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窟

杨世宁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自由行来到敦煌,莫高窟是必去之地。旅游旺季购买参观莫高窟的正常票是非常难的,好在提前近一个月网上预约订购成功。</p><p class="ql-block"> 参观莫高窟是多年的愿望,也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但实地参观还是被深深地震撼。</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洞窟内禁止拍照,只能在外面拍了些照片以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公元366年),连续建造一千多年,经历了多个朝代,至元代才停止开窟,在中国石窟中是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分布在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共南北两区。南区是供佛和礼佛活动的殿堂,有洞窟492个,窟内保存着大量壁画和彩塑。北区是僧侣修行、生活和瘗埋的场所,有洞窟243个,未对外开放。据介绍北区窟内多无壁画和彩塑,有土炕或土灶、烟道遗迹及重要文物。窟前有舍利塔群和寺庙。</p><p class="ql-block">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17窟),出土了5-11世纪初的经卷、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莫高窟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古铜色的墙壁上书写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敦煌莫高窟的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游客中心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 。</p><p class="ql-block"> 数字电影《千年莫高》介绍了莫高窟延续至今近1700年的历史以及洞窟营建的背景。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展示了莫高窟经典的7个数字洞窟内容。</p> <p class="ql-block">  从游客中心乘景区摆渡车前往莫高窟,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北区是莫高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北区洞窟没有对外开放,只能在远处照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景区导览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正常票参观等候区约十分钟左右,十多人分为一组,发给每人一枚耳麦,跟随导游进入当天开放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山崖上开凿的洞窟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正常票可以参观8个洞窟,导游带领我们分别进入不同年代开凿的洞窟并进行讲解。</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窟内显著位置安置着彩塑,其余四壁、佛龛、窟顶和甬道均绘制壁画。</p><p class="ql-block"> 千年莫高窟历经多个朝代,洞窟开凿年代不同,窟内壁画、塑像风格各不相同,或丰腴、或清瘦,或灵动、或厚重。壁画表显内容有佛像、佛经、神话 、供养等故事以及众多装饰图案 。这些壁画、雕塑技艺精湛、构图精巧、色彩艳丽,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16窟、第l7窟(藏经洞)</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17窟,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道士王圆箓清扫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窟内因发现数以万计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古代佛经写本、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因此俗称“藏经洞”。</p><p class="ql-block"> 第17窟藏有5万余件珍贵文物,百年前一经发现便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p><p class="ql-block"> 藏经洞中,所藏数以万计的各种典籍,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层楼,位于莫高窟南区北段,底层为第16号~17号窟(藏经洞),上面还两层洞窟。窟前倚崖统一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由于第17窟(藏经洞)在第16窟甬道北壁,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96号窟,又称“‌九层楼”,是莫高窟群中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九层楼),窟内依崖塑弥勒佛像,高度仅次于四川乐山石刻大佛和四川荣县石刻大佛。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则为全国之冠。这尊佛像被称为“北大像”,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虽然经过多次重修,这尊大佛仍然保持着初唐时期的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96窟门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高窟96号窟),</span>位于莫高窟石窟群中段,窟始建于初唐时期。1928年重建,由七层改为九层,于1935年建成,即今“九层楼”。自古至今九层楼经过多次修复和维护,它已经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建筑风格独特,成为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九层楼依崖建造的红色两角窟檐自下而上逐步缩减,檐角上翘,下垂铜铃,楼顶为八角攒尖顶,并竖有宝瓶。</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八角攒尖顶,据导游介绍在地面上需要合适位置和角度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檐角上翘,铜玲下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洞窟外面还有一些壁画,历经沧桑,风吹日晒,这些壁画已残缺不全,风化严重,但仍可以感到其壁画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  窟外壁画飞天,据介绍为宋代所作。</p> <p class="ql-block">  96窟(九层.楼)南面的洞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九层楼广场望九层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飞天雕塑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大牌坊位于敦煌城至莫高窟公路终点处的宕泉河西岸(现称为大泉河)。牌坊飞檐翘角、红柱支撑,虽不高大巍峨,但庄重大方。牌坊字迹均为郭沬若先生题写,中间的檐下风字牌为“莫高窟”三个字,匾额东面上有“石室宝藏”四个大字,面向莫高窟,西面则是“三危揽胜”的题字,面向三危山主峰。</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大牌坊”,原来不在莫高窟,本是敦煌城内东街上汪氏家族一位妇女的节孝坊。1958年敦煌县(现为敦煌市)进行城内街道扩建,牌坊迁建于莫高窟,迁建修复在1959年9月份完成。</p><p class="ql-block"> 大牌坊庄重秀丽,成为莫高窟一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前宕泉河东侧的河岸台地上,保存有十余座佛塔,佛塔造型各异,以覆钵式居多。莫高窟历经十个朝代,历史上曾有无数僧人在这里修行,这些佛塔即为历代高僧的灵塔或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宕泉河西岸台地上塔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道士塔是藏经洞发现者道士王圆箓的弟子为他建造的纪念塔,位于宕泉河东岸塔林最北侧。塔身南面嵌有墓志铭,记载了王道士生平、发现藏经洞的经过及其所做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与莫高窟隔河相望,是中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中心陈列部分设有三个展区和录相演播厅,介绍有关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