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摄影/美篇号1665030 <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傍晚,我们一行沿着九曲溪畔前去拍玉女峰,走到这条石头铺面小路的尽头,看到大王峰山下绿树掩映着一座“止止庵”。怪异的名称让人对此庵匾不禁打量片刻!原以为是佛教的尼姑庵,可见到山门上的两个门神,才知道是道教的道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止止庵已有1700多年历史,始于晋朝,盛于明清。南宋著名道士、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曾在此担任住持。白玉蟾撰有《止止庵记》,描述了他的生活乐趣:“云寒玉洞,烟锁琼林。紫桧封丹,清泉浣玉。铁笛一声,群仙交集。螺杯三饮,步虚冷冷。青草青,百鸟吟。亦可棋,亦可琴。有酒可对景,无诗自吟心。神仙渺茫在何许?盖武夷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p> 武夷山除了儒门闽学特别辉煌外,武夷山的道教佛教之盛也颇为可观。在武夷山道教的历史非常悠久,彭祖、武夷君等神仙传说,都具有道教的色彩。所谓“武夷山上有仙灵”、“三三六六疑道语”,可以说整个武夷山都笼罩在道教的氛围中。但直至晋代才有正规的道教宫观,留存至今的一座晋代道院位于大王峰下水光石后,名为止止庵。 自晋至唐宋,止止庵盛况空前,多有名道在此修炼,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曾住持此庵的白玉蟾。白玉蟾有文才,著述丰富,是宋代道教南宗五祖之一。他的门下形成较大教团,徒众甚盛,影响深广。明清以后,止止庵逐渐衰落,民国三十年曾一度改为“墨三图书馆”(墨三是曾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顾祝同的表字),后来进一步圮废,如今只剩有遗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20世纪初,经有关部门同意在原址上重新建造山门、易经阁、祖师殿、钟亭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据悉中国道教有三十六洞天,武夷山被列为第十六洞天,就在这止止庵。这个庵名取于“止其所止,止观止念”之义,我们当天看到的是1994年重建的止止庵。</p> 景地文字介绍选用网络改写,谨向原作者致敬! 照片拍摄时间:2011年10月29日。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