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33)刘备真的无颜回成都吗?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刘宝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武二年正月,刘备为报荆州被夺、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开始伐吴。然而,是年六月惨败于夷陵。刘备从猇亭退到秭归,收集战斗中被打散的士卒,丢弃战船,从陆路撤回鱼复县(改名永安县)。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刘备兵败后就留在了永安县的白帝城,至死也没有回成都。</p><p class="ql-block">对于刘备不回成都的原因,人们有许多猜测,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刘备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伐吴,打了败仗无颜回成都。</p><p class="ql-block">那么,刘备真的会这样吗?不至于。当年曹操先是被张绣打得狼狈不堪,后来又被孙权、刘备打得落荒而逃,每次照样是挺着腰杆回许昌,从来没有什么“有颜”“无颜”的问题。刘备虽然没有曹操那么放得开,但毕竟也是一个历经磨难、能伸能屈的大英雄。前有车、后有辙,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刘备贵为蜀汉皇帝,因为打了败仗而不敢回成都,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刘备之所以留在白帝城,实际上是为挽回被动局面而精心实施的一场心理战。</p><p class="ql-block">对内来讲,刘备坐镇东大门,并把鱼复改名为永安,是在给蜀国上下传递一种稳如泰山的信号。有了这个强烈的信号,民众就不会因兵败而出现人心惶惶的现象,临近东吴的地区也不敢发生大的叛乱。</p><p class="ql-block">对外来讲,刘备不退回成都,意在宣示蜀军并没有被彻底打败;刘备驻扎在白帝城,则仍然保持着对吴国的反击态势和强大压力,形成很强的震慑力,让吴国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刘备退到成都,吴国很可能会“得荆望蜀”,趁势向西推进,危及蜀国东部乃至腹地的安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这说明刘备不回成都的决策是非常高明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刘备兵败之后在“补己气”和“夺敌心”上道高谋深,从而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也说明刘皇叔并非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