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我的父亲母亲(金石声)

金石声

<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我有一个心愿,讲述我父亲母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里,父亲是一棵大树,挺直了我人生的高度。母亲是一条柔软的溪流,容纳了我成长的所有快乐和烦恼。</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一世。每当我看到父亲母亲两鬓白发和渐渐弯曲的身影,总会潸然泪下。我的父亲母亲老了</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樊清昇,1937年元宵节,出生于河南内黄樊张村一个望族家庭,家道昌盛,族亲和睦。父亲的出生,给这个家族增添了更多的喜气。就在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人烧杀掠抢,生灵涂炭。由此引发了罕见的旱灾饥荒。原本熙熙攘攘的中原大地生机全无,尸横遍野,易子相食,惨不忍睹。幼小的父亲,在战争的恐惧和饥饿的煎熬里,倔强地生存和生活。战争的残酷,岁月的蹉跎,父亲慢慢长大,1943年,6岁的父亲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机智、聪明、坚强的父亲学习成绩特别优秀。1949年全国解放,给父亲带来了阳光和希望。1956年父亲从河南安阳师范学校毕业,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响应国家号召,怀揣“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踏上支援新疆建设的漫漫长途,落脚于美丽的木垒河畔。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父亲一如行者,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找寻新的自我。 </p><p class="ql-block">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p><p class="ql-block"> 陌生的地方带着隐隐的冷清和拒绝。父亲在这种冷清里保持着不变的情怀。锦心口绣,玉其成父亲不俗的性格和才情。他笃志力行,矢志不渝。从兵团到乌市,从城市到牧区,父亲一路昂扬。最早,父亲在木垒中学当教员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桃李芬芳。在木垒这片热土上,父亲茁壮成了一位政治成熟,工作突出的优秀青年。先后担任木垒县团委副书记、东城公社党委副书记、东风公社党委副书记、县教育局局长、木垒县商业局书记副局长、昌吉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职位的后面,都是父亲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工作写照。满满的辛苦,丰硕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在一个个落尘纷纷的历史变幻中起起伏伏。他用一颗赤子之心,接通了地气,连通了地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翻开父亲尘封的荣誉档案,满满的光荣和辉煌。父亲用他卓尔不凡的成就,完成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关于理想信念的述说。</p> <p class="ql-block">  母亲贾智慧,1941年出生于木垒英格堡贾氏世家,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 几十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男女老幼严格遵循祖传的家规家法。家规如天,吹动着这个家族兴旺发达。我的姥爷因为父母早逝,在贾家大院地位低下,专门从事农耕牧放。姥姥操持内务,伺奉叔公叔婶,小姑子小叔子。每天起早贪黑,逆来顺受,在隐忍的缝隙里缄默无语。母亲的出生,给姥姥姥爷带来一缕阳光。母亲长的像花儿一样美丽,聪明伶俐,乖巧可爱,贾家大院人见人爱。</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贾家大院解体,姥姥姥爷带着自己的八个儿女当家作主,春种秋收,生活虽然清贫,但也有滋有味,有寄有托。</p><p class="ql-block"> 母亲秀外慧中,才情斐然,读书过目不忘。母亲进入乡村小学,学习成绩突出,直接从一年级跳级到三年级。就在母亲学习生活顺水顺风的时候,姥姥病倒了,弟弟妹妹眼巴巴望着母亲要吃要喝。作为家里的长女,母亲依然休学,照顾患病的姥姥和身后排成一行的弟弟妹妹。生活的晨风暮雨,笼罩在母亲的心头,她向往学校向往读书。</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人道酬诚。姥姥的病痊愈了,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震撼着母亲,她又重新进入学校,读完了高小并考上了县城中学。姥爷不同意,认为女子终要嫁人,不用读那么多书。心高气傲的母亲,不吃不喝,用沉默与父母对抗。母亲的执著感天动地,在五姥爷、七姥爷的说服和帮助下,母亲如愿以偿,上了中学读了师范。以后无论岁月如何蹉跎,母亲始终初衷不改。清风盈袖、诗心长虹,生动了她生命的每一个章节。</p> <p class="ql-block">  师范毕业的母亲怀揣理想,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报名回乡当上一名山村女教师。母亲与山乡孩子们融为一体,教他们语文、音乐、数学。她家访的足迹遍及英格堡的沟沟岔岔。因为她的优秀,组织调她去县妇联工作。突然的停顿,母亲于心不忍,她舍不得山里的孩子和教室里的黑板。</p><p class="ql-block"> 离别的黄昏,母亲久久徘徊在英格堡山路上,从远处静听山里孩子的朗朗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母亲骨子里的谦逊、亲和、不媚不俗、宽厚随和的品质,是她未来人生,一路坦途的坚实基础。从县妇联副主到木垒镇镇长再到昌吉市机关工委副书记,母亲的每一步都写满辛苦,闪烁光芒。</p><p class="ql-block"> 细读母亲厚重的荣誉记载,字里行间写满坚强、忠诚、执著、不懈。每一个篇段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母亲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对事业的负责,对父母亲人的关怀,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博大胸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引领了我们的航行,做为她的孩子,我们自豪。</p> <p class="ql-block">  回眸年轻时的父亲,青年才俊,玉树临风,英俊潇洒,木垒山水善待厚爱这位外乡男儿,在这里,父亲邂逅了质若寒梅、韵似幽兰、纯若净水的母亲,被当地人称为金童玉女。父亲母亲在生命长河里仅是一次回头,就看到了彼此深情的双眸。“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句誓言便相濡以沫到地老天荒。父亲把他的异乡变成了我们的故乡。生活中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父亲母亲均为家里长子长女,身后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彼此肩负着扶助弟妹协助父母的重任。小家庭微薄的工资收入,每月都要分成几分,一份补贴双方父母家用,一份供叔叔和姨姨上学。加上姑姑出嫁舅舅娶妻,父亲母亲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父亲母亲没有怨言,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两个人是两个家庭的主心骨,真正做到了: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友者信之。</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骨子里充满了一种精神贵族的内力和气质。所以,父亲母亲具有了把苦日子过甜,甜日子过好的素养,他们的人生展现出更加深刻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有阳光的日子,幸福处处可寻。</p><p class="ql-block"> 1965年长子立波出生。小婴儿胖嘟嘟,白净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清澈晶莹,只看了一眼,母亲温暖的心灵就被融化成了一汪柔软的溪水。母亲怀抱婴儿,爱不释手。只是父亲母亲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差下乡,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产假刚刚结束,母亲就抱上出生49天的立波去近300公里的昌吉参加重要会议。一辆解放牌公共汽车颠簸摇晃,车内闷热难耐。小婴儿啼哭不断,同行的张妈妈用双手托举着小婴儿靠近车窗给孩子透透气。父亲母亲工作越来越忙,无暇照顾好孩子,就狠下心,把孩子送到山里姥姥家与姥姥和几个姨姨朝夕相伴,成了留守儿童。儿子成了母亲每时每刻的牵挂,无数个无眠之夜,母亲思念儿子泪流满面。山野的风,田园的尘,塑造了立波的良善、坚强和宽厚。他体谅爸爸妈妈的不易,等父亲母亲接他回家送他上学后,他刻苦学习,一路豪迈。小学成绩名列前茅,初中高中成绩遥遥领先,1982年,立波考入东北工学院。硕士毕业,国家分配进入北京冶金部冶金设备研究院工作,派往国外工作多年。立波在北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人生圆满,是父亲母亲一生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老二立涛生于猴年,猴性十足。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为人热情豪爽大气。出生在县委家属大院,院里的孩子都是一个调皮。立涛天不怕,地不怕,有人敢欺负和善的哥哥,立涛马上挥棍而上,孩子们一哄而散,他便成了县委家属院里的孩子王,自然成了哥哥的保护神。立涛因为所处环境与哥哥不同,他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性格舒展随性。人生旅途,一路有风景也坎坷。勤能补拙,立涛沿着自己喜欢的路线行走,从学校到社会,从单位到商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和妻子携手同行,慢慢走出一条扎实稳健的发展之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一个可爱的女儿在上海大学毕业,在上海就业。立涛生行善良孝顺,兄弟四个只有他在父母身边。他几乎成了父亲母亲的左膀右臂。父亲母亲有事情随叫随到,父亲母亲生病住院,都是他伺奉在床前。对父母兄弟,他尽职尽责。他用自己的细心为渐渐年迈的父亲母亲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盏,照亮父亲母亲每一个孤寂的黄昏清晨,我们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老三立新,生于70年代。那时候,从干部到群众,轰轰烈烈抓革命促生产,心无旁骛。立新七个月的时候,母亲被派到水磨沟开展三夏工作。母亲把孩子和11岁的六姨安置到三姨家,三姨夫和三姨早出晚归上班,母亲和当地农民同劳动同学习同开会。幼小的立新饿了就哭,六姨只能给孩子冲一些面糊糊充饥。孩子不停地哭,哭累了睡着了。妈妈回来看到立新眼角的泪水,心疼坏了。营养不良,加之感染风寒,立新高烧不退,母亲请假抱着孩子带着六姨翻山越岭,步行近20公里,找到东城公社,见到了任公社党委副书记的父亲。父亲向公社借了一匹马,扶母亲和六姨、孩子上马,自己牵着马30多公里连夜回到县城,把孩子送进医院急救室,孩子才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 立新稍稍大了一些,妈妈又去自治区学习三个月,重担在肩的父亲实在分身乏术,又把立新送到山里姥姥家。</p><p class="ql-block"> 时光年年岁岁,岁月斑斑驳驳。立新一天天长大,和两个哥哥一起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最后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分配到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作,工作成绩突出,好评如潮。立新携妻带子,生活红红火火,人生圆圆满满。</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喜欢女孩。心心念念想要一个女儿。老四出生还是一个男孩。圆圆的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笑两个酒窝,像极了女孩。母亲爱不释手,就当女孩的养。</p><p class="ql-block"> 立茂不同于三个哥哥,从小就由奶奶抱着,母亲哪怕晚上加班也要背着他。在爱的呵护下,立茂健康快乐成长。小学中学毕业,小孩子志存高远,直指云天。他要求孤身去昌吉上高中。人生地疏,学校没有寄宿,母亲不得已,把孩子托付到一个朋友家里。寄人篱下,孩子不易,母亲的心被牵挂在,每个周末都往昌吉跑。看到孩子消瘦的面庞,忧郁的眼神,妈妈心疼了,下定决心调动工作,由木垒调任昌吉市机关工委副书记。一边辛勤工作,一边守护着自己的几个孩子。 立茂天资聪颖,好学勤奋。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邮电学院,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昌吉州电信公司、贝尔北京分公司、贝尔上海分公司,从职员到部门经理到分公司副总裁,令人羡慕的履历光芒四射。立茂在北京上海的生活圆满,家庭幸福美满,孩子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  儿女长大了,不再需要父亲母亲操心挂念,父亲母亲就老了。那个气宇轩昂、翩然俊雅、气势如虹的父亲和集万千美好于一身的母亲走到职场的尽头,放下了心灵的所以负荷,牵着手,静守岁月,在烟火寻常里含怡弄孙。儿孙成了他们生命里的全部,天复一天的牵挂,温暖入骨的天伦之乐,在他们渐已沧桑的容颜上度上了淡淡的明媚。父亲母亲对儿女子孙大爱无疆,天地可鉴。父亲母亲暮年的生活脉络健康而充满张力。</p><p class="ql-block">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经散去,父亲母亲从容老去。岁月的沧桑写在额头,我们对父母每一份心疼都揉进了骨子里,镌刻在心底里。我多么希望父亲母亲还是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还是无拘无束的小鸟,在大树下飞来飞去。</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是我们永远搁在心底的温柔,无论身在何处,我们的心灵都有安放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