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江春海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2254547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凯鲁万,阿拉伯语"军事要塞"之意,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古城,位于北非洲突尼斯的中东部地区。据悉,凯鲁万是阿拉伯人在公元七世纪中期战胜拜占庭(又称东罗马帝国)军队后建立的第一个城池,也是穆斯林民族进入北非最早的居住地。如今有着六千七百余平方公里土地的著名城市,居住着五十八万多人口,为这个国家的第四大省首府。</span></p> 凯鲁万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九世纪初,艾格莱卜王朝(又译阿格拉布王朝)在这里定都,实行中央集权制,实施伊斯兰教法,凯鲁万由此发展兴旺,地位显赫,成为整个北非阿拉伯世界政治、文化、宗教和商业的中心,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伊斯兰教四大圣地之一。凯鲁万集古城、名城和"圣城"于一体,是突尼斯人的精神家园。</span></p> 高长的城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落于城东北隅的奥格巴清真寺,始建于公元670年,是伊斯兰世界公认的四大清真寺之一。突尼斯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 7 次,即等于去了麦加朝觐1次。据称,全城有百余座清真寺,其中奥格巴清真寺久负盛名,它不仅是突尼斯最古老的一座,也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规模最大的清真寺。</span></p> 清真寺宣礼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传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麾下的著名将领奥格巴,曾任非洲远征军统帅,此人不仅骁勇善战,还有治国能力。他认为要征服北非除采取行政手段外,还需用宗教精神去教化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故而建造了这座清真寺,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span></p> 清真寺广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奥格巴清真寺,立刻感觉它的与众不同。高长的四方形院墙、土黄色的外表更像一座巨大的城堡。寺内大理石铺地,环绕四周的拱形长廊由300根石柱支撑着,这些石柱风格迥异,展现出阿拉伯式、罗马式和拜占庭式等多元文化的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宏大的礼拜堂庄严神圣,场面震撼,能同时容纳三千多人做礼拜;高耸的三层四方梯式宣礼塔形态独具,别有特色。由它发出的诵经声传遍了整个城市上空,是凯鲁万最高的标志性建筑。</span></p> 主礼拜厅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奥格巴清真寺气势雄伟,卓越非凡,极具影响力,成为突尼斯和阿拉伯世界珍贵的古代文化与宗教遗产,在穆斯林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1988年,奥格巴清真寺与凯鲁万城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主礼拜厅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凯鲁万有一座著名的陵墓——西迪·撒哈卜陵墓。墓主西迪•撒哈卜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密友,一直跟随其传教,在阿拉伯国家人们的心中是位圣人。传说他是一个理发师,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并且保留了他的三根胡须。</span></p> "胡须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七世纪西迪•撒哈卜从圣城麦加返回突尼斯继续传教,受到穆斯林的极大尊崇。在这位圣人去世后,当地人修建了这座极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的陵墓,并将穆罕默德的三根胡须放入墓中,于是后人也称其陵墓为"胡须陵"。</span></p> "胡须陵"广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西迪·撒哈卜陵墓也是一座清真寺,整个寺院以陵墓为中心,内部采用五颜六色的马赛克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描绘出"天堂"的模样。外观与其它清真寺有所不同,具有浓郁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据介绍,历史上这里还是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类似中国古时候的私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孩子们早已去到学校上课了。</span></p> 马赛克廊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突尼斯依然保留着男性"割礼"这一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即5至7岁男孩走向成年必须举行"割礼"仪式。在西迪·撒哈卜陵墓(清真寺)游览时,偶遇了多位适龄男孩身着盛装,在父母的陪伴下到这里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割礼后,还要在众人的簇拥下,吹拉击鼓,载歌载舞,庆祝小孩子成为了男子汉,它标志着人生的新起点。目睹了整个割礼过程,心情亦是五味杂陈,且有许些悲伤与无奈。我以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愚昧的习俗应早日禁止和革除。</span></p> 红帽"割礼"男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凯鲁万城中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名叫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建于公元862年。公元九世纪,凯鲁万地区长年天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了世代生存,当地人修建了十五个蓄水池,同时修筑了几十公里长的水渠,将远水引入城内。首先进入小水池进行过滤,提纯净化水质,然后再流入大水池供给居民使用。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条件下,无疑是一项艰巨艰苦的工程建设。</span></p> 大小蓄水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如今仅剩下两个大小相连的圆形蓄水池,最大的直径128米,深5米,以供游人参观。天高云淡,碧空如洗。登上一处建筑观景平台,可清晰俯望静卧千年的蓄水池,不禁感叹这一伟大的古老水利工程,由衷钦佩凯鲁万先人们的智慧和勤劳。</span></p> 行"割礼"的地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凯鲁万筑有高大且坚固的城墙,是一座堡垒式城市。古街老巷纵横交错,清真寺星罗棋布,各种大小店铺遍布,谷物、橄榄油和牛皮羊毛等生活物资买卖活跃,皮革、地毯与铜器银具等传统手工制品琳琅满目。这座城市不仅是神圣的朝觐地,也是商贸交易的集散地,我们享受着异域风情带来的新奇和快乐。</span></p> 城区街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凯鲁万游览,随行导游是位年轻的突尼斯女性,曾留学于中国河南某个大学,汉语交流起来非常方便和顺畅。期间,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导游的开朗与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中国游客的友好和欢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摄于:突尼斯凯鲁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间:2024年4月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