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 言</b></h1> 昔日王羲之与众人聚集兰亭,为一个民俗节日,更为的是一场把酒言欢借诗交友的旷世盛宴。他们均为玄学名家却各具风采,这使得其不仅局限于一场书会,更是在此享节日之喜悦,言诗酒之雅兴,品山水之无穷,奏流水之华章,并以《兰亭集序》记之。但就其对后世影响,书法文化却更胜一筹,成为今天三月三风情的主题,兰亭也成为举世公认的书法圣地,这恐怕是当年王羲之他们所始料未及的。由此衍生出的“兰亭雅集”成为当代书坛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凝聚了迁客骚人、文人志士的情怀,更是人们记录情感的重要途径。<br> 自此,雅集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融入书画诗集之中。在人类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汉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中国文人的情趣与对美的不懈追求,则让中国文人的书案变成了艺术的孵化器。转入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雅集形式,从面对面到以网线相连,书法、篆刻作品从展厅搬上互联平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br> 2023年首届行草书提名展发布后,受到书法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今年兰亭雅集网继续推出第二届“行草书系列展”,首先推出的是草书提名展。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义与狭义之意。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代表书家有陆机、王羲之、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等等历代草书大家。正如前人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br> 此雅集草书四十一位名家,均为历届全国书法展、兰亭展、全国草书单项展等国展参展、获奖作者,个人风格明显,取法历代章草、大草、小草等等风格作品一应俱全,展示的是件件佳作,筛选的也是各路精英,体现的是一种兰亭雅集的境界和时代精神。初赏兰亭之际会也,细品又非限于兰亭也。正所谓:道者,进乎技矣。今之论书画者,多言“法”,法者,技也,然道也。技无穷,则道亦无穷也,此为书法篆刻家所追寻者。<br> 当今之世,复兴文化,崇尚文心,弘扬传统,此为时代之大担当也。<br> 是为序!<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兰亭雅集网</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二O二四年七月十九日</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展书家</b></h1> 周培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汉江师范学院外聘书法导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特聘书法指导老师。郧西县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七届湖北书法黄鹤奖三等奖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获最高奖"长江颂"书法收藏大展获优秀奖"咏春杯"全省书法教师书法大赛获最高奖湖北体育书法大赛获最高奖湖北省第二届临帖展获最高奖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入展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全国第八届万宁书法节教师组入展 “安溪有约”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入展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全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入展首届、三届、四届湖北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展入展“新时代放歌 书写我们的价值观”湖北省书法作品展入展尚意荆楚 湖北当代书法篆刻晋京展入展尚意 湖北省首届、二届行草书法展入展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湖北省第四、六、七、九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入选“荆楚书家心向党——湖北书法界二十大报告全文书写主题创作工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草书学习体会</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培基<br></h3> 平常习书,喜行、草二体。尤喜“二王”行草书。草书于《大观帖》中第六、七、八、十卷研习较多。<div> 学习草书,首先是精读字帖,即细心的观察、分析。草书以点、画、环转组成主要机体,在点、画、环转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萦带。所以要对每个单字进行分析,了解这个字的字形、点画环转的特点,及行笔过程中的提按虚实关系后,再下笔临习。在单字的特点掌握后,就要分析每行字的行气贯穿特点,这时候要考虑上下两字之间的关系处理,即上字的下沿形态一定和下字的上沿形态相呼应,使其在那条无形的贯穿线上相互座接下去,一直贯穿到这一行的结尾。以此类推,一直把某一篇写完整。</div><div> 其次,精临。第一,墨色。我们在读帖的基础上,根据自然书写的规律,即蘸一次墨,一直写到笔上墨很少的时候,再蘸墨接着写下去,自然就有墨色变化。第二,笔法。注意书写的节奏及书写过程中入、行、收的准确性。即使在快速的书写过程中,依然保持用笔的精准和到位。第三,行气。在草书作品中,行气很难把握,要随着作者情绪的起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必须左右照应。既能流落飞动的任笔驰骋,又不出现零乱狂怪的俗散区间。第四,布局。理解全篇的章法。即体会那种无刻意的安排,又能随心所欲而出人意料的大小、粗细、疏密、虚实……合理搭配所产生的画面感。</div><div> 最后,精创。把临帖中掌握的知识用来抒发自己的胸意。先要对每个单字的结构自然形成自己的独特写法和源于自己美学趣味的书法习惯。再对帖中(如大观帖)独具特色的单字:出现多次的:“之”“耳”“也”等字的众多精妙变化。特殊组合的字组如:“廿五日也”“王羲之顿首”“奈何奈何”“之远书也”等进行强记和仿创。然后记住帖中有特色的几种章法进行仿创,记在心里,形成自己的一种书写模式。在以上的几个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后,就可以进行创作实践了。</div><div> 草书艺术博大而精深,学习也将永无止境。它有自己极为严格的艺术规律。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临帖学习中,才能理解、借鉴古人创作的奥秘,并从中吸收笔法、墨法、章法……等创作手法,才会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修养。为将来在艺术大道上自由驰骋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仅是个人拙见,不到之处,诚望各位方家指正。</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品展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