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遗世的经曲

叶如茵

<p class="ql-block">趁着暑假还末结束,我们慕名探访了开平碉楼,首先来到碉楼最为集中的村落一一塘口镇自力村。从高速下来,绕田垅荷塘,穿茂林修竹,走进这个被誉为广东最美的村落。只见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广袤原野之上,那充满欧美风情的碉楼,与中国南方青砖土墙的农舍,自然而然地交合在一起,凝成了一抹中西合璧、寥廓澄明的古朴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小车在乡村上缓缓行驶,一路上见得最多的是牌坊。几乎每一个小镇和村落都有一座造型古朴、飞檐琉瓦的门楼,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冷眼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整个疏落的乡村被这份沉凝古朴衬得愈发静谧祥宁。缓流的潭江如一条翡绿的缎带,波光如镜,间或一两声鸡犬相闻,三两头水牛甩着尾巴悠闲吃草的场景让人有一种错觉,恍若自己置身世外桃源,不染尘埃。</p> <p class="ql-block">走进自力村,恍如走进了中世纪异国他乡的风景画卷,满眼都是欧洲古典式风格的各种建筑,随处可见古希腊的柱廊、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的山花、拜占庭的圆型穹顶和伊斯兰的花瓣拱券。自力村的碉楼,外形不拘程式,风格别开生面,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了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楼高一般为四至六层,窗扉狭小,外有进口的厚钢板,内有粗大的铁栅栏,最里一层才是玻璃窗。楼顶层的四角,有一个凸出来的半圆形的角堡,俗称“燕子窝”,其底部布有枪眼,可以窥视楼下的匪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碉楼,与外观的警备意识相反,屋里的一切却是一派安居祥瑞的景象。围墙之内,主楼之外一字列开着灶间、食厅等平房,虽久无烟火,但也可想像出人丁兴旺时的迹象。进入主楼,每层都有小客厅和三四个房间,房间里雕床妆镜衣橱一应俱全,纯粹的中式古典摆设。而厅里墙上的玻璃镜框内陈列着屋主那些年代久远的家庭合照,虽然岁月在各式物体上朦上了古铜色的色彩,却不显凄清之意,反是让人想起了四代同堂式的热闹和儿孝孙贤的安乐场面。甚至在恍惚间,我回到了奶奶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在自力村,能与铭石楼齐名的是云幻楼。它建于一九二一年,高五层,造型和装饰如檐角、浮雕、回廊、石柱、小门等,全属西洋的风格流派,但楼内的陈列摆设却完全是中国南方农家的景象,真可谓是中西文化融洽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站在楼顶,眼前的自力村尽收眼底,翠竹掩映下的一幢幢青砖灰瓦民房坐落有致,古朴自然,袅袅升起的淡淡炊烟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整个村庄呈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溪流、水塘、稻田、翠竹杂处其间,如同诗意无限的田园农耕画,而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起身腾飞的白鹭让绿色海洋平添了几分生动。恍然间,我似乎触到“开平碉楼”的内心,地势平坦,一遇洪涝,无处可避,而状如碉堡、以钢筋水泥铸造的碉楼,可为当地民众提供一处可居住、可防涝、可抗匪的安稳所在,让他们安然走过夏的火热、秋的寂寥、冬的荒芜,迎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踯躅在村中阡陌小径上,仰望随处可见的高大寂寥的碉楼,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历经时光的侵蚀,一些失修的碉楼,如今墙体斑驳陆离,门窗锈渍重重,人去楼空,台阶生苔,颇显苍凉凋败,但依稀还可寻觅当年的风光。碉楼中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积尘的旧家具,牵引着我去聆听悲喜交融的沧桑往事,去解读水火交织的世态民情。墙上那一幅幅画面,那一件件实物,那一段段故事,向世人诉说着海外华工的艰难困苦,诉说着留守侨眷的幽怨哀叹,也昭示着碉楼曾经的刀光剑影,让我窥见碉楼它表面风光下所遮掩的孤独和悲凉。</p> <p class="ql-block">离开自力村,我仍在回首,时光剥落了它的外墙,把它带入了暮年,但它仍然不离不弃地守候在它最信赖的土地上,淡然、安静地见证那草木枯荣、时代变迁,神态自若地享受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美妙。</p><p class="ql-block">前往立园的途中,竹海茫茫,郁郁葱葱,各种独体碉楼遍布其中,有土夯的黄土楼,有石板砌成的石楼,有钢筋水泥的洋楼,有的建在大户人家的庄园里,有的建在荷塘边、田野里、有的依山傍水,有的隐藏竹林,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混杂在民居中,有楼有庐,华侨们把西方的建筑艺术带回了家乡,建成的碉楼即有中国的传统样式,也有巴罗克式的、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拜占庭式的,风格迥异,不胜枚举。望着车窗外那一幅幅清新优美的水墨画,我忽然觉得,那一碉一庐,一石一瓦,无不凝聚了海外华侨的心血,无不体现了他们浓郁的中国情结,无论他们在那里,他们的心在这里,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的魂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穿过书法家吴道熔于民国二十三年书写的“立园”正门,沿运河回廊西行约百米,便进入别墅区。一脚踏入立园,如同进入了散发着水墨清韵的梦里江南。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院内布置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曲径通幽,古木森森,园中有园,景中有景。</p><p class="ql-block"> “泮立”、“泮文”、“毓培”等几幢华丽壮观的别墅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别具中国殿堂古风。其楼顶按中国古代明清“重檐”式建筑,阳光穿透绿色琉璃瓦,为这些精致华美的建筑镀上幻梦色彩。室内地面和楼梯皆铺彩色意大利石,六十多年风雨过去仍光彩照人,此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室内设计高雅舒适,古香古色。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且雕艺精湛,构图别出心裁。每一层都装置西式壁炉,结合中式灯饰、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或红木台椅,既显得古朴雅重,又不失浪漫主义色彩。</p><p class="ql-block"> 整个立园不但在建筑上构图独异,所种植的花木也精巧、新颖。园内遍栽名花异草、各种风景树、材用树、果木树等,其品类的珍贵和繁多及奇巧合理的布局让人目不暇接。数十载风雨过去,而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翠挹亭阁,满园锦绣,花香鸟语,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回返的旅程,自力村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精巧别致的碉楼群以及独具岭南气息和魅力的田园乡村,如同一帧泼墨写意的水粉,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卷轴里。当我们依依回望,那一座座染满烟尘的绝美建筑群,如英雄迟暮,虎躯犹在,雄风犹存,但却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和历史的车轮,最终化作一本遗世的经典,在我们身后合上它雄浑深沉的扉页,以冷凝孑然的姿态,供后人细细品鉴和翻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