹文青铜镜属于独特的一支。有些少数民族文字是以汉字为基础造字的,如西夏文,女真文,契丹大字等。有句玩笑说今天的我们面对这些文字的感觉:远看似曾相识,近看一个不知。</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瓦当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代的文物。</p><p class="ql-block">金廷向中原进发,开疆拓土,为巩固成果,采取双向移民政策:一方面,将新占区的汉族人口强迁东北,另一方面,将土著女真人向新占区的汉族区域迁移。位处金朝腹地的长春州、泰州民众,也大部迁往中原内地,原行政机构政事削弱,于是降格或取消设置。</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砚产地都不在东北,读书人有一个陶砚台也很难得。</p> <p class="ql-block">这个笔洗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很有草原民族特色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锅灶、水壶是游牧民族生活必备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锅底与锅身是二次对接的,现代的锅底与锅身一次铸成。</p> <p class="ql-block">“风花雪月”不重要,重要的是铁花设计。这里收藏的几件瓷器都有铁花装饰,这说明了什么?草原民族对工业产品的崇拜?还是铁花胜草花?</p> <p class="ql-block">铁花中有美女。</p> <p class="ql-block">绿釉鸡腿瓶。好长的腿。</p> <p class="ql-block">这个瓷盘一眼便可以看出不是中国风格。这是高丽瓷盘。</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本在东北占领时期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日本石佛,想来也是日据时期留下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东北就经常听人们说起过靰鞡鞋和靰鞡草,但真没见过。在这个博物馆见到了真容。</p> <p class="ql-block">伪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这样的。上面的人物是财神赵公明。</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人物画像据说是孔子。你见过这样的孔子吗?我觉得这幅打扮都很像宋代大儒朱熹。</p> <p class="ql-block">在讲这个诰命诏书的时候,工作人员强调这个是诰命,不是圣旨。他指出在当今古装剧中,演员在宣读圣旨时通会把断句读错。</p><p class="ql-block">圣旨的开头电视剧里一般是这样开始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p><p class="ql-block">他指出实际上断句应该是:</p><p class="ql-block">奉天承运皇帝,诏曰:……</p><p class="ql-block">这位工作人员是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的。我相信他的专业水平。以后的电视剧再遇到这种桥段,应该改一下。</p> <p class="ql-block">“天下大安”的契丹文和汉文,功能如同“罗塞塔石碑”。</p><p class="ql-block">城市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成长史。最早的城市都是自然形成,或围土建城,或临水而居。这种城市最典型的特点是道路弯弯转转,宽宽窄窄。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老城和新城之分,自然形成的老城烟火气中略带拥挤,规划好的(英文有类似的表达well-planed)新城高楼林立,宽敞通达。我到各地旅游,一定住在老城,体验老城人的生活,到博物馆看看,很有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