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王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品:《布鲁克教授生活中的一段插曲》,[美]托拜厄斯·沃尔夫 著,孙仲旭 译,收录于《北美殉道者花园》,译林出版社,2016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克教授同生活的关系变得紧张了起来。他开始无缘无故地讨厌起了同事。不是所有的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布鲁克教授眼里,为人招摇的赖利“连他那一头红发也似乎是种矫揉造作”。布鲁克教授抓住赖利的外表不放,带着进攻的架式,却坚定又不无勉强的克制着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克教授不想和赖利发生争执,他又按捺不住自己私底下去猜测赖利的隐私。据说赖利和几个学生有染。那是无端的猜测,布鲁克教授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把“据说”当成了真实发生的事态。布鲁克教授为人的另一面在于他的责任感。在教堂做弥撒,赖利的四个孩子和父亲坐在一起,总会激起布鲁克教授对赖利的好感。这时的布鲁克教授表现的崇高、伟岸,围绕一份责任感生出了内在的正派。可它持续的时间不长,当布鲁克教授看见赖利高高翘起的八字胡,又讨厌起了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赖利的外表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这副模样跟赖利在学术上的多产显得不搭调。它给了布鲁克教授讨厌赖利的理由,他把赖利不知疲倦地推出的文章和书形容成“肤浅”,持心不再公正,一切在对他人的讨厌中左右着自己的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令布鲁克教授津津乐道的还是赖利的私生活。布鲁克教授把时间用来谈论别人的不忠,和妻子一起投身在男女情爱的话题上,让他感到欣慰。“即过了十六年,他们仍然相爱”。欣慰的感觉适合于用来说明布鲁克教授内心的一丝不满。布鲁克教授相信赖利的私生活不检点,在和妻子谈论时,他希望得到妻子的支持。妻子的单纯和大度压住了布鲁克教授对事实的猜测,尽管他有所触动,却不甚满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妻子一如既往的单纯,同生活紧张起来的布鲁克教授无法在家里建立一条和自己的认识一致的同盟战线,便把绷得太紧的神经继续作用在本该轻松对待的生活里。他想努力当个好人,让自己循规蹈矩。这般刻意让布鲁克教授往好人层面的发展太容易了点,以至于他和别人的关系搞得一团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人的行为被布鲁克教授赋予了崇高的意义。他拒绝给一个四年多没有出版过任何著作的女人一份终身教职的工作机会;只用了不多的话就反驳了年轻学者艾博特长篇大论的激昂演说,使后者华而不实的学术观点没有得到学界的赞同并通过。布鲁克教授对一种纯粹性的维护充满了道德洁癖,那体现出大学教授特有的无情。可这种体现之后呢?泛化的空虚依旧会让布鲁克教授不自在,当他看见一个学界同仁和比她年轻的多的丈夫年龄上的差距时,“他很快就溜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同仁相比,布鲁克教授没有别人活得轻松,他还讨厌同样活得轻松的赖利,这是如何开始的,不得而知,总之,布鲁克教授维持住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在内心所感到的压力陡然升高的状态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克教授邂逅鲁思,绝对不是什么迟来的因缘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而是一种令人舒出一口大气的时机终于来临了。终于有个女人,以崇拜者的面目和布鲁克教授搭上了话。这给了布鲁克教授未曾有过的体验,他仍然神经紧张,可还是想把鲁思身上飘来的薰衣草型香水味吸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祟高的思想容易产生古板的认知,有着这种认知的布鲁克教授对鲁思的文学观放不下身段去全盘接受。那是大众化的文学观,极尽煽情之能事的同时追求表面的浮华,过于堆砌词藻,华丽的只剩下无病呻吟的皮囊。鲁思对它们深以为然,布鲁克教授则感受到躲不掉的苦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思却不会让人产生苦恼。在乔治爵爷酒吧,布鲁克教授注意到旁边桌子上的两个男人盯着鲁思看。“他们大概以为她是他的妻子,他看得出他们希望自己是他”。有一个崇拜者主动接近自己,这个人还是年轻的女人,布鲁克教授在其面前有意地收敛自己专业的眼光也就毫不为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克教授的眼光流淌出难得的温柔,他在用知性的方式看待被鲁思视为天人的诗人及其作品。迪龙的诗作布鲁克教授读过,神秘的光环之下是一首首平庸的诗篇。鲁思崇拜迪龙,就像她同时崇拜布鲁克教授那样情感炽烈。布鲁克教授耐心地顺着鲁思,他没有玩弄自己的崇拜者,是崇拜者炽烈的情感让他震惊于这个愉快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克教授的生命里,愉快的时刻难得一见。“‘生活,’布鲁克说,‘并非总是能振奋人心啊。’”和鲁思聊到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鲁思把它看成一部垃圾,随后引出了布鲁克教授的感慨。感慨中的沉重映照出布鲁克教授平常那沉闷的生活。生活沉闷,所透视出的个人精神才有着朝艰深、晦涩的方向寻觅真知的轨迹。鲁思的生活并不沉闷,在于她不会让自己去想起伤心的事。她会去想美丽的事物,读关于星星和动物的故事。那些故事浅薄,寓意单纯,然而,正是浅薄、单纯的故事让人变得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很美丽。’布鲁克说。”那不是一句恭维,那是真话。布鲁克教授看见了一个美丽的灵魂,它安放在一具认真生活的躯体内。鲁思,这个灵魂与外表双美皆具的女人,融化了布鲁克教授同生活对立的紧张心绪。布鲁克教授感到愉快了。“只要能打开心扉,我们就会更加美丽”。随着紧张感的消除,布鲁克教授生活中的这一章节已经结束。鲁思的出现起到了调剂情感的作用,没有什么出轨,只是一场轻松的闲聊,那些浅到极致的文学话题给学养深厚的布鲁克教授带去了一份轻盈。布鲁克教授又能够在轻盈中同生活相拥,因为他恢复了以往的热情和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8.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