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访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先生

陕西人文艺术智库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访谈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耀州窑火涅槃精彩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一访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先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口述/孟树锋 整理/庄贤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4月8日下午,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会长陈宝风同陕西省社科院牛泾民、马建飞、秦敏、庄贤锋老师等一行走访调研中国耀州孟梓窑博物馆,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马建飞:孟老师请谈谈您怎样走上要耀州瓷研究制作的人生之路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我出生在陕西铜川陈炉镇的一个陶瓷世家,祖祖辈辈都是当地制作耀州陶瓷的艺人。我从小就随爷爷、父亲学习陶瓷制作,常常从父辈及村里的老艺人口中听到许多关于耀州陶瓷的历史传统和感人故事。高中只上了一学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进了陶瓷厂当工人,第二年幸遇恩师李国桢先生带着“陕革科发1974第72号‘耀州青瓷釉的研究'项目”和团队到了铜川市陈炉陶瓷厂作实验,厂领导叫我这个小通信员服务于老先生,使我们有缘结成了一辈子的师徒福分。跟恩师一起苦研三秋,终于在一九七七年使失传八百年的耀州青瓷重放光彩,获得了一九七八年的陕西省1科学技术奖,而这个时候,在恩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也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0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陈炉陶瓷厂一干就是十二年,其中当了七年三千人大厂的厂长,独立研究恢复了陕西民间瓷,培养了专业技术队伍,组建了出口瓷机制,扩大了陕西陶瓷的研究领域和国际市场,开创了耀州瓷的一代新风。1992年以后,政府派我先后组建了铜川市陶瓷工业公司和铜川市陶瓷研究所,做体制改革、产业融合、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创新领导工作,一直到二O一四年退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马建飞:刚才我们参观了馆内陈列的作品,想了解从考古发现来说,比如现在铜川的陈炉或者黄堡,他和耀州窑是什么关系?它和全国的陶瓷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一个结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它们有一定联系的。现在对陶瓷的研究是从各个方面来的,有专门研究材料的,有研究艺术的,有研究历史文献的,我和我儿子是专门研究工艺技术的。截止到现在,对这个事情的争议比较大,考古和文物部门也有不同的看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马建飞:在耀州窑技艺传承保护中,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技艺或者开展了相关工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有的。创新陶瓷制作,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在传统瓷器技艺的基础上,研究创新出了蓝花瓷、铁锈花瓷、黑釉剔花瓷、白釉剔花瓷、花釉瓷、红底玉缕耀瓷、天青釉瓷、茶叶沫釉瓷和钧青琉彩陶瓷等。我退休后也一直在做这些工作。刚才你们参观耀州瓷展品,里面有一件我设计制作的给孙女出嫁时的嫁妆——“五蕴皆空”。它是由定、汝、钧、官、耀五窑烧成的五种瓷器。为做成这件作品,我花了三年时间,从退休前做到退休后,仅定窑一年内就跑了六次,汝窑、钧窑各五次,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向各大窑口学习、丰富自己、创新发展和保证不同风格的“原汁原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马建飞:请你谈谈耀州瓷的历史、工艺和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古称耀州),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场”。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便是中国陶瓷的集大成者,五代天青色瓷器首开官窑定制和青瓷技艺的最高峰,宋代规模宏大,成为“六大窑系”中的最大的一个窑系,为史书明确记载的贡瓷窑口和唯一皇封窑神的陶场。金代月白釉青瓷仍贡皇家,元代铁锈花瓷独领风骚,明代是大器制作和首个官家建筑瓷生产窑场,清代的蓝花瓷曾进呈清廷“大得尤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简单来说,一件瓷器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耙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马建飞:孟老师,请您谈谈您对耀州瓷最大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谈到对耀州瓷最大的贡献,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贡献是继承了祖业,发扬了当地窑口的辉煌。1974年-1977年期间,我跟恩师李国桢先生一道恢复了失传800年的耀州青瓷技艺。从开始恢复技艺工作至今刚好50周年,今年六月我和儿子孟鸣在深圳举办从艺50周年的展览和收徒仪式,以继续传承和发扬耀州窑的技艺传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其次,在当时我和先生恢复了耀州青瓷技艺后,李先生离开陕西去北京了,剩下我在陶瓷厂。因为历史机缘,我成为了当时的陶瓷厂厂长。当时三千人的员工里,就我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又是学陶瓷的。所以,我带队一起又恢复了陕西的民间瓷技艺。耀州青瓷是1400年中间的一段,只是指宋代那么一段,到后面元代以后就没有青瓷了,成为黑瓷、白瓷、铁锈花瓷的兰花瓷。但这些往后,到近代都失传了。我当时就恢复了陕西民间瓷,就黑的、白的、铁绣花的、兰花的、花釉等一系列民间瓷,而且这项工作获得了当时轻工业部和陕西省的科技进步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其三,我觉得最引以为豪的是,让耀州窑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窑的非遗工作是我一手采访、调查、整理、研究创造,成为当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十八个项目中唯一陶瓷类的“耀州窑传统工艺”国家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到最后全力申报非遗成功。等于我这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占据的这个项目,是我自己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竭尽全力独立完成的,能完成这样的国家研究项目,而且是双双第一批,有缘分享受这个过程我很满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马建飞:在陶瓷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孟树锋:我除了烧制瓷器,我还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推广陶瓷文化上。三十多年前就在国外、国内办展览,上中央电视台作专题节目。我还参加各种交流推广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甚至录制网课、拍抖音,把自己探访烧窑现场和陶瓷大师们交流的过程与广大网友分享,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陶瓷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艺术简介:</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孟树锋,一九五五年生于耀州窑的陶瓷世家,一九八零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一九七四年跟随恩师李国桢先生研究恢复了耀州青瓷,其后独立研究恢复了陕西民间瓷,全力整理研究、申报成功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也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有《世代陶人》等著作与论文刊行,有《九九归一》等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孟门徒弟、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是首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津贴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景德镇陶瓷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编辑/牛泾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