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偷得浮生半日闲,去高楼地赖戴社长茶庄品他的娥尖红茶。社长热情迎客,投茶、冲茶。茶室倾刻茶香四溢,看茶:汤亮,品茶:味厚,不负高山有好茶。社长介绍此款茶为龙泉坊间娄明标大师手工而制,堪为佳品。</p><p class="ql-block">品着茶,便想认知传说中的娄大师。去一趟龙泉,从瓯江下游到瓯江上游只需一盏茶的时空。见到娄师傅,高高瘦瘦的身材,满头白发,已是花甲之年。确实有大师的范。和娄师傅聊起光阴里的故事,让我感知了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娄师傅注定为茶而生,十三岁便入了行,在那动荡的年代他遇到了人生的贵人,他不知道师傅的名和姓,只知道他的代码151号,娄师傅注定忘不了,是他教会了他识茶和制茶。年少不知人间事,年长已不知曲中人,但娄明标在心中始终记得。后来他去供销站参加工作,负责收茶叶,择一事便终一生。</p> <p class="ql-block">龙泉的山山水水蕴育了高山好茶,为了不负天物。他发心开始四处游走学艺,从龙泉出发,初始在漳州学茶,再去云南学滇红,又去学潽耳技艺,最后到武夷山问茶。在武夷山的一座庙宇里他遇到了世外茶人,潜心学习,渐入佳境,离开禅院后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知古而创新,分青、萎凋,揉捻、发酵、初焙第工艺既有传统又打破传统。好多学院派茶博士都不认同,但事实证明娄师傅的茶在市场上还是被认可的。在龙泉坊间被冠以“茶痴”。</p> <p class="ql-block">制茶是一门手艺活,守正初心才能做好茶,茶如人生,千变万化。阳光,雨露,早晨,黄昏。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娄师傅说着说着就幸福的笑了,他从武夷山走出禅院就已经悟道了“禅茶一味”的道理,并一直在这条路上向前走着,走着。</p> <p class="ql-block">路上行走着两个人:戴社长和娄师傅。一个在瓯江头一个在瓯江尾,共饮一杯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