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阳城,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东周古都朝歌。其他著名的还有魏国的首都许昌,巩义的宋朝七帝八陵—宋陵,千年古刹少林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说说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号称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有着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历史名城,也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其它还有耶路撒冷、麦加、雅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自古就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的说法,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因此得到“河山拱戴,兴胜甲天下”之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也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也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说洛阳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不为之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现在遗留下的古迹,龙门石窟当属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洛阳的象征。中国较大型的石窟其实并不止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四个。像甘肃的炳灵寺石窟、新疆的柯尔克孜尔千佛洞、重庆的大足石刻、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同在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石窟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但这些石窟都没有洛阳龙门石窟开凿的这么早,规模这么宏大,造型这么优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窟距市中心13公里,始凿于北魏(约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的大力营造,已使龙门石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规模。到了唐代,由于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崇尚佛教,龙门又迎来了开凿的第二次高峰,成为已有石窟1352个,佛龛2345个,造像十万余尊,佛塔50余座的大型石窟群,数量之多位于全国各大石窟之首,2000年11月进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开凿时间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是古阳洞,但规模最大、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奉先寺。据碑文记载,皇后武则天曾捐赠脂粉钱两万贯,主持开凿的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两米,耳朵长两米,面目慈祥,笑容含蓄静美,衣带简洁明快,细致精美。两侧的弟子、菩萨、天王和力士也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因此,奉先寺成为了龙门石窟的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真品。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从外来风格向本民族特色发展的转折点和里程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伊河对岸的香山寺是龙门十寺之首。因“海东瑜伽之祖”圆测葬于此而被尊为韩国唯识宗的祖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香山寺原为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墓塔院,武周时期扩建为寺院,并敕名为“香山寺”。武则天时常游幸,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使寺名大振。元朝末年,香山寺被毁。清康熙年间,于异地重建,乾隆皇帝巡幸时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并建造御碑亭,仍存于寺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代香山寺仅存瓦砾,我们现在看到的香山寺为清代所建,与唐代的香山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居易晚年眷恋龙门的山水,并在此居住了18年,同香山寺中和尚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经常聚在这里吟诗作画。白居易死后遵嘱葬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白园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处纪念白居易的园林,属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由汉明帝派人从印度求得的佛经和佛像,并用白马驮回洛阳,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汉明帝下令建造了这座寺院,因此得名“白马寺”。白马寺不仅是佛教在中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对佛教在亚洲乃至全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去白马寺时,寺院好像隐秘在一个静谧的小村庄附近,寺院不大,与国内其他寺院并无二异。以后陆续去过几次,一次比一次规模宏大。现在白马寺占地已达数百亩,并在寺院景区内仿照其他国家著名的寺庙建起了仿制品。其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我看着不很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林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墓冢,故又称关帝冢。因在冢前建庙,亦称关帝庙。关林是通称,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扩建和增修,广植树木,又有了关林的称谓。乾隆、光绪和慈禧太后多次拜谒关林,并题写匾额,悬挂至今。因此,关林也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祈合一的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最早在开封一带建都,称为老丘。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朱仙镇附近修建储粮仓城,取名启封,后来因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更名为开封。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都,称为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定都于此,正式名称为“东京开封府”,又称汴京。北宋时期,开封成为首都,称为东京,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朝时期,开封称为汴京。明朝初年,开封改称为开封府。清朝时期,开封的名称没有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封府位于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包公祠是开封旅游局在1984年选址修建的一座以纪念包公为主的祠,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祠堂建后不久我曾来过此地,古香古色的建筑庄重肃穆,并没有那么多假山假水的园林,这次来看到后花园奢华至极,与包公的清正廉明大相径庭。真不知道包公在天之灵作何感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相国寺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63年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期毁坏严重,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来大相国寺正赶上寺院在做法事,只要肯出大价钱,寺院的和尚就会为你倾巢出动。现在的佛门已经商业化到如此地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亭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代表。其实它不是一个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亭坐北朝南,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柱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山式建筑,很是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多在石柱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亭并非是宋朝的皇宫,只是历朝历代都曾在此建过宫廷,现在的龙亭是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旧址上修建的一座“万寿宫”,内设了皇帝牌位和龙椅,供文武官员定期朝拜和遥贺的场所。建国后把这里辟为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因坐落在城内天波门的金水河畔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精忠报国,历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敕金五百万为杨家盖了这座《清风无妄天波滴水楼》,并亲书《天波杨府》匾额。现今的天波杨府是1992年按仿宋风格重建的杨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塔公园内的铁塔,又名开宝寺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这座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远看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铁塔以其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宏伟秀丽的身姿和较高的文物价值,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铁塔的建筑原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仿木结构,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收分,呈现出宋代佛塔刚劲有力的轮廓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除了铁塔本身,铁塔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看的景点。例如,公园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以及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铁塔历史而兴建的“铁塔嬗变艺术宫”等。此外,公园内还有盆景苑、灵感寺、接引殿、静苑等景点,以及大草坪、停车场、上方苑等小品式建筑,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塔公园不收费,但园内的古迹和园林却是开封最值得一游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都御街是改革开放后为了迎合旅游,后开发的仿古商业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南巩义,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提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画八卦、汤王焚身求雨、曹植牧马遇洛神等神话故事大概无人不晓。这些故事都发生于此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这毕竟是神话传说,巩义的人杰地灵却实实在在的埋葬着北宋的七位皇帝,以及众多的皇室宗亲与北宋的名臣宰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宋共有九位皇帝,除了宋钦宗、宋徽宗两位父子皇帝被金人掳俘北国,客死他乡外(囚禁与客死之地就在我们辽宁的昌图县),其余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项、哲宗赵煦都葬于此。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墓,被称为“七帝八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宋被元灭后,不论朝廷还是民间纷纷盗墓,殉葬品几乎被掳掠一空,但陵区内数万件石刻雕像却保留下来很多,至今仍有近千件得以保存,是北宋遗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七帝八陵的规制几乎大同小异,我们只参观了保存最为完好,却经常得以修缮的永昭陵(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陵寝)和永定陵(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陵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巩义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康百万庄园建于明末清初,是集古寨堡、民居为一体的大型民居庄园。建筑学家称这座庄园是我国现存最典型少有的北方古民居博物馆。慈禧太后躲避八国联军经西安返京时,康家捐皇帝百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封他家为“康百万庄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巩义石窟寺在中国十大石窟中位列第六,是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定都洛阳后首先修建的佛教圣地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位于风景秀丽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岭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雕刻精美,受到北魏后历代皇室的重视与修缮。石窟寺最鼎盛时达到僧侣三千,石窟造像过万。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焚毁和文革的人为破坏,至今仍存七千七百余尊雕刻精美的摩崖石刻造像,尤以“帝后礼佛图”最为精美,已被列为国宝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帝后礼佛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少林寺坐落在是中国河南嵩山少室山北麓,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由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 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被誉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少林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少林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金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气势磅礴。寺内的佛像雕刻、壁画绘制等艺术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除了其宗教意义外,少林寺还因其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少林功夫包含多种拳术、器械套路和技击散打,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少林寺的旅游信息也十分丰富,常住院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初祖庵则是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而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浓厚的佛教文化和武术氛围,感受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近几年舆论对少林寺的近况颇有诟病,我也曾暗下决心不去少林寺游览。但两年前路过少林寺还是身不由己的前去瞻仰了这座中国佛教的第一名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少林寺你不论跟哪个和尚搭讪都是徒劳的,他们不理不睬你好像就是恩赐你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少林寺塔林是登封“天地之中”八处十一项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之地。塔林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少林寺塔林的向往很早以前来自李连杰拍的电影《少林寺》,当我置身其中时肃穆庄严之感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的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后更名为嵩阳观,最终在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正式更名为嵩阳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嵩阳书院不仅是北宋理学的发源地之一,还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其建筑布局保持了清代的风格,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布置,包括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等,展现了传统书院的典型特征。嵩阳书院曾是学术思想的交汇点,北宋理学的奠基人程颢和程颐在此讲学,并为理学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分内容也在嵩阳书院完成,著名的“程门立雪”也发生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嵩阳书院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遗存而闻名,保存有汉封将军柏、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等珍贵文物。其中,两棵“将军柏”树龄超过4500年,被誉为“华夏第一柏”,是书院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嵩阳书院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氛围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它三座书院分别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筑风格独特,与中原地区众多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此外,嵩阳书院还见证了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和传承,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许昌位于河南的中部,古称许州,别称莲城、许都、魏都、汉魏古都等。三国的魏国就定都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许昌最繁华的地方就是曹魏古城,这里大概也是近几年为了旅游的需要而重建的古城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过曹魏古城就到了曹丞相府,据说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的府邸和他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可惜来时正赶上疫情,许昌的所有景点全都关闭了,只能在广场上瞻仰了曹操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许昌的春秋楼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春秋楼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座楼因关羽曾在此夜读《春秋》而闻名,是关羽“忠、义”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楼景区不仅包括春秋楼本身,还包含了文庙,形成了文、武二圣并祀的独特格局,这种布局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绕到春秋楼的后墙外,发现有个员工通道并无人把守,于是偷偷转进景区饱览了春秋楼的风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