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连续四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本次展览活动汇集了来自新疆、兵团以及包括我省在内的其他二十一个省市的逾三百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四百余位非遗传承人。这些项目横跨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医药等诸多门类,充分展现了我国非遗文化的斑斓多彩与悠久深厚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8月20日的破晓时分,作为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的代表,携手我省十位非遗传承人老师,踏上了前往新疆库尔勒的旅程。我们将投身于一项意义非凡的任务——参加2024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五天。这十位老师各怀绝技,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非遗项目,包括马头琴制作技艺的传承者白苏古郎老师,长白山满族剪纸艺术的毕建智老师,唐氏理筋手法的传承者唐明全老师,精通灸条制作的刘停老师,彭氏微刻的张家宁老师,传统煎饼手工技艺的董妍老师,梁氏中医中风疗法的梁凯东老师,大安老窖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孔维珺老师,单氏中医诊疗方法的单晓春老师,以及中医传统制剂技艺(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的刘宸隆老师。他们汇聚一堂,以指尖非遗、仁心非遗、舌尖非遗,共同展现了我省非遗的无限魅力,并向新疆贡献出我们的一份援疆之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次盛会中,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毕建智老师以剪刀和纸张为媒介,现场演绎了寓意吉祥的剪纸艺术,其高超技艺博得了连连喝彩。白苏古郎老师则现场手工制作马头琴,并演奏出令人陶醉的旋律,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中华民族音乐的悠长韵味之中。董妍老师精湛的煎饼制作技艺,活动伊始便受到了热烈追捧,所制煎饼很快销售一空,观众们对这一传统美食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宸隆老师携带的珍贵膏药,在展会次日便已销售一空,见证了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单氏中医流派的传承者及其弟子团队,为库尔勒市民献上了跨越五代的学术精粹和诊疗技艺,并与巴州蒙医院结成了深度战略联盟。梁凯东老师深耕心脑血管治疗领域多年,针对新疆地域的饮食结构与气候特征,现场施诊,获得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唐明全老师在酷暑之下坚守岗位,为民众施行理筋正骨之术,五天内累计服务2120人次,传播了中医文化的精髓,彰显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卓越风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一提的是,大安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孔维珺作为00后新生代的代表,为这项千年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斫冰烧酒”的古法工艺,使大安老窖酒在国际烈酒大赛中荣获大金奖,成为吉林省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会期间,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心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诸如彭氏微刻的拓印与转印实操、以及灸条制作技艺中的人参香挫香体验,吸引了大批亲子家庭热情参与。在亲自动手中,观众们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省精心挑选的伽倻琴与乌拉草纤维艺术画《雪乡的红灯笼》,作为与新疆交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礼物,此举不仅促进了新疆文化旅游事业的进步,更增进了我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互鉴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五天的匠心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圆满收尾。尽管如此,非遗的继承与发扬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将持续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呵护与传承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鼎盛,献出一份绵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