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川鄂皖之三:“擎天一柱”天柱山和“三矶之首”采石矶

蓝鹰草根旅行家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晴,28~38度,武汉到潜山,海拔53米。</p><p class="ql-block">下午1点开车离开武汉,277公里,过路费145元,下午五点到安徽潜山县,住皖城假日宾馆,3星级,标间134元,房间和设施都还可以,就是整个宾馆充满一股不好闻的味道。后院停车场很大,宾馆在两条大马路的交叉口,出行很方便,周边也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8月23日,星期五,晴到阵雨,26到36度,潜山县到马鞍山,海拔19米。</p><p class="ql-block">早上免费自助餐,标准不高,加一个人只要15元,还算可以。</p> <p class="ql-block">10点到天柱山,18公里,半个小时,海拔420米。</p><p class="ql-block">天柱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大量花岗岩巨石受重力作用等因素影响,从花岗岩山体崩塌滚落后堆积在谷,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形成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丛林”和“石头宫殿”。</p> <p class="ql-block">有多条游览路线,我俩走高级路线:30元乘环保车到大龙窝索道下站,上行索道80元到上站,经过振衣岗、高奔台、高隐亭、神秘谷、天池峰1410米、青龙背、炼丹湖,再回到振衣岗,乘索道下山,再乘环保车返回大门口,这条路线大约需要5到6小时。</p> <p class="ql-block">“象鼻石”:花岗岩巨石受节理切割裂解后的残余部分,在流水, 冰雪的侵蚀和雕凿下形成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 “象鼻” 根部为两组节理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通天谷”:数十块大小不一的花岗岩块相互堆叠,形成天然的石门、石厅、石洞。 因为这里向上通往天柱峰, 故名“通天谷”。它是花岗岩经风化、崩塌、堆积形成的崩积洞。</p> <p class="ql-block">“飞来”群峰: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丛景观。这种花岗岩的节理分布比较密集,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三台峰、 飞来峰、衔珠峰及"金鸡唱皖”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其特征是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天柱山西关群峰垂直节理非常发育, 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节理面逐渐增大,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丽景观,峰柱丛生,峰墙高耸,远看似古堡巍立。</p> <p class="ql-block">“高隐亭”:是通天谷和神秘谷的分界点,旁边怪石嶙峋。在这里小憩片刻,观赏一下周边的美景,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神密谷”:天柱山奇景之一,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谷地,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福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分为四宫(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五十七小穴,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推测,崩塌是由地震和重力等相关因素引起。</p> <p class="ql-block">“皖公神像”:春秋时期,天柱山地区曾是古皖国的封地。 皖伯大夫,贤明德政,被后人尊为“皖公”。这方石相鼻眼轮廓分明,威慈相济,形态逼真,故称此石为皖公神相。 它是花岗岩风化剥蚀而成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奇松群”:松石相映,浑然天成,是天柱山主峰景区的主要特色之一。黄山松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严寒、干旱、贫瘠、强风、暴雪等严峻环境,使其可以在怪石嶙峋的缝隙间傲然挺拔。每每山石秀丽之处,也是奇松斗艳之时。天柱山的奇松怪石,以此处最为集中,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是大自然赋予天柱山的绝佳馈赠。</p> <p class="ql-block">“石瀑”:滴水穿石,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现象。当大气降水时,雨水汇聚或雾气凝聚形成的线状水流,自岩石的顶面向下流淌,岩石已风化疏松的部分被流水侵蚀脱落,形成横断面呈“U”型的流水侵蚀沟,即石槽。它们紧密排列,远望如瀑布下泻,故名石瀑。这是大自然几千年来锲而不舍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大象吸水”:这块花岗岩巨石形状酷似大象伸着鼻子吸水,它是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并受到流水、冰雪等侵蚀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三月鸟”:正前方巨崖腰间的树丛中,巨石隐窝其间,似恋窝之鸟,又似灰鸽抱窝,俗称鸽子下蛋。</p> <p class="ql-block">龙宫内有奇松异木,尤其是鱼鳞木、香榧树、天女花等珍稀植物与姿态各异的黄山松共同形成了谷内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誉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天宫”是神秘谷中最高、最后的一个宫殿,奇险无比。</p> <p class="ql-block">“石头也会平衡术”:花岗岩沿水平节理风化坍塌之后留下的残余岩块, “悬立” 于母岩之上,看似风生石动,实则平衡有术,故名“风动石”。是岩石经差异风化和剥蚀而成的,节理少、难风化岩石留存下</p><p class="ql-block">来,而压于其下节理多、易风化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而去。</p> <p class="ql-block">“飞来峰”是天柱山第三高峰,峰顶巨石如盖,如天外飞来,故称为“飞来石”,峰因石名。其实,“飞来石”并非飞来,而是岩石原地自然风化残留部分。飞来峰的峰面受到花岗岩席状节理的控制,形成穹状峰。</p> <p class="ql-block">“天池峰”为天柱山第二高峰,因峰顶有天池得名。天池峰为脊状峰,峰顶巨石被东西向节理劈开两道裂缝,上架条石,名试心桥,又名渡仙桥,俗语谓“人到桥头皆是仙”。天池外侧壁立千仞,称试心崖。据道家言传,会真之前,须先到此崖试心。</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是天柱山最高峰,海拔1489.8米,由于峰体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形成峰体的岩石是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其垂直节理和斜节理分布比较密集,且彼此交切, 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导致了岩体破碎、崩塌,形成了中间直立、四面嶙峋峭拔的柱状峰。白居易赞为“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线:天池峰460m米→青龙背→823m西关寨→694m五指峰→48米甘露泉→480炼丹湖→1137米回到大龙窝索道上站。</p> <p class="ql-block">“双乳石”是花岗岩被节理切割后经差异风化而成的。 其底座相连,两侧丰挺,轮廓分明,曲线优美,妙趣天成,尽显母亲的柔美和光辉。与总关寨的阳元石和阴元石遥相呼应,被奉为“生命的图腾” 。</p> <p class="ql-block">“拜岳台”:是古代帝王祭拜南岳之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设台拜祭,封天柱山为“南岳”。拜岳台上镂有“阴阳太极图”图案,底座形状寓意天圆地方,底座上的每圈石块都是九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天元石”:这块花岗岩巨石硕大浑圆,孤立超群, 下部无根,与东北面天柱峰相隔一条深深峡谷。此花岗岩块沿节理风化而脱离母体立,如今其母体已夷为碎石。</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旧名石门洞,是由几块花岗岩巨石交叠而成的洞穴。洞内十分开阔,有石凳、石灶、石床等,安放有序,可炊可憩。北宋御史大夫李柬之曾在这里留宿,并在洞前石壁上留下“大宋李柬之宿”六字石刻,所以此洞又称“柬之洞”。</p> <p class="ql-block">“青龙背”:自天柱峰东南蜿蜒而来,两侧为断层形成的山谷。谷底风起云涌,峰峦时隐时现,如飞龙在天,故名青龙背。是由断层切割加上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脊状峰。</p> <p class="ql-block">“争秀台”:天柱山是绿色植物库,野生植物物种达1650多种,生态环境极佳,由此台可饱揽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山色。凭栏眺望。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独具特色。从山脚依次而上,形成了垂直带状分布的植物群落。奇木竞秀绿树葱笼,山花烂漫,如墨泼彩染,尽收眼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赞曰:“玉光白橘香争秀,金翠佳连蕊斗开”。此台故名“争秀台”。</p> <p class="ql-block">“蟾蛛石”:此花岗岩块因形状酷似“蟾”,而得名为“蟾蛛石”。它是白垩纪(距今1.28亿年)花岗岩沿一系列近水平节理风化,并遭受侵蚀作用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潜龙窟”:由花岗岩的垂直节理受风化侵蚀而成,峡谷两侧巨石壁立千仞,中开一缝如游龙入宫,故名潜龙窟。游道盘旋之下共102级台阶,若明若暗,别有洞天。 唐代诗人曹松诗云:“月将河汉随崖转, 僧与龙蛇共窟眠”。</p> <p class="ql-block">“朝天阶”:寓意向天朝拜的意境,象征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更高境界的向往。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地理特征,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鼓励人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不断攀登。</p> <p class="ql-block">“万笏朝天”:由此远眺以天柱峰为主体的西关群峰,可见峻峭的花岗岩巨石朝天而立, 仿佛古代朝堂上大臣朝见天子时手持的狭长笏板。右侧的孤峰就是天柱峰, </p><p class="ql-block">远望如天子一般,故名“万笏朝天”。此处花岗岩的垂直节理把岩体切割成直立的板状或柱状,在风化作用下岩石进一步沿节理裂开,并受重力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和倾斜。</p> <p class="ql-block">“西关寨”:由石级、寨垛、石墙构成,左山壁崖为径,乌道一线,右山合谷为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奇险无比,保守无虞”。</p> <p class="ql-block">“七星池”:在花岗岩表面形成的七个大小不等的凹坑,排列如北斗七星,俗称七星池。这些天然坑穴为一种常见的花岗岩风化坑, 是由于岩石顶面矿物脱落后的小坑,在雨水冲刷及冰雪冻胀作用下逐渐加深加大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抱翠亭”:寓意拥抱自然之美,翠色满园。可以俯瞰深谷中的万亩竹海,这些竹子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海洋,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也是观赏莲花峰、青龙背等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石蛋”:巨石开裂,一分为二,开裂边缘露出“石蛋”,直径约1米与母体岩石有色差, “蛋白蛋黄”隐约可辨。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登仙峰”:传说道家得道高人许真人登此峰成仙,故名。山崖上密集分布的斜节理,使山崖看起来如打开的折扇,故又称叫扇子崖。形成峰体的岩石是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鹰嘴石”:位于莲花峰东侧鹰子崖上,一石高出,形如钩状鹰嘴。这是由于花岗岩水平与垂直节理发育,在岩石暴露地表后长期受温差冰冻等影响,发生球状风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南山八卦阵”:是一处花岗岩崩塌堆叠形成的崩塌堆积洞穴,分为三层四门,错综复杂,犹如迷宫,故称“南山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五指峰”:峰顶花岗岩巨石垂直裂开几道巨缝,极似一只巨掌张开五指,故称五指峰,这是花岗岩沿垂直节理风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挂印峰”:山峰顶部雄踞一石,体量巨大,方正如印,称为“挂印峰”。其东侧另有一石,此石南面有三道平行直立凹槽,如同拳面,食指、虎口俱备,酷似拳头,故名“仙拳石”。这是花岗岩节理发育、风化及剥蚀形成的景观杰作。</p> <p class="ql-block">“岳云山馆遗址”:乌以风是天柱山的第一代开发者,曾撰写《天柱山志》,填补了天柱山历史上无志书的空白,为宣传和开发天柱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42年与范苑声等七人筹资建砖房五间,供游客登山休憩。 1949年部分建筑损毁后完全坍塌, 遗址尚存,前为帅印石,下有甘露泉。</p> <p class="ql-block">“炼丹湖”:水面面积为34亩,蓄水量8万立方米,坝高13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p> <p class="ql-block">“炼丹台”:北面有一崖,岩石峥嵘,横卧如麒麟,崖旁有一洞,洞前置一八卦石台,相传是东汉末年左慈炼丹之处,“潜阳十景”中的“丹灶苍烟”就在这一带。</p> <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走栈道到大龙窝索道站,因将下雷雨,索道停开。很后悔不经意间绕道了炼丹湖。还好,索道站抢在下雨天前,又开始买票把我们送到了山下,半路上雨就下大了。下山索道60元,加上行80元,环保车30元,共170元,大大超过门票的130元,非常不合理,索道和环保车的定价,没人监督,已成为一个通病。停车费按小时收,共计28元。</p> <p class="ql-block">15点半开车离开天柱山,263公里,过路费141元,3亇半小时到马鞍山,住影都雨山湖宾馆,4星级宾馆,又去申请了五钻酒店,标记都挂在大堂里。标间158元,还给升级了高层湖景房,没施齐全,有冰箱,保险箱和大浴缸,装饰也很好。华东三省一市的宾馆卷得真厉害,这亇价钱在偏远景区连最简陋的居民都租不到。</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星期六,晴,27~36度,马鞍山到上海。</p><p class="ql-block">早上免费的自助早餐十分丰富,中西食品及水果都有,还有现点的馄饨和面条。</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到马路对面的雨山湖公园,湖面很大,免费的,没有围墙。</p> <p class="ql-block">宾馆旁边还有一个小公园,景色也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9点到采石矶,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68元。</p><p class="ql-block">采石矶,总面积3.9平方公里,海拔154米。是长江城陵矶、燕子矶等三矶之首,以其险峻的山势、绮丽的风光和众多的古迹而闻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采石矶更加充满了诗意和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20元乘环保车到太白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建年最早、建制规模最大的纪念李白建筑。面临长江,背靠翠螺山麓,是采石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楼内藏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供游客观赏。</p><p class="ql-block">后面的谪仙园‌,围绕李白在安徽当涂和采石的故事展开,通过雕塑等表现手法展现李白的质朴人格和文学成就。</p> <p class="ql-block">“李白坐像”:高1.2米,宽0.80米,材质为楠木,由中国历史博物馆雕刻厂制作而成。此像李白右手执杯,左手后撑,仰望前方,表现出诗人月下独酌时的洒脱神情以及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李白的死因,有在采石矶溺江之说,在这里建有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30元乘索道到三台阁,始建于1642,明光禄少卿曹履吉捐资兴建。后毁于兵灾,现阁为1999年重建,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阁高五层,约30米。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为其撰写《三台阁题记》:“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p><p class="ql-block">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跳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壮美的山水景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三元洞的沿江栈道在维修,只能跳过这一段,从另外一条小路下山。</p><p class="ql-block">“蜗牛尾”是沿江栈道的最北端,因巨壁突出于江面形似蜗牛的尾巴,同时又是采石</p><p class="ql-block">矶的矶尾而得名。江水奔流,气势壮观,堪可称险。</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回到大门口,雨中的水杉尤其漂亮。4个小时内停车费只需4元,这样便宜的已经很少了。</p><p class="ql-block">开车331公里,过路费154元,服务区休息两次,5亇小时回到上海。</p><p class="ql-block">这次从成都返回上海,8天游玩8亇景区,基本上半天开车半天旅游,共开车2300公里,油费1400元,过路费1100元。(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