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济南的四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白泉,我们被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深深地吸引,我们沿着护城河来到久违的大明湖,四十年前的大明湖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样子了,今日重游,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素有“泉城明珠”、“中国第一泉水湖”之美誉。大明湖作为济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因为湖内多生荷莲。到了宋代,由于大明湖位于济南古城的北部,又称“北湖”。北宋文学家曾巩在任齐州太守时,对湖泊进行整治,修建了堤坝,将湖泊分为东西两部分,面积较大的西部被称为“西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景区景观异常奇特,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之特点,有我国四大自然生态谜之一的“蛇不见,蛙不鸣”,有“佛山倒影”奇观。</p> <p class="ql-block"> “四面荷花三面柳,-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大明湖最好的描述,清代书法家铁保和诗人刘凤诰在小沧浪亭上宴饮时,见湖光山色,翠柳青荷,即兴写下这一名句,而且成为了赞美大明湖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大明湖南门牌坊以及旁边石碑上的“明”字多了一横,即“大眀湖”,这一独特的书写方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寓意呢?</p> <p class="ql-block"> 明多一橫有三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1.是因为古时趵突泉喷泉之水高达数丈,几次立碑都被冲倒了,于是明朝时济南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端午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然而不久却发现,“突”字上的两点被腾空的泉水冲走了,都说冲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点留在了“明”上。</p><p class="ql-block"> 2.“大明湖”三字是从清嘉庆大明湖碑上拓下来的,这“目月”组成的明是帖写的写法,在书法艺术中,为了字体结构平衡或者美感,经常会有加笔和减笔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3.与清朝的文字狱有关。清朝实行文字狱,书法家为了避免文字上的忌讳,故意多写了一笔以避讳明朝的“明”。</p><p class="ql-block"> 这些说法各有特色,既有历史的传说,也有艺术的解释,还有政治的考量,共同构成了大明湖“明”字多一横的多元解释。而我更倾向于书法艺术的解释。</p> 鸟啼绿荫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护城河徒步来到大明湖西门“鸟啼绿荫”,但见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夹岸绿树葱茏、芳草如茵,湖中荷莲浮面、芦苇丛生、鸥鹭栖息,一派生态野趣。</p> <p class="ql-block"> 鸟啼绿荫也叫小东湖,在湖内小岛星罗棋布,离远看去绿荫苍苍,将湖面装点得更加漂亮。</p> <p class="ql-block">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俨若一派北国江南景胜。</p> <p class="ql-block"> 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p> 超然楼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踏入鸟啼绿荫到北渚桥,超然楼如影随形,沿途都有它的身影。楼名效仿苏轼所建、苏辙命名的超然台,取离尘脱俗,不受拘束之意。</p> <p class="ql-block"> 超然楼是大明湖的标志性建筑和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的载体。超然楼始建于元代,有江北第一楼之称。据《历城县志》记载,元代学士李泂在大明湖水面亭后建超然楼,但原楼久已不存。2007年,大明湖扩建工程开工后,寻其旧址,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 楼体坐落在宽大的汉白玉台基上,顶覆铜瓦,古朴典雅,上下7层,高51.7米。楼内汇集泉城揽胜、济南八景等木雕作品和鲲鹏展翅、万马奔腾、龙吐九鲤等根雕作品,以及大明湖八景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泉城揽胜</p> <p class="ql-block"> 济南八景根雕</p> <p class="ql-block"> 鲲鹏展翅</p> <p class="ql-block"> 超然楼内有电梯直达观景台,登高望远,泉城美景一览无余。</p> 七桥风月 <p class="ql-block"> 从大明湖畔秋柳园漫步东行,但见湖水迂回曲折,迤逦伸展,各种石桥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俨然进入了江南水乡。它就是大明湖著名的“七巧风月”胜景。七桥风月, 顾名思义,是由7座景观桥组合而成,它们是芙蓉桥、百花桥、秋柳桥、水西桥、鹊华桥、湖西桥、北池桥。</p><p class="ql-block">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在济南做官,他在《寄齐州同官》和《离齐州后》 二首诗中,都提到了七桥:“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这二首诗都是他离开齐州后所写,抒发了对济南的山水风情的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 鹊华桥是大明湖景区最大的一座桥,位于鹊华居北侧,始建于北宋,因人们站在桥顶就能眺望到济南北郊的鹊山和华山而得名。相传乾隆皇帝游大明湖时登上鹊华桥观赏美景,忽然想起宫中珍藏的“鹊华秋色图”,就立刻派人去取。他对画观景,即兴赋鹊华桥诗三首。在鹊华桥下,流觞曲水,湖岸蒹葭幽静,清风拂面,仿佛步入了仙境。下图源自网络,谨表谢忱!</p> <p class="ql-block"> 鹊华烟雨指的是站在大明湖南面的鹊华桥上向北眺望,近处碧波粼粼,远处鹊华二山如一对霓裳仙女遥相对应,周围村舍寥寂,炊烟袅袅,田野阡陌纵横,尤其是金秋时节,景色更加迷人,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将这美景画成一幅《鹊华秋色图》,如今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百花桥,凝雪桥南行约50米就是百花桥,为曾堤的最南端。曾堤原名百花堤,大明湖南岸有百花洲,桥亦取名百花。 这是一座“立交桥”:桥上通路,桥下中间的桥洞通航,南端的桥洞可供行人步行穿越。桥西亭廊临水,景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 芙蓉桥:芙蓉桥紧靠梅溪桥的北边,与梅溪桥形成90度夹角,与二郎庙隔河相望,是一座体态修长的石桥。与其他石桥不同的是,芙蓉桥的七个孔洞倒映在水中,组成了一排大大小小的“日”字,又像一扇扇并列着的门,以一份厚重古朴开始了明湖史诗般的吟唱,浓缩了第一泉风景区悠悠千载的历史文化和沿湖风情。桥与周围环境几乎是完美融合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 秋柳含烟景区与历下亭隔水相望。由正谊桥往南经柳烟桥、秋柳桥,来到秋柳园一带,看近千余杨柳,柳色如烟,烟波空蒙,这便是“秋柳含烟”景观。</p> 丹坊耀日 <p class="ql-block"> 丹坊耀日”为“明湖十景”之一,被视作泉城明珠大明湖的标志性建筑。当你来到大明湖公园的正门(南门),迎面矗立着一座高大雄浑而又极富民族风格的牌坊,匾额上书“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整个牌坊为“五间七彩重昂单檐式”建筑,由六根红柱支撑,每根柱子前后均有高大的石鼓挟抱,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因而称为 “丹坊”。整个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宏伟壮观,被誉为“丹坊耀日”。</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南大门大牌坊上的“大明湖”三字中,“明”字上多了一横,传说就是被济南趵突泉水冲过来的一点,也有说是书法艺术需求,更有说是清朝书法家为了规避文字狱所为。</p> <p class="ql-block"> 牌坊西侧,立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明湖》石碑,为登州(今蓬莱)于书佃手笔。牌坊匾额“大明湖”三字,即依该碑字迹刻成。</p> <p class="ql-block"> 坊内设码头,柳浪垂荫,绿荷摇曳,画舫停泊,往来渡客,一派江南水乡的唯美画卷。</p> 遐园 <p class="ql-block"> 遐园是1909年山东提学使(相当于今教育厅厅长)罗正钧创办山东图书馆(老馆)时所建,取《诗·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而命名为“遐园”,园内杨柳垂荫,山石嶙峋,丽水虹桥,曲径通幽,书声朗朗,黄鹂和鸣,泉水叮咚,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济南第一庭院”。</p> 稼轩纪念祠 <p class="ql-block"> 稼轩祠在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于1961年由李公祠(李鸿章)改建而成,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大门上方悬挂陈毅元帅题写的匾额“辛稼轩纪念祠”。</p> <p class="ql-block"> 院内主展厅迎门处为辛弃疾塑像,四壁挂其生平事迹和名人字画,橱中陈列有关辛弃疾的各种版本的书籍。主展厅的“辛弃疾纪念祠”匾额和楹联为郭沫若1959年撰书,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p> <p class="ql-block"> 对联的内容表达了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和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同时也寄托了对辛弃疾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和词作风格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西跨院为“停云堂”,内有辛弃疾的线描木刻像。</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青年时代,在家乡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起义军,后历任南宋地方行政长官。为主张抗金,多次上书朝廷,后被贬谪,抑郁而死。其词作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著有《美芹十论》、《九议》、《南渡录》、《稼轩祠》、《稼轩长短句》等。</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位于遐园之北,是连接翠柳屏小岛与湖岸之间的石桥。桥起三拱,弧形若玉饰的带子,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桥南是一大片密集的莲,“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是“夏挹荷浪”之地。</p> <p class="ql-block"> 天心水面亭 秋柳园北面沿路到湖畔,三曲汉白玉石桥通向大明湖内,湖中建有一亭。单檐宝顶、六角攒尖,匾额书“天心水面亭”,迎面立柱上有对联“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内悬匾“湖山佳境”。面湖处有于大昌书匾“天心水面亭”及范润华书楹联:“柳映天心月,莲摇水面风”。〔1〕</p> <p class="ql-block">下图摄影:凯生,谨表谢忱!</p> <p class="ql-block"> 从天心水面亭眺望位于大明湖水面最大的湖心小岛上的历下亭,历下亭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杜甫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名句,古亭也由此得名,声名远扬,千百年来成了济南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湖西桥 位于烟波桥西十几米处。顾名思义,它是大明湖最西边的桥,与西护城河相连,它是为护城河、大明湖通航而建的桥。</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明湖西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毛泽东主席诗词的影壁,这首词是毛主席1929年重阳节作的《采桑子.重阳》。其草书豪放酣畅,龙飞凤舞,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首词通过度重阳,咏菊花,赞秋色,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独具神韵,极富旷古绝伦的艺术魅力。毛泽东以特有的胸怀、气魄和艺术眼光,谱写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壮美颂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采桑子·重阳 </p><p class="ql-block">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p> <p class="ql-block"> 柳岸桥 :自廊榭曲桥沿湖岸北行不远处,龙泉池东邻。桥呈拱形,小巧玲珑,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桥旁立着清代书法家字体的大明湖石碑。</p> <p class="ql-block"> 鸳鸯亭,位于大明湖西岸。由西南大门进入后,沿湖北行,过柳岸桥,再过烟波后五十多米,有一座“与谁同坐轩”的小饭店,轩的北边连着长廊,长廊的尽头有两个方亭,其一角互相联结,寓意相依相偎、永不分离,称为“鸳鸯亭”。</p> <p class="ql-block"> 听荷,在细雨靡靡的夏日,倾听雨打荷叶之声惬意而浪漫,这里不仅是赏荷的最佳地点之一,也成为汉服古装簪花姑娘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得月亭,位于小沧浪亭东邻,矗立着一座红柱重檐八角亭,名“得月亭”,此亭建于1929年。近水楼台先得月,此亭近湖、近池,不唯得月,亦更得花,春天玉兰、海棠花开时节,景色绚丽。</p> <p class="ql-block"> 小沧浪亭,位于济南大明湖北岸,此亭为水榭式建筑,南临广阔的湖面,联“垂柳轻摇沧浪外,佛山倒映明湖中。小沧浪亭距离园中临湖处,三面荷塘环绕,绕以长廊,境界清幽。站在亭前远眺,全湖尽收眼底,富有诗情画意。</p> 铁公祠 <p class="ql-block"> 铁公祠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祠堂。门两旁镌有清代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图来源于网络,谨表谢忱!</p> <p class="ql-block"> 铁铉是明代的一位忠臣,他在靖难之役中坚守济南,抵抗燕王朱棣的进攻,表现出了坚定的忠诚和勇敢。尽管最终失败并被俘,但他宁死不屈,展现了高尚的气节,因此被后人所铭记。拜谒铁公祠感受铁铉浩然正气,感受铁铉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铁公祠前南望,可以清晰地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楼台树木格外光彩,因此,铁公祠附近被认为是观看佛山倒影的最佳位置。</p> 月下亭 <p class="ql-block"> 月下亭,在大明湖北岸,北极阁西侧,此亭建于1937年,形为六角尖顶,饰以彩绘、架设于池水中央,南北有石桥连通,也称月下桥,桥的东西水池中鱼戏莲叶,周边环境极美。</p> <p class="ql-block"> 亭上鄙元书“月下亭”匾额,柱挂楹联<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span>由梁启超题写(1927年夏)。此联书法彰显梁氏的楷书亦深得汉魏风骨。这幅对联对济南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就在梁启超书写此联的当年,3月康有为病逝,6月王国维投湖自尽,一年半后梁启超也告别人世,三位风云人物的风雨人生就此“约住”,再也看不到月移花影上窗帘了!〔2〕</p> 北极阁 <p class="ql-block">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内塑有真武(玄天上帝)等塑像群。明成化元年(公元1460年),增建启圣殿(供真武父母)。此阁筑于高台之上,气象巍義,可以瞭望全湖风光,是登高胜地。</p> <p class="ql-block"> 沿湖边散散步,看岸边柳枝摇曳,湖面波光荡漾,湖中画舫争渡,游人如织,在湖边感受清风拂面,荷香送爽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感应井泉,济南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北岸,北极庙东。为明正德年间修复北极阁真武庙时掏挖出的一眼甘泉。此泉奇妙之处在于平时不见泉水,只有当游人在池边以硬币掷向小铁钟,击中后才会有水柱自井中喷出。</p> <p class="ql-block"> 华泉墨宝留青史,古井清波印月明。</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等福气》文化景观石刻高2.6米、宽1.2米,由中国福文化专家观同书写。作品由“谦卦印”和“福气”两字组合而成,字体庄重、大气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景区标志性文化景观和游客摸福石、沾“福气”的打卡地之一。</p> 南丰祠 <p class="ql-block"> 南丰祠原名曾公祠,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为官济南的曾巩而建。曾巩(1019~1083),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1073年)任齐州知州。在职期间,他推行新法,惩治恶霸,减轻徭役,改革教育,使齐州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极受齐州人民爱戴。曾巩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建祠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 他主持修筑堤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p> <p class="ql-block"> 曾巩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为大明湖修了长堤,名为百花堤,建了北渚亭,还在城内修桥铺路,极受齐州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p> <p class="ql-block"> 雨荷厅:南丰祠院内南侧濒临湖岸处,有水榭三间,名“雨荷厅”,红柱雕窗,青瓦飞檐,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据说,这儿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所说的乾隆皇帝与民女夏雨荷相见相爱之处。</p> 明昌钟亭 <p class="ql-block"> 明昌钟亭,位于大明湖南丰祠晏公台上的钟亭,亭内悬一古钟称明昌钟亭。该钟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年),高2.3米,口径1.7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悬挂于6米高台之上。并由徐北文教授撰书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悬挂亭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 钟身铸有八卦图案,顶有龙形钟纽。据济南地方史志记载,其原在城内开元寺钟楼上,后辗转被弃于城北旧巷中,风雨剥蚀数百年,至今完好无损。后在大明湖新建明昌钟亭后,遂将其移至亭内,并由徐北文教授撰书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悬挂亭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或晨曦时分,圆润雄浑的钟声响彻云霄,经曲岸水面回荡互激,与周围苍烟暮霭、水树应和而构成一种意境。由近及远,绕耳不息,使人听后心明意净,恍入梦境。</p><p class="ql-block"> 与金钟鸣响相对应的是蛙声寂静。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传说,这是一大生态之谜。每逢盛夏,护城河及北园一带蛙声聒噪,响成一片,而大明湖内却无一声蛙鸣。这一鸣一静形成鲜明对比,乃大明湖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明昌钟亭记</p> 藕神祠 <p class="ql-block"> 藕神祠又称水仙祠。大明湖有祭祀藕神的传统,清代文人商议,决定推戴济南杰出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藕神,并将原来的藕神祠加以修葺,为李清照安位设祭。</p> <p class="ql-block"> 门上匾额 “藕神祠”由山东籍台湾书法家王凤峤先生题写。门柱楹联:“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由济南学者徐北文先生撰联并书。抱厦楹联取自《老残游记》中《古水仙祠”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由刘如璞书写。</p> <p class="ql-block"> 藕神祠原址在铁公祠一带,清刘鹗的《老残游记 》中曾有记述。1998年在现址重建。参照清代的记载立李清照为藕神,塑像供奉,壁画内容为藕神传说和明湖风光。</p> 北水门-汇波楼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北岸之汇波楼,宋熙宁年间,为治理济南城北一带的水患,时任齐州知州的曾巩修筑了北水门。济南城墙的北门不通车马,专用于疏导城内大明湖之水,故宋金元三代名北水门。它既是北城门,又是泄水口,湖水可由北水门的闸口流出城外,辗转入小清河。闸门一般不开,又因济南旧城的东、西门和南、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故有济南城“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说法。大明湖水为众泉汇流而成,集中于北水门泄出,所以此门又名汇波门。也正因如此,大明湖成了“霪雨不涨,久旱不涸”的宝湖。下图来自网络,谨表谢忱!</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汇波桥</p> <p class="ql-block"> 曾巩展览馆,展示曾巩功绩及文学成就。北水门上面就是曾巩展览馆,曾巩是北宋的文学家,曾在济南当官受到百姓爱戴。一层展示曾巩的人生经历以及与济南的渊源,当官期间的一些功绩。二层展示曾巩的文学成就,图文并茂。二层是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观赏点。</p> <p class="ql-block"> 据载,元代在北水门上加盖城楼,后称汇波楼,成为济南一景-汇波晚照。汇波楼之佳妙处在登楼观景,凭栏远眺,南可遥见群山叠翠,绵延如屏,郁郁葱葱,气势雄浑。俯瞰楼下,则见明湖如镜,画舫荡波,涵光倒影,清澈映物;亭台楼阁,掩映于柳丝飘拂之间,实在美不胜收,此处是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之地。</p> <p class="ql-block"> 云山环拱,河山一览。大明湖北水门亦称汇波楼,是济南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城门,曾巩为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宝贵遗产,历经千年岁月,守护一方水土,福荫万千百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看到的趵突泉的名字,是曾巩在公元1072年出任齐州知州时所题,在《齐州二堂记》中,曾巩描述了趵突泉的景象,并为其取名“趵突泉”,其中“趵”是跳跃的意思,“突”是突出的样子,这两个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走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畔,不仅被大明湖的自然风光所陶醉,更被泉城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古城济南浓郁的文化所熏陶。</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济南系列(九)大明湖的园中园》作者:凯生2020-10-19</p><p class="ql-block">〔2〕美篇《大明湖的亭》作者:夏威夷2024.2.26</p> 谢谢您到访和赞美 <p class="ql-block">摄影:2023.9.8日大明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