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新面粉公司历史沿革

黄振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江苏无锡人。兄第俩幼年就读于私塾,1896年起共同经营钱庄,兼营茧行。他们俩虽是同胞兄弟,却有不同的性格气质。荣宗敬雄心勃勃,心胸开阔,具有天生的领袖魅力。荣德生则忠厚本分,善解人意,处事严谨,注重实际,书生味道十分浓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等人投资4万元,在闸北光复路新闸桥创办福新面粉厂。这是荣氏家族在上海兴办的第一个面粉厂,产品使用“宝星”牌商标。到20年代末,荣氏面粉企业已发展为我国民族资本面粉生产的最大企业集团,荣氏兄弟亦被誉为“面粉大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福新牌面粉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3年5月,福新厂在经营获利基础上成立福新面粉公司。同时集股3万元,于6月开始租办由上海和平洋行买办朱佩珍及中西大药房老板顾松泉等合办的中兴面粉厂(1906年创办)。该厂位于西苏州路河畔东京路口,占地5亩多。福新租办后,改称“中兴恒记”,日产面粉2000袋,至1915年双方协定以12万元正式盘让。1920年2月成为福新面粉四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3年冬,总公司在中兴面粉厂之东(中兴街东首)购地16.992亩,投资10万元,并向恒丰洋行定购胡而夫全套面粉机,筹建福新二厂,原福新面粉厂改为福新一厂。次年10月试机,11月正式开机出粉,商标使用“红蓝福寿”牌,日产面粉5500袋。1919年7月29日机房走电被焚,9月在原址南侧重建,11月恢复开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各种面粉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4年6月,总公司先后购进毗邻福新一厂旁边的4亩地基,投资15万元,向茂生洋行订购美国600筒面粉机,创办福新面粉三厂,于1916年6月投产便用,商标为“宝星”、“蝠寿”两种牌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7年,英商怡和洋行买办祝兰舫等人合办的华兴面粉厂(1904年创办),因营业衰落,由福新总公司接手租办,并易名为福新面粉六厂。次年10月,福新正式作价25万两买进,扩建添机,日产面粉4000余袋,商标启用福新老牌“绿兵船”牌。该厂位于北苏州河新垃圾桥东首,占地4亩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兵船牌、渔翁牌面粉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20年9月,福新总公司投资30万元,在大通路底购地30多亩,建成福新面粉七厂。它和1919年重建后的福新二厂,日产面粉均超1万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福新二、八面粉厂磁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21年,总公司投资60万元,在西苏州路(福新二厂旁)购地30余亩,创建福新面粉八厂。6月6日竣工投产,日产量达1.65万袋面粉,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面粉厂。1930年后,福新二、八两家合并生产。1934年福新四厂也归并到二、八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25年2月,福新一厂失慎被焚,将福新三厂变更为福新一厂。总公司于次年5月以40万两向中国银行招标购进兴华面粉厂。该厂开设在光复西路143号,由广东地产商人萧楚麟等人创办于1921年。该厂被承购后,改为福新三厂,以抵原缺。新生的福新面粉三厂,日产面粉达6000袋。1930年福新六厂与福新三厂合并(1958年由市粮食部门接管,合并成为上海市第一粮食采购供应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小沙渡北岸福新面粉三厂前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样,福新厂从1913年至1921年竟在上海由一家企业发展到7家。加上1918年7月租进的元丰面粉厂(由曾任上海商会会长周金箴创办于1915年,厂址在苏州河恒丰路桥西首),福新厂资本从4万元上升至280万元,日产量从1600袋增至5.96万袋,职工从54人增至1525人,占到当时全国机器面粉工业生产总数约五分之一,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越阜丰、华丰等当时一批老企业。自1919年起,福新的绿兵船牌面粉已远销英国伦敦,福新也开始成为我国民族面粉制造业中的“面粉王国”。1923年,中国北洋政府正式成立农商部商标局,“兵船”牌面粉商标成为中国商标注册史上的第一号注册商标。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其中上海有福新一、二、三、四、六、七、八7家面粉厂,拥有钢磨347座,日产面粉9.65万袋,全年用麦981.5万担,年产量达到2000余万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十周年纪念刊 ( 1929.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荣氏企业集团是旧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代表。荣氏兄弟的创业史也具有典型意义。他们以“抓住大战机遇,实行加速资本积累、信用扩张”为经营之道,主张“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以及“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分钱做三文钱的事”,通过“滚雪球”打造荣氏这艘“航母”。荣德生一贯强调“必诚必信,以笃谨斐声商界”。“兵船”牌面粉、“人钟”牌棉纱之所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牌,连续多年被列为旧上海交易所的代表规格品,就是诚信为本的结果。此外,作为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的措施之一。荣氏企业十分注重“职教相辅”,以培育人才为立业之基。荣氏兄弟先后创办了无锡公益学堂、竟化女子高小、公益工商中学、申新职员养成所和江南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荣氏企业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他们不是只顾眼前急功近利,而是着眼于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和积聚人才。“职教相辅”就是劳动就业与文化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人才为创业之基、立业之本,显现出荣氏兄弟的精明眼光和独到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地处闸北战区的福新一、三、六厂都于1938年2月被日军强占,并交日商三兴面粉公司经营。而租界内的福新二、七、八厂都未遭破坏。在“孤岛”的畸形繁荣时期,1938年,福新二、八两厂的开工率为29.7%,七厂为73.61%。1939年,七厂开工率高达93.37%。所产面粉,除供上海外,还远销华北和南洋。自1940年起,日伪加强麦粉统制,租界内各厂原料不足,仅靠进口洋麦维持开工。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洋麦进口受阻,原租界内的福新二、八、七厂难以维持开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福新、茂新、中兴机器面粉公司广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初,福新与上海阜丰等面粉厂的经营一样,困难重重。1949年福新各厂6—12月亏损48.02万元(新人民币),1950年亏损95.71万元,欠银行、钱庄28万元,还挪用上海市粮食公司代磨粉11万包。1950年2月,福新各厂均召开股东会,一致推举荣毅仁出任福新面粉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代总经理。1951年政府成立上海市面粉专业小组。至5月,福新各厂已负债总达125.59万元。国家准其福新总公司所请,以270万元价购福新七厂,帮助企业渡过难头,于6月1日正式交接,并将其改为国营上海面粉厂。1955年4月,福新一厂并入二、八厂,福新总公司随之撤销。9月,鸿丰面粉厂并入福新厂。1955年10月福新厂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11月,与阜丰面粉厂合并,定名为公私合营阜丰福新面粉厂,厂址仍在莫干山路,占地130亩,有三座主要大厂房,成为上海市区唯一的一家面粉厂。1966年9月更名为上海面粉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3年,上海面粉公司所辖各厂恢复原厂名,恢复后的福新面粉厂仅作生产单位,仍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法人,实行资产一体化。实验面粉厂复名为上海福新面粉厂后,厂址仍为莫干山路120号。该厂作为公司的生产单位,建筑面积1.042万平方米,年产值达6561.2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为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1776—1926),美国宾夕法尼亚洲费城举成了一次世界博览会,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参展,大会以其面粉质量优异而予公司世博会乙等荣誉奖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