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赏石论茶.懂谁与谁懂</p><p class="ql-block">一一看璞石与精雕之打擂</p><p class="ql-block">王学超/文 </p><p class="ql-block">嗜石者喝茶读石,把玩石头瓷坛,就想起妙玉存雪水的青花瓮。 </p><p class="ql-block">回放: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一一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一一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初看寻常,一段对话,里边蕴藏的信息量,您不可忽视。 </p><p class="ql-block">先说茶性,从贾母与妙玉的对话,我们知道,贾母喝的是老君眉。那么要问:贾母为何又先点明我不吃六安茶呢? </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六安茶用来进贡和送人,它是属于绿茶中的特种茶。据史载,慈禧生了同治皇帝后,才有资格享受六安瓜片茶的待遇。七十年代初,美国基辛格访华,那时的六安茶曾作为国品礼茶馈赠。 </p><p class="ql-block">但为什么贾母偏偏不吃呢?我们再来看老君眉。关于老君眉,有一种认为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名丛是属于发酵中的乌龙茶,助消食,解油腻,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p><p class="ql-block">该明白了。贾母之所以吃老君眉,是因为她之前刚吃了酒肉,油腻。如果直接吃凉性的六安绿茶,容易闹肚子。而吃温性的乌龙茶,则可以消食解腻。</p><p class="ql-block">作为豪门,贾母品质不俗,通过品茶,我们知道贾母对于茶文化与养生的独到见解。从富贵场过来之人,不像俺们这些土老冒,渴了,逮住什么茶水就仰起脖子一灌。 </p><p class="ql-block">再说妙玉。读了红楼梦的人,以为妙玉冰清玉洁,一根筋儿,不食人间烟火。但从与贾母的对话看,她也很懂人,所以贾母来了之后,妙玉亲自烹茶,奉与贾母,且直接准备了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妙玉晓得贾母的心思,知道投其所好,接人待物,也有她的乖巧之处。 </p><p class="ql-block">从贾母张口就申明我不吃六安茶,可知妙玉平素饮用六安茶,清淡,符合她修行中吃素人的身份,这也说明,贾母同样知道妙玉的嗜好。 </p><p class="ql-block">说到此处,又有疑惑了。妙玉自个喜爱六安茶,却又备着老君眉,这明明是为待客。而平日造访栊翠奄的不止贾母一人,按妙玉的善解人意,那她就有多种备份,清性、中性、温性...。比如黑茶,比乌龙茶更消食,妙玉为啥忘了拿呢? </p><p class="ql-block">这要从心态上找迷底。贾母出身侯门,人称史太君,正值高寿纳福之际,献上以"寿"为号的老君茶,专门讨贾母的吉利啊,这创意是多么的高大尚。 </p><p class="ql-block">然而,贾母是什么人?养尊处优,又通达务实。明知道妙玉是给了"面子",但这丫头片子想过否,她更加重视"里子"哟。想喝点更解腻的,反倒说不出口了。她眨眼一个见识,既要领妙玉虚情,又要显末遂的本意。</p><p class="ql-block">怎么处理呢,接看原文:“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贾母众人都笑起来。</p><p class="ql-block">笑什么笑?气坏了。</p><p class="ql-block">因刘姥姥的豁牙碰过,妙玉干脆把盏扔了。额滴的个神,古董呀, 前不久,那个成窑鸡缸杯,刚拍出了天价。 </p><p class="ql-block">妙玉心疼古董,但她更任性。贾母不显山不露水,激中了她的软肋。你看这套路。任性了,亏吃了,也明白了。当贾母离开时,她并不相送,只默叨:"姜还是老的辣,吃一堑我长一智”,心照不宣。 </p><p class="ql-block">俗言道,"品茶识人生,赏石知天地"。从妙玉与贾母的茶擂,我们知道,她们谁更懂谁?若借石头来说话,那贾母看妙玉,就是一方玲珑有暇的荆山璞;而妙玉看贾母,则是一块精雕细琢的"祖母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