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老师】N2:小学的时光是一生中的桃花源

红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篇号:10984079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昵称:红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本人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学的时光是一生中的桃花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 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找旧物品,居然找出来了小学毕业证,时间是1971年1月,突然醒悟到,毕业已经五十年啦,半个世纪的光景,居然也弹指一挥间地过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毕业证还挺完整,也挺干净。上方有最高指示,全文119个字,就有个46字是毛主席语录,这是时代的痕迹,是历史的印章,是岁月的无言述说。</span></p> <p class="ql-block"><b>(当年的小学毕业证,还是红卫兵小学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我是在河南省焦作市红卫兵小学上的,这所学校是我们这座城市里最好的小学,最初建校时称之为焦作师范初小,后改为解放路小学,文化大革命中改为红卫兵小学,现在则称之为学生路小学,依然是城市里最著名的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小学的时间是1964年夏季,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带着我去学校报名,在小学门口放了一张桌子,一位女老师(后来我知道她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陈秀珍</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坐在那里亲切而又和蔼地问:“会数数吗?”我于是从1开始数,一气数到了一百,陈老师高兴地点点头,这就算报上名啦。我知道数到50算及格,数到100算优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一、二年级班主任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姬素兰</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三年级班主任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李元杰</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四年级班主任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李贯梁</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五、六年级班主任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张守华</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一、二年级的事基本都不记得了,只记住了二件事:一件是加入少先队带上了红领巾;一件是老师领着我们在校园里种蓖麻,种向日葵,那时种蓖麻说是蓖麻籽可以炼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三年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校改名为“红卫兵小学”。少先大队改成了红小兵团,一年级改称一连,二年级改称二连,直到六年级改称六连。三年级一班则叫三连一排。曾经平静的大街上突然就天天地热闹了起来,各种红旗、各种大字报满街都是,人们喊着口号、挥舞着旗帜、后来是挥舞着棍棒到处来回奔跑着,接着文攻武卫,全城武斗开始了,最厉害的时候就在我们小学门口的街上,因为这条路上有一所焦作卫校,学生之间派别打得很厉害,焦作武斗死的第一个人就是卫校的学生,也是在这条路上被打死的。学校一下子紧张起来,很多学生不敢来学校啦,到学校的学生也被老师严格要求躲在教室不许出去。我清楚记得有一天班主任</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李元杰</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上课,外边嘈杂声突起,因为我们班的教室就紧邻着学校大门口,校外人们来回奔跑过去的身影看得十分清楚。课是没办法上了,李老师是个女老师,她镇定地领着我们把桌子一张张在教室后边挨紧摆好,然后指挥我们一遍遍地钻桌子,这是要防止有石头、棍棒扔进来。过了有一阵子,声音渐去渐远了,李老师又让我们搬开椅子,在空地上坐好,开始给我们讲雷锋的故事。现在想想那年代、那场景,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四年级时候,形势依然严峻。上学的学生很少,老师因为挨了批斗、批判,也都大多不知去向,有一天上午,我到校时,班上只来了五、六个学生,那会儿正值冬天,天很冷,寒气逼人,没多会儿天空又飘起了雪花,教室里待不住,班主任是</span><b style="font-size:22px;">李贯梁</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本来不是他的课,但他来到教室,看到我们几个人,也没有老师,于是就把我们领到他的宿舍,宿舍在距教室不远的地方,屋内设施很简单,一桌一床一个煤炉子,门是那个年代标准型木门,上半部分是格子框,镶有玻璃,玻璃的内层帖有一张白纸,下半部分是实木,从白纸的缝隙处、或烂的边缘处可以看到外边,洞察外边的动静和情况。李老师就坐在床沿、身子斜依在桌上,我们五、六个则围着炉子,有的坐椅子上,有的坐箱子上,有的挨着老师坐床沿上。窗外的雪渐渐下大了,屋内因为有炉火,弥漫着暖暖的春意,李老师用平和、平静、安祥、带点磁性的嗓音开始为我们朗诵课文</span><b style="font-size:22px;">《皇帝的新衣》</b><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神情专注,声音不大,但朗诵得抑扬顿挫,我们听得格外动情。整个一上午他就这么一遍一遍地朗诵,偶尔解释一下。那场面充满着对文学的敬意,对祥和生活的向往,对学生未来的期待;那氛围我现在想起来依然是那么地温馨、温暖、温和。五十年过去了,那个暖暖的半天时光一直在我脑海里留存着,成为我对老师、对语文乃至对文学的最美好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六年级时,国内形势开始逐步稳定下来,各级都在强调复工复产复课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学校的教学秩序也逐步恢复正常,这时的班主任换成了</span><b style="font-size:22px;">张守华</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师,一个非常敬业而认真的男老师,他表情严厉,但内心却十分的温和。他字写得非常棒,板书象是刀刻般地印刷体,他一次又一次地在黑板上书写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的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让我们一遍一遍地模仿,跟着他学,我感觉那会儿我的字突飞猛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年级时,小学这一年级总共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四十多名学生,我们是六一班,都是市委大院的子弟,六二班都是焦作矿业学院大院的子弟,六三班大多是市建公司大院的子弟。 五年级开始,我当了班长。那会儿当班长是很辛苦的,要早来晚归。因为我拿着教室的钥匙,必须先到,把教室门打开,别人才能进来。所以不能有一点点的晚到,更别说迟到了。上学都是自己来去,没人管。冬天早上,天还很黑时就出了家门,有时到了班上,天还没有大亮。冬天特别冷时教室里就会生起火炉子,管理则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每天都需要添加煤,傍晚放学把煤混些土用水和一下,将火封上,早上要第一个到校,把火捅开,让火着起来。天天如此,那时,我的手都冻得裂着大口子,但照样一天不拉地干着。好在那会儿家家都是这样的煤火炉,所以我还是有点基础经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班长还有一个很神圣的职责,那就是领着大家每天早上敬读“祝词”。这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认真,来不得一丁点马虎的政治大事。早上学生基本到齐后,我就开始站在讲台边,面向黑板上方的毛主席像,引读道:“敬祝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然后全体学生齐诵:“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我再引读:“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大家齐诵:“永远健康!永远健康!”一开始,是一个伟大,后来变成了四个伟大,即“敬祝我们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一直引读到小学毕业,每天如此,引读祝词完开始点名,然后才开始由老师正式上课。老师如果来早了,也只能站在边上,等我们把这一整套的程序进行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我们六一班,是人数最齐整、性格最开朗、玩性最活跃的一个班,绝对是不一般的六一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们班最辉煌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这个小小的小学班,全部是不满11岁的孩子,在音乐老师</span><b style="font-size:22px;">张兆德</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亲自指导下、在班主任老师</span><b style="font-size:22px;">张守华</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全力组织下。居然把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全场排演了出来,并且参加了学校演出、区里演出,最后还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市样板戏大会演。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我们班全体同学都早早地来到了会演现场------焦作市东方红影院。市一级的大型活动、会议都是在这儿举行的。大家兴奋地象是要蹦起来。我那会儿当班长,负责组织大家在后台为演出的同学搞好服务,看好衣服,并随时帮他们换衣服。听说有小学生的演出,那天晚上,会场里一下子挤进来非常非常多的人,过道上到处都是站着的人,气氛相当热烈,当报幕员报出演出单位:焦作市红卫兵小学六一班时,全场瞬间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一浪压过一浪。因为是全市汇演,每个单位都演出样板戏中的一幕,20分钟左右的演出,场内始终涌动着欢乐热烈的气氛。当折子戏演出结束时,全场再次被热烈的掌声所震动。第二天,我们班演出的大幅照片就张贴在东方红广场的橱窗里,围观的人一拨儿一拨儿,都是啧啧称赞。那次,还真是让我们班在全市出了大名。当年,扮演少剑波的刘峰、扮演杨子荣的张善增,扮演小常宝的赵卫,扮演栾平的任国申,都成了小名人。特别是扮演小常宝的赵卫,因为嗓音亮丽、长相甜美,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围看,许多人还找到我们班上来要看演员。</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ei4162h?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10984079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下乡的岁月是一首入心的歌谣</a></p> <p class="ql-block"><b>(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姬素兰。写这篇文章后,老师儿子看到后联系了我,并发给我一张她当年的照片。如今姬老师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在老家生活。↑)</b></p> <p class="ql-block"><b>(出演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名字叫赵卫,这是她小学毕业时的合影照片截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班第二件最辉煌的事,就是作为全市唯一的少年组代表参加了全市冬季野营拉练。这可是直到现在也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1969年底,市里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展冬季野营拉练,各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都有代表队伍参加,而唯一的少年拉练队伍,对外称“少年拉练排”。就由我们班的20位小男生组成。我们和大人一样,全都背着自己的背包,徒步行走。第一天,从学校出发,晚上住在安阳城公社的山底村,第二天晚上住在待王公社白庄村,第三天晚上住在修武县李万公社,哪个村不记得了,第四天住在龙洞公社龙洞村,第五天则住在孤山水库的山坡上。我们没跟大队伍一齐走,而是专门为我们小学生制定了一条路线,路上只是和大队伍踫过一次面。我们这支队伍一星期时间走了大概一百多公里。当时,还有一名记者跟了我们一天,照了许多相,但最后我们也没有看到,若保留到现在,应该算是文物啦。印象最深的是住在白庄村时,晚上有学生喊:“妈妈,我要尿。”大家笑了一路。也是在白庄村,我们集体收听了七O年元旦的“两报一刊”社论。最艰难的路是从龙洞村走向孤山水库,我们是沿着山沟里的水渠向里走的,没有路,高高低低,有时还要跳过去,遇到沟坎,就手拉手一个个地住上拽,那天我们的背包被临时取下,让汽车拉走了,而我们则在山沟里硬是走了一整天,只到天完全黑了,才走到孤山水库,当时的孤山水库还在建设中,已经建了八十多米高,我们则住在施工人员的窝棚里,沟的这边是河南,沟的那边是山西。为了修这个水库和沟里的水渠,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刻有名字的石碑,老师说那是施工牺牲的烈士。如今的孤山水库已改名叫峰林峡,成了国家五A级景区。拉练的最后一项是打靶。我们小学生用的是小口径步枪,打的是铅弹,每人三发。那次拉练对我而言还真是不小的锻炼。回到家后,家里人都夸我走路比过去有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正常教学安排,我们应该是七O年的七、八月份就小学毕业了,当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拖到了七一年的一月,变成了冬季毕业,而且五年级学生和我们一齐毕业进入了初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了小学,离开了老师,初高中毕业后下乡,下乡后陆续就业,步入社会。起初,得空儿还跑到小学校园里去看一看。再以后,去了外地,许多事就不太了解了。偶尔从同学们的聊天里,知道有的老师离世了,有的老师还健在,知道学校的旧教室全拆了,现在全变成高楼了,知道学校早已改名叫学生路小学啦,“红卫兵小学”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如今更成为上个世纪久远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无痕?岁月有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生活在继续、生命在延续,都时时忘不了曾给我们启蒙的小学岁月,忘不了在那特殊的年代、艰难地忍受着批斗、但依然用真情悉心呵护过我们的小学老师。那是我们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桃花源。五十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学生现在都已经陆续退休了,而我们的小学老师健在的也都耄耋之年啦,但我们心里,依然保存着他们那时的青春、他们那时的热情、他们那时的真情和他们对我们的厚爱。愿他们健康,祝他们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