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黄土魂 鼓声震天寰

火烧云

<p class="ql-block">  将携带的挎包塞满,看窗外幽暗的天空变得明亮了,一阵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古城上空,悠扬的报时钟声,让刚刚苏醒的城市顿然有了活力和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94年8月末,古城的一个清晨。当报话大楼的钟声响过六下,余音尚在城市上空萦绕,我恰好走在电讯大楼下面,向北望去,三百米外一座高耸的电视转播塔,那是位于光辉巷的省电视台,大院里一辆吉普车已经准备妥当,即将出发。</p> <p class="ql-block">  七时许,车子由北大街出北城门,一路北上,目的地是陕北安塞县。</p><p class="ql-block"> 此行有四人,我和李兄坐在后排,我俩算是合作过多次的朋友。坐在副驾的大个子助理摄像小陈,扛机子,打灯光少不了他的身影。开车的小伙肤色黝黑,不善言语,李兄介绍说,他是才分到台里的武警干事小王。看他一身戎装,开车得那个猛劲,感觉是个狠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个判断后来得以验证,两年后的一次重大活动要求航拍,这小伙自告奋勇登上直升机,将自己捆绑在机仓门口,怀抱摄像机飞了十几分钟,一下成了省台航拍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听说,这几天安塞县甚是热闹,筹备已久的农民艺术节明天揭幕,这是该县展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更是弘扬黄土高原传统文化的大舞台,这些具有民俗文化和浓郁黄土风情的内容和题材,颇受国家及各地电视台的关注,当然是广大观众青睐有加的热点。电视台国际部拟拍摄一部专题片,作为交换节目,将于国庆节期间对外播出,我们此行的任务实在不轻松。</p> <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的初秋,天空明澈的像蓝宝石,暖阳泼洒在丘陵土坎上,远处几行沙柳拖曳出长长的绿荫。</p><p class="ql-block"> 县城边上的露天体育场里人声鼎沸,县里的大型集会活动都在这个简陋的场地进行。农民艺术节主会场上,彩旗飘飘,锣鼓喧鸣,场地中间有不同的方阵队列,开幕仪式十分隆重,县里五大班子领导,以及有关代表悉数在主席台就坐。</p> <p class="ql-block"> 大会按议程进行着,我在老远朝前看,大会主席台怎么摆设在房顶上?我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运动场地边上的一排平房,屋顶上用大石板铺设成平面,十来间连在一起,浑然成了长方形的大平台,两边都有上下的楼梯,这排房子的后墙外就是县城的主干道。作为体育场内唯一的建筑,平时它是体育场的办公室及器材库房等,有大型会议和活动,就是现成的主席台,其功能真可谓简易多用。</p><p class="ql-block"> 开幕式最后一項,参展方队沿街大巡游,此时,主席台上的人转过身,就变成了居高临下的观礼台,大街上的盛况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巡游队伍以彩旗方阵为首,身着校服的学生们抖擞花朵,步履齐整;一袭红袄的女子腰鼓队,踏着鼓点婀娜轻盈;头扎白羊肚帕帕的汉子们,打起腰鼓真叫威猛豪放;华丽盛装的秧歌队伍,扭动舞姿令人眼花缭乱,还有民俗旱船以及化装表演等,长长的队伍如同舞动的游龙缓慢的行进着。</p> <p class="ql-block">  锣鼓声震耳欲聋,却不能遮盖沿街摊贩的吆喝声。不知你留意过没有,在农村乡镇,但凡有大型活动,那些流动摊贩们会最先行动,有的还跨越地市远道而来,为了能占据一个有利位置,不得不佩服这些买卖人的嗅觉,及其捕捉商机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县城街道像是过年那样喧嚷热闹,周边乡村的人一大早就结伴出行,人流如潮水不断地涌进县城,街两旁围观的人们沉㓎在欢笑愉悦的氛围中,这无疑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狂欢佳节。</p> <p class="ql-block"> 拍摄忙碌了一上午,回到招待所已经一点多钟,饥肠辘辘的我们在餐桌上有些迫不及待,县里两个陪坐的干部不停的推演着陕北独特的酒桌规矩,热情的让人招架不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陕北人淳朴豪爽,受草原文化的影响,男人都能喝酒,粗犷的气质在酒桌上更加鲜明。陕北人喝起酒来游戏花样忒多,招待所里就餐划拳动静太大,吹牛比点数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玩法,也是比较文雅的酒场游戏,小瓷碗中投入三个骰子,摇一摇,比叫点子,其虚实难以琢磨。面前的酒杯比拇指稍大些,谁都不会介意,让人不带有甚戒备的。</p><p class="ql-block"> 酒桌上开始轮番打通关,随着猜迷、叫好一声高过一声,争强好胜的心劲被激发了,浓烈的酒精很快融化了心底防范的大堤,一个接一个坐庄,一轮又一轮傲战,就这种喝法,不知不觉的上了头。陕北的待客之道,一定要让人喝的酩酊大醉才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  我摇摇晃晃的歪倒在床上,呼呼睡去。睁眼已经晚上八点多钟,忽然想起剧场有赛民歌的汇演活动,慌忙抹了一把脸就出门。</p><p class="ql-block"> 招待所离县剧场不远,老式剧场里长条木椅都满员了,后面的空间也全都站着人,我只得挤在人堆里翘首前看,离舞台太远,参赛选手啥模样也没看清,只能靠耳朵听。这时,民歌比赛也临近了尾声,中年农民歌手的一曲《三十里铺》,歌声高亢,回音悠扬,这样近距离聆听乡土歌手清音歌唱,没有音乐伴奏,没有修饰包装,原汁原味的陕北味道,带着淳朴的黄土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上台的是个扎着長辮的小女子,她演唱的《赶牲灵》带有浓郁的黄土气息,她的声音清澈明亮,宛若不加雕琢的天籁之音,这种原生态的嗓音极具穿透力,直撞胸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说,这个陕北女娃娃曾代表安塞县去北京参加了农民歌手大赛。十多年后,这女子踏上星光大道的舞台,一举成名,成为知名的陕北民歌专业歌星。</p> <p class="ql-block"> 陕北人好面子,办事讲排场,有省电视台来边远的山区拍摄,机遇太难得,县里领导那是高度的重视,岂能放过在电视上露脸的这等美事,听说他们特地从油田借来两台好车,配合工作也是十分到位了。据道听途说,官场有个不成文的生存法则,为官一任,不可或缺三件事:一是电视上有影,二是报纸上有名,再就是广播里有声。所以,若能在媒体上时常露脸的,仕途必然会一路高走。</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三辆车依贯出城,不久驶入山卯间跌宕的土路上。县委书记乘坐的丰田皇冠车打头,其后是县长坐的福特天霸,这两台进口车马力大,减震好,跑得飞快,扬起黄土似拖着长尾的狼烟。我们这台破吉普平时刨个泥坑还凑合,车提速太慢,再加上四处漏风,跟在后面唯有吃土的份了。这还好说,要命的是,车子减震太硬,人坐在里面如簸箕里的豆子颠高跌落,屁股根本贴不到座位上。</p><p class="ql-block"> 我冲着司机小王呐喊:车不散架,人也日塌咧!这哪还有心思看高原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安塞县域属于典型的“七沟八梁“丘陵地貌。历年的过度开垦耕种,加重了水土流失,黄天厚土变成了沟壑纵横,山上几乎成光秃秃的土丘陵,沟里满都是乱石头。</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陕北开始封山育林,以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有省上来的科技人员指导与示范,在几个示范点推广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发展烟、羊、果、草主导产业,已经初见成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茶坊村,目睹了阶梯式生态治理带来的明显改变,山上有绿树,坡上挂红果,山下搞种植, 林草植被覆盖度超过了80%以上。</p><p class="ql-block"> 让人惊奇的是,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上,竟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农业大棚设施,棚内蔬菜绿翠鲜嫩,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自九十年代初,从山东寿光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以来,安塞的大棚菜以规模大、起点高而成效显著,已经发展成为陕北地区设施农业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区,为满足延安城区,以及油田几万员工的生活需要提供基本保障。该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和“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p> <p class="ql-block">  去年春节前夕,杨家沟村村民杨文宝,用大棚黄瓜卖得的1000多元换回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轰动了四邻八乡。当年有20多户菜农靠试种大棚菜都发了家,相继成了“万元户”。</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县城南面一处平缓的川地,安塞腰鼓拍摄即将开始。条件所限,我们没有高杆摇臂架,就在场地边上支起木梯子,爬上去抱着摄像机推拉摇移镜头,以广角的视野,获取腰鼓表演大场面的震撼效果。另一台摄像机为移动机位,低角度近距离拍摄舞者的英姿神态。</p> <p class="ql-block">  古时的安塞,即指安定边塞的意思。相传,秦汉时期,守卫长城的将士手握刀枪,腰间还别着个小鼓,用来击鼓为号,既可传递信息,也可鼓舞士气。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个随身携带的小鼓,又融合了舞蹈、武术、打击乐等多种民间艺术,过去多祭祀神灵,近代更多为祈福节庆的活动,成为黄土高原上传统的汉族民间舞蹈。</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形式,完美展现了人、鼓合一的境界,人借鼓势,鼓助人威,它以粗狂而雄浑的风格与民情民风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陕北民众的彪悍而朴实的个性特征,其奔放的舞姿,酣畅的动作别具艺术魅力,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鼓。“ 2006年5月,安塞腰鼓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蓝天如洗,大地苍莽。远方的圪梁梁上飘来一片浮云,一阵疾风带来了铿锵的脚步声,逐渐的近了,那是一群身着白衫,头裹白羊肚手巾的陕北汉子,迈着雄健的步伐有力的跺着大地,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力挽狂澜不惊。咚!当挥舞着的鼓槌击打贴身腰鼓时,世界沉寂于片刻宁静,仿佛一种力量在蓄势待发。</p> <p class="ql-block">  咚,咚咚...看,风起缨飞,汉子们手中鼓槌连带的红绸,如天空一道道彩虹,随着无数个鼓槌的落下,似火石撞击,迸发出炽热的激情。急促的鼓点响起,如同万马奔腾,将士们奋力呐喊冲锋。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气势,这是一种撼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些陕北汉子舞动着身姿,动作刚柔舒展,酷若雄鹰展翅于天际翱翔,又好似蛟龙出海翻起波涛浪涌。他们以身体之力量展示生命的活力,他们以欢腾跳跃演绎着威猛狂放的性情,他们用节奏不同的鼓声述说着沧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根植于厚重的黄土地,是陕北人民与神灵对话的崇高形态,蕴含着千年华夏文明的魂韵,这是力与美的艺术盛宴,更是人们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冀的心情表露。</p> <p class="ql-block">  隆隆的鼓声,合着信天游的旋律,在高原上回荡,让人心潮澎湃呀,那是陕北人民唱给黄土地的一往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