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美洲——智利复活节岛(下)

xuxi

<p class="ql-block"><b>Ahu Tongariki</b></p><p class="ql-block">Ahu Tongariki 可能是拉帕努伊出镜率最高的一组摩艾石像,许多关于复活节岛的书籍、杂志和纪录片中都少不了这十五尊并排站立的摩艾石像。这里也是岛上看日出日落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十五座摩艾并排放置在一个长约 200 米的中央祭坛上,背向东方的大海。这里拍摄日出和日落都很适合。在12月21日到3月21日之间,日出的时候,太阳从摩艾后面升起,摩艾的轮廓在不断变化的色彩背景下闪现,呈现神秘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观(其他时间则会略有偏差)。这时拍摄到的是摩艾剪影;下午或日落则可以顺光拍摄摩艾的细节。此外这里也是拍摄星空的好地方。尤其是在夏季的后半夜,银河会正好从摩艾石像背后升起。并且由于这里离镇上比较远,几乎没有光污染。</p><p class="ql-block">只可惜我既无法起早,又没有体力支撑到后半夜去撸星,只能拍几张下午的顺光照片了。</p><p class="ql-block">这里因为看日出的原因,早上7点就开门了,很多游客都是早上6点多就来这里等待的。</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门口,还有一尊单独的摩艾,与和后面的15尊摩艾以及再背后的海湾形成了递进的层次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15+1共16尊摩艾不仅上镜率极高,而且这些摩艾的背后还有着许多故事呢。</p><p class="ql-block">1960 年 5 月,智利南部发生特大地震,引发海啸,海浪高达 10 米,破坏了该岛的东海岸,并将阿胡(Ahu)及其摩艾石像以及数千立方米的岩石卷入内陆,覆盖了 4 公顷的面积。</p><p class="ql-block">位于 Hanga Nui 海湾的 Ahu Tongariki 是岛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仪式建筑。它长约 200 米。有证据表明,它曾有多达 30 尊摩艾石像,其中一些因为地震沉入海中。</p><p class="ql-block">然而岛民和考古学家始终渴望恢复Ahu Tongariki ,但是,这一等就是30多年。</p><p class="ql-block"> 1988 年,当时考古学家、复活节岛前总督塞尔吉奥·拉普 (Sergio Rapu)在日本的一个电视节目中动情地说:“如果我们有一台起重机,看到摩艾石像重新站立起来将是一个梦想……”。恰巧这位前总督的话被日本多田野起重机公司的一名员工在电视中听到了,并认为他们公司的机器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经过多方协作,终于在 1992 年,为恢复 Tongariki 遗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日本、智利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工作组。修复工作由智利大学复活节岛研究所( IEIPA) 指导,由考古学家Claudio Cristino 和 Patricia Vargas领导,资金由日本政府和多田野起重机制造公司提供。日本方面捐赠了大量资金和技术设备,其中一台巨大的起重机能够吊起摩艾石像的巨大重量。</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整个南太平洋最重要的考古项目开始了。尽管重建工作非常复杂。发现和清理摩艾遗骸困难重重,并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延误。最终,在 1994 年和 1995 年期间,在多田野起重机的帮助下,这些巨大的摩艾石像被放置在新的平台上,并于 1996 年完成了Ahu侧翼的吊装工作。</p><p class="ql-block">后来在 2003 年至 2006 年期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复活节岛项目框架内,在 ahu 开展了新的保护工作,目的是纠正 90 年代犯下的建设性错误,并完成诸如应用防水产品保护摩艾石像表面免受侵蚀等任务。</p><p class="ql-block">该遗址的恢复是当地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智利专家、外国人和一群岛民携手合作,重建了拉帕努伊人最重要的摩艾平台。</p><p class="ql-block">下图就是景点旁边的一张遗迹修复说明。</p> 现在,由于修复工作的成功,使我们有幸能够以类似于其最辉煌时期的样子来观察这15尊出镜率最高的一组摩艾石像。 在 15 尊摩艾之外,Ahu Tongariki 还有一尊特别的摩艾石像,他面向另一侧,独自孤独地站立在不远处。这尊摩艾高 4 米,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为“旅行者”。他可能是全岛名气最响的大明星摩艾石像,因为他曾参与了两个轰动世界的事件。<br>第一次是在 1982 年,为了感谢日本对修复摩艾石像群的帮助,这尊原名为“A Vere”的摩艾被送往日本参加大阪市的一个展览,这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主动送展。回程之后,这尊摩艾被单独放置,并取了“旅行者(The Traveling Moai)”的名字。这是他声名鹊起的时刻之一。 摩艾石像“A Vere”的第二次辉煌时刻发生在 1986 年 2 月 5 日,当时捷克工程师 Pavel Pavel 用这座摩艾石像进行了实验。他带领不到 20 人的团队,利用系好的绳索和独特的技巧,成功地让摩艾石像以摇摆的方式垂直前进了几米。<br>让这座高 4 米、重 9 吨的摩艾石像“行走”是一项相当大的成就,尽管它在旅行和实验过程中留下了被绳索“绑住”的“伤口”,但通过这个实验也为解开复活节岛的摩艾运输之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下图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Pukao(普卡奥,帽子 )是一种褐红色圆柱形火山熔岩石,原料来自于普纳堡火山,在拉帕努伊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最初,摩艾石像并没有帽子,但在内战中人们用 Pukao 来展示自己的胜利,结束内战之后,Pukao 的传统得以保留,并被赋予地位较高的摩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地震以前,</span>Ahu Tongariki的<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阿胡(Ahu)平台上的所有摩艾石像曾经全部都戴着Pukao(帽子),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海啸的侵袭,其他的石像都已严重侵蚀。</span></p><p class="ql-block">在修复期间,仅能给右边第二个摩艾石像上放上一个Pukao(帽子)。</p> <p class="ql-block">于是右二这尊摩艾,就成了Ahu Tongariki的阿胡(Ahu)上15尊摩艾中唯一戴帽子(Pukao)的摩艾了。</p> 在平台的右侧,可以看到七个巨大的圆柱体,就是曾经滚落一地的帽子(Pukao)。它们用从普纳帕乌火山中提取的红色火山渣雕刻而成。 在这里还有一尊保存完好的躺着的摩艾石像,估计是再也无法让其站立起来了。 走近平台的后面,近距离欣赏摩艾石像的大小和这座巨石结构的其他细节是很有趣的。 这里还陈列了一些在阿胡(Ahu)建造初期使用的其他摩艾石像的头部和躯干的遗骸。根据发现的遗骸,估计至少有 30 尊摩艾石像在 Tongariki 的不同阶段中存在,时间长达 700 多年。 我们跟着导游离开了Ahu Tongariki,走出景点之后,看到有一处低矮的围墙,可以轻松拍到15尊摩艾的全景。这个机位是特意留给打算深夜撸星的摄影爱好者的吗? <div><b>Papa Vaka</b><br></div>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Papa Vaka,这是一处露天石刻遗址。这里的海洋人物是拉帕努伊岛北部海岸典型的岩石艺术的代表,展现了这些地区的居民对海洋统治的关注。所有的浅浮雕都与环绕岛屿的浩瀚海洋有关。这里主要有三处大型岩画,这些岩画由从地面露出的大型玄武岩板延伸而出。分别是Papa Vaka, Papa Mangó, Papa Mangai,都描绘的是海中生物或海洋活动,用原始图象记录着复活节岛和太平洋的互动。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看到的是Papa Mangó,岩石上绘有一条金枪鱼和一条鲨鱼。虽然雕刻技艺原始纯朴,但通过简单的线条也还是能看出两条鱼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第二块石刻是Papa Mangai, 上面的浮雕看起来像是一只章鱼或是螃蟹,旁边还有几个鱼钩。</p><p class="ql-block">也许我们去时光线不太好,感觉拍得不太清晰。为了看得更清楚,建议在光线充足时来,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些图案。可惜岛上不允许放无人机,如果能用无人机俯拍,能看到全景效果就更好。</p> 估计导游为了赶时间,并没有提醒我们参观大独木舟之石(Papa Vaka )就直接带我们离开了。所以我只能在网上找了下面的图片弥补一下未看到的遗憾了。<div>Papa Vaka也是这片遗址的命名出处。上面刻有岛上最大的岩画:一条长达12米的独木舟,旁边还有海龟和鱼钩等图象。研究认为,这条硕大壮观的独木舟曾是国王的船,或是象征着渡海来到这里的原住民所用的那条船。<br></div> <h3><b>Te Pito Kura</b></h3><font color="#333333">继续前行,我们很快来到Papa Vaka旁边的Te Pito Kura。</font> <div>Te Pito Kura是一座考古建筑群,这座仪式中心唯一的摩艾石像名为帕罗( Paro),它代表了摩艾石像建造时期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从拉诺拉拉库火山采石场运来的最大的摩艾石像,并成功竖立在阿胡(Ahu)上。它的尺寸非常壮观:耳朵长 2 米,高 10 米,估计重量超过 80 吨。仍保留着近两个世纪前被拆除时的原位。<br></div><div>摩艾石像面朝下,身体因倒塌而裂成两半。其头部前方是巨大的帽子((pūkao),高近 2 米,重约 10 吨,也被认为是从普纳帕乌采石场雕刻和搬运过来的最大头饰之一。<br></div> Te Pito Kura直译为“光源的肚脐”,意指能量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打磨光滑的大石球,周围环绕着四个小石球,而外围又有一圈石墙包围。传说,大石球是由第一位国王Ariki Hotu Matua'a 乘船从他的家乡带到岛上的,据说这块几乎呈球形且光滑的岩石聚集了一种被称为玛那的磁性超自然能量。事实上,由于这个石球含铁量很高,比其他石头更容易吸热,在太阳照射下会自动发热,并且也会影响指南针的指示方向。许多游客将手放在它上面以捕捉其能量,或者根据一些人的信仰,这块石头可以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 <div><div><div><br></div></div></div>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突然遭遇了一场大雨,这次却因为我们的一时大意把雨衣丢在车上了,没想到这里的雨说下就下,等我们跑回车上时,已经全身淋湿了。好在已经是当天的最后一站了。但是就因为没有带雨衣,我的相机镜头也在匆忙中被无情的雨水打湿了,UV镜和镜头之间结了一层水气,直接导致我第二天拍的照片大多数像蒙上了一层雾,当然了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返回住处之前,我们跟导游结清了当天的导游费用,我们按照每人每天30美元的标准共拿出了180美元给导游,但是导游却不收美元,要求我们以智利比索支付,他的理由是无法鉴别美元的真伪,于是我们6人总共支付160000智利比索。幸亏我们来复活节岛之前兑换了足够的智利比索。</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跟在导游的摩托车后面回到了镇上。导游在一个加油站旁边停下来,并跟我们约定次日早上在这个加油站集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们按照预定的时间打算去导游约定的加油站时,却发现迷路了,于是临时通过谷歌地图查找周围的“加油站”,很快定位到了一家加油站,我印象中镇上只有一家加油站,于是大家就安心地在此等候。当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我们仍然未见到导游的身影时,感觉可能这个定位有问题了,赶紧用WhatsApp联系导游,谁知导游无视WhatsApp的存在,根本不回复信息。无奈我们只好询问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在几百米外还有另一个加油,于是直奔而去。终于见到了在此等候多时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b>Ahu Riata</b></p><p class="ql-block">导游今天带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Ahu Riata”,这是离安加罗阿镇比较近的一个码头,整个复活节岛的海上货物运输都是在这个码头完成的。这个码头有一个内港湾,内港是个避风港,由于水太浅,大船无法驶进,只能通过驳接的方式将货物在大船和小船之间进行装卸运输。该港口也是划艇运动项目的港口、岸边存放着许多小艇。港口岸边还有一尊摩艾,应该不算历史遗迹,而是岛民们后来建造的吧,因为镇上的海岸边有很多类似的摩艾。</p> 导游正说着,一条狗狗突然冲过来亲昵地跟上导游,并不停地跟他撒娇。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他家的狗狗,他家就住在附近。 说着导游就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家超大的敞开式聚会厅和烧烤间。趁着跟导游聊天之际,我向导游打听了彼得的情况,并请导游代我向彼得问好。导游告诉我们,彼得是瑞典人,娶了当地人做太太,就在复活节岛扎根了。而导游自己则是法国人,也是娶了当地太太,就以这里为家了。 正当我们赞叹导游家有如此宽敞的聚会场所时,导游又带我们来到码头看旁边的那一排小艇,并告诉我们,他喜欢玩划艇,这时,我们这才注意到这种小艇结构非常有趣,都是一大一小的“双艇”结构,导游告诉我们,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保持小艇的平衡。 看着这平静的港湾,想着导游过着的惬意生活,我们好生羡慕这里的居民啊。难怪我们的导游从来不看WhatsApp,因为在他的生活中还有比做导游更有趣的事,看来他也不需要靠导游费来养活自己。他曾经说过每周只做一次导游就够了。其他时间他可以有自己丰富的业余生活,我想这就是像他们这样的欧洲人愿意离开发达的欧洲来到这里扎根的原因吧。<div>想想几百年前,岛民们那么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离小岛,在见到欧洲人之后,甚至认为他们是来世的使者,如同候鸟一般在大海中来来去去,因此刻下图案并向欧洲人敬拜,而几百年之后,如今的岛民们竟然能成功地吸引着欧洲人通过联姻的方式在小岛上扎根,这也许是岛上的先民们不辞劳苦制作摩艾感动了神明,神明才保佑他们的后代靠着祖先创造的奇迹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吧。</div> <h3><b>Ana Kai Tanata</b></h3><div>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了“Ana Kai Tanata”,这是离小镇不远的一处海岸,风景不错,但这里并不是拉帕努伊国家公园的景点,没有人管理,所以理论上也不需要导游陪同。我在任何攻略中都没有见到过这个地方的介绍。如果不是导游带领,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div>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鸟人培训基地,其中有三个训练的岩壁港湾,以红色、黑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区分,难度依次递增,最后一个完成,则鸟人培训合格。 此处位于西海岸,适合拍摄日落。 因为去到洞穴有危险,导游不让我们下去,当然我们也不敢下去。但是看到了在洞穴里飞翔的小鸟,应该是有小鸟在洞穴里筑巢吧。 <h3><b>Vinapu</b></h3>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Vinapu(维纳普),这是一座考古建筑群,位于机场附近,机场跑道就在这里结束。虽然已经发现了三个平台的遗迹,但两个巨大的石像却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和其他礼仪中心一样,所有的摩艾石像都在 18 至 19 世纪期间被拆除,当时岛上不同部族之间发生了战争。<br> 在位于路线左侧的主阿胡(也称为Vinapu I 或 Tahira)中,有六尊倒下的摩艾石像面朝下,上面还有三尊Pukao(普卡奥)。它的方向与岛上许多其他平台一样,与星星的位置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它指向冬至以东。 Ahu Vinapu 又名 Vinapu II,位于 Ahu Tahira 的右侧,是一个较古老的平台。周围散落着五尊倒塌的摩艾石像和几座Pukao(普卡奥)。这里有一尊巨大的红石头饰,头饰表面雕刻着一个taheta或空腔,用于收集雨水。 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还是阿胡前面那根耸立着的红色石柱。1956 年,考古学家在探险中发现并重新竖立了这根石柱,它由红色火山渣构成,与Pukao(普卡奥)的材质相同,是在普纳帕乌火山的采石场中雕刻而成的。看起来,这根被侵蚀的“柱子”实际上代表了一座女性摩艾石像,正如其表面的细节所显示的那样。据一些目击者称,它原本可能有两个头,可能被用来支撑一个木制框架,在古代,尸体被放在这个框架上晾干,然后再下葬。迄今为止发现的女性摩艾非常稀少。导游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摩艾表现的都是男性,阿胡下面埋葬的尸骨也是男性的,它们通过阿胡相连接。 在此处我们再次遇到了导游太太(在网红景点Ahu Tongariki 我们曾经匆匆见过一面),她也是一位导游,只带了一名游客,她是一位非常热情的人,每次看见她丈夫跟我们在一起,就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她也非常认真,手里一直拿着一本有关复活节岛的图册,我曾经看到她对着图册给客人讲解。 在面向大海的背面,还埋葬着另一尊摩艾石像,只露出头部。由于侵蚀,石像的外形已严重受损,而且据了解,石像的眼窝也没有雕刻,因此可以推断,石像从未登上过平台。<div>这个摩艾石像的后面是阿胡的后墙,这面神秘的墙展示了拉帕努伊建筑最精美的作品之一。它由重达数吨的大型玄武岩板建造组成,没有用砂浆连接,而且调整得非常精确,很有美感。由于建筑和雕刻技术的提高,使石像的建造进入了更高的层次。由于其构造上的相似性,让人想起库斯科 (Cuzco) 的建筑,这表明可能与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有联系,不过这一事实从未得到证实。<br></div> 穿越一下,把我们后来去库斯科时在印加遗址萨克塞瓦曼拍的照片做一个对比。好像有几分相似哦。 下图这个可不是Pukao(普卡奥)哦,这是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婴儿受洗盆。 <h3><b>Ahu Huri a Urenga</b></h3>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Ahu Huri a Urenga。<div><div>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大多置于海边,但也有少部分立于内陆。据考古统计,岛上共有25处摩艾石像遗迹位于内陆,Ahu Huri a Urenga就是其中之一。这座石像立在长13米、宽4米的石台之上。</div></div>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竟然雕刻有两双手。但是较之外形,其所处的位置更为奇特。摩艾石像与邻近的两座山形成一条直线,南半球冬至当日(6月21日)日出后,太阳的运行轨迹与这条线吻合,居民可以通过这一现象判断季节,了解是否应该开始或停止某项渔耕活动。 在他的背后几十米远处,有一个火葬平台,据说每年9月份即春分的时候,摩艾的倒影会投射到平台上。这里也会放置一些水果等祭品。 Ahu Uri a Urenga 位于私人领地内,不属于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因此无需出示门票。进入是免费的,通过围墙内的旋转门即可进入。 <h3><b>Puna Pau</b></h3>我们的下一站,来到了普卡奥的采石场Puna Pau。这里是Pukao(普卡奥)的开采和雕刻地,可以了解装饰雕像的大型红色圆柱是如何制作的。在这里必须出示国家公园门票。 Puna Pau是一座小型死火山,火山口内有一座红色火山渣采石场,这里曾是岛民重要的原材料来源。红色火山渣是一种孔隙率高、硬度低的火山灰,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氧化铁,因此呈红色。火山口的红色特别受人喜爱,这增加了它的孤立感和神秘感。因为在拉帕努伊文化中,红色是与神圣仪式和玛那或精神力量相关的象征性颜色。所以,我们之前看到的婴儿受洗盆也是用这种红色制作的。 <div>在石像时代末期这里成为采石场,加工摩艾石像的Pukao(石像帽子)。Pukao的定义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帽子,有人则认为是一种发型。Pukao在石像制作初期并不存在,大约在15世纪或16世纪才出现,事实上目前岛上遗留的1000多尊摩艾中只有百尊带有Pukao。</div> 在Puna Pau,随着山坡地势起伏散落着不同大小的石像帽子,平均高达2米,最大的直径3米、重达12吨。 在Puna Pau的另一侧,我们可以远眺安加罗阿郊区、太平洋和软火山锥突出的耕地的壮丽景色。 <h3><b>Ahu Akivi</b></h3>继续前行我们终于来到了曾经因为没有导游陪同,被拒之门外的Ahu Akivi。今天有导游在此,我们终于进去啦! Ahu Akivi是复活节岛上最神秘莫测的一组摩艾石像群。岛上的其他石像大多立于海边,背朝大海,以守护部族村落;而Ahu Akivi却是唯一一组置于内陆、面朝海洋的石像群。石像群共有七尊,彼此十分相似,均高约4米,大约是在同一时间雕刻、竖立起来的。1960年至1961年美国考古学家Willian Mulloy和智利考古学家GonzaloFigueroa完成了对这组摩艾石像的修复工作。 <p class="ql-block">与岛上的其他平台(包括Ahu Huri a Urenga的孤零零的摩艾石像)一样,Ahu Akivi 是按照精确的天文方位建造的。这样,他们就能控制季节的变化和最适合农业作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在Ahu Akivi,平台的轴线从北向南延伸,使得摩艾石像在春分时面朝日落,秋分时背对日出。只有在岛上的这个地方才能看到如此精确的天文特征。</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学家推测,原本摩艾石像前方应该有一个原始村落,可惜现在已经无从考证。除此之外,众学者围绕这组摩艾石像还提出了许多假说,在有关Ahu Akivi</p><p class="ql-block">的最新文献中,平台上的七尊摩艾石像与在国王霍图·马图阿 (Hotu Matu'a) 首次殖民该岛之前被派去探索该岛的七名年轻探险者有关。传说霍图马图阿的祭司豪马卡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到这座岛屿时,灵魂飞越海洋。接着,他派出七名探险家乘船穿越大海,寻找这座岛屿,研究其状况以及登陆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这七尊摩艾石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七位探险者的,摩艾石像面朝大海,其实是寄托了他们对故土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上午来到这里的,光线不太好,加上我的镜头有问题,拍摄效果很差。如果第一天下午能够进入这里,估计拍摄效果应该更好。所以该地下午光线最好,建议下午前往。</p> <p class="ql-block"><b>Ana Te Pahu</b></p><p class="ql-block">从Ahu Akivi出来,我问导游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Ana Te Pahu?(Ana Te Pahu是一个人类居住过的洞穴)。导游当时愣了一下,说那个地方没什么看的,看来他是不打算带我们去这里的。但是我曾经被人种草过这个地方,说极其震撼,于是我坚持要去,而且因为时间还很早,完全有时间去。导游无奈,说他原本是想带我们去其他地方的……,现在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地方,只好放弃其他地方了,于是同意带我们去Ana Te Pahu,其实这里离Ahu Akivi只有1200米,很近。</p> <p class="ql-block">过了检票亭,我们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低矮植物,根本没有看到什么洞穴。不过,我们很快便被这些植物的果实吸引了,原来这里种植的全部是番石榴,虽然我平时并不喜欢吃番石榴,感觉那些吐不尽的小籽很讨厌,但是看到这一大片野生的果实还是着实令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人激动,我们很想尝尝这些野生果实,于是请示导游可不可以摘几个尝尝?谁知导游很爽快地说,随便摘!</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每人尝了一个,发现野生的番石榴真的比在商场买的香很多,连我这个平时不爱吃番石榴的人也是吃到停不下来。于是,在前往洞穴的路上,我们都没有闲着,大家的眼睛都不停地搜索着更大的果实,我们一路走一路摘,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个洞穴口,要不是导游提醒,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个入口。</p> <p class="ql-block">Ana Te Pahu 是拉帕努伊最大的洞穴,代表着由古代喷发形成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火山管。Ana Te Pahu可以翻译为“鼓洞”,因为pahu在拉帕努伊语中指的是一种鼓。这个名字源于覆盖洞穴的薄薄一层硬化熔岩,形成一个直径一公里半的巨型天然鼓。</p> <p class="ql-block">洞穴的入口位于熔岩层坍塌的区域之一。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下一些大而破旧的石阶。里面较暗,也比较湿滑,走路时要特别小心滑倒。这里曾经是古代岛民的住房、池塘和庇护所。</p><p class="ql-block">岛民们利用这个洞穴作为住所,充分利用了它宽敞的空间和便捷的交通。</p><p class="ql-block">Ana Te Pahu 的一个主室被用作水库,因为亚热带气候的典型特征是频繁的降水,会渗透到岩石中并积聚在内部。这使得居民拥有一个非常方便的水库,并免去了前往更偏远的天然湿地的旅程。</p><p class="ql-block">这个天然池塘在Ana Te Pahu 作为避难所时特别有用。古代拉帕努伊人在这里躲避不同部落争夺权力的冲突,以及 19 世纪中叶为寻找奴隶而组织的一系列悲惨的“袭击”。</p> <p class="ql-block">Ana Te Pahu 也被称为“香蕉洞”,因为洞口地下几米处长满了香蕉树。旁边长满了藤蔓、鳄梨和芋头或山药等块茎植物。洞内湿度高,风力充足,古代岛民将其用作天然苗圃。他们在这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作物,由于阳光充足、雨水充足,作物长势茂盛。</p> <p class="ql-block">由于里面比较大,在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已经到了午餐时间,所以导游带我们找了一个出口出来了。到了这里,我们才看到景点的指示牌,原来导游是带我们抄了近路进入洞口的,这个指示牌后面的位置其实就是真正进入洞口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块“Sector Ana Te Pahu”石牌的左边是通往洞穴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在原路返回时,大家又没忍住摘了很多番石榴,哈哈。出了景点之后,导游叮嘱我们,这种番石榴千万别多吃,如果吃进去太多籽,会影响消化的。我们邀请导游跟我们一起吃午餐,导游今天却礼貌地拒绝了,因为导游昨天很喜欢吃我们的蛋炒饭,所以我们今天特意多做了一份专门带给导游。他说今天约好了要去岳父家吃饭。并告诉我们,今天岛上要投票选举,所有验票景点都会在下午3点关闭。我们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了,虽然导游只带了我们大半天,但是我们还是按照一天的费用跟他结了帐,就此跟导游道别。</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返回民宿的途中,经过镇上的几家小超市,进去转了转,发现这里绿叶蔬菜的品相都不好,甚至有一家的西芹叶子全部黄了,菜梗都蔫了,居然还罢在货架上卖,这要是在国内早就被扔进垃圾桶了,由此可见,岛上的绿叶蔬菜比较缺乏。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规模比较大,顾客比较多的超市,就是下图这家。果然鸡蛋的价格比我们第一次买的要便宜一些,于是,我们又买了一板鸡蛋和一些根茎类的蔬菜,原本想买一些肉类食品的,但是只有加工肉类,没有鲜肉。想着这里靠海,是不是海鲜丰富?我们又联系房东,请她带我们去买海鲜,房东很热情地带我们去了,结果却失望地发现,所谓的海鲜也不过是一些冰冻产品。所以如果去复活节岛打算自己做饭的话,建议从圣地亚哥购买足量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我曾经看有人带三文鱼和红酒去的。</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餐,稍事休息后,发现才下午3点多,于是我决定趁下午的空档去Anakena(阿纳凯纳)海滩,这个地方原本是安排在次日早上才去的。由于地处东海岸,离住地较远,我担心路上信号不好,又没有导游带路,于是提前下载好了复活节岛的离线地图,并且把导航线路提前设置好并截图保存。我们5人驾车20多分钟,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这时,我才尴尬地发现,我居然忘记带相机了,因为相机镜头有水气,我拧开了UV镜,打算晾干一点,结果临走时居然忘记拿了。还好同伴净带了相机,好心的她主动把相机借我,才算弥补了我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棕榈树、白色沙滩和异国情调的Anakena海滩的碧蓝海水映衬着Ahu Nau Nau的景色,毫无疑问,这是复活节岛最美丽的景色之一。人类在整个历史中的贡献,加上这个小海湾的自然美景,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波利尼西亚风光。</p> <p class="ql-block">Anakena的主阿胡Ahu Nau Nau位于 海滩宁静的海岸内陆约 150 米处。从那里可以俯瞰这个神奇地方的全景,这里被认为是复活节岛历史和文化的发源地。根据口头传说,强大的 Miru 家族的高级酋长就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住所,岛上的第一位国王Ariki Hotu Matu'a带着他的人民在这里登陆并建立了第一个源自拉帕努伊文化的定居点。</p> <p class="ql-block">Ahu Nau Nau 是复活节岛保存最完好的摩艾石像。它由一个长约 60 米、宽约 12 米的平台组成。上面矗立着七尊摩艾石像。从左边开始的前四尊几乎完好无损,头上戴着pukao(普卡奥)。第五尊摩艾石像也保存完好,但缺少普卡奥;第六座摩艾石像缺少头部;第七座摩艾石像仅剩半个躯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前四尊摩艾石像保存得如此完好呢?这是因为这四尊摩艾在各部族之间的冲突中被撞倒后,被沙滩上细腻的沙子包裹住,这使得它们比其他摩艾石像更不容易受到侵蚀,因此成为全岛保存最完好的摩艾石像。</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 1978 年至 1980 年之间对 Ahu Nau Nau 进行了修复工作,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的摩艾的表面相当均匀且风格化,抛光度很高,面部、鼻子、耳朵和手部的特征雕刻得非常精细,而且比其他摩艾石像更尖锐一些。即使是普卡奥也做得非常精良,使其成为岛上最具吸引力的考古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海湾的东侧, 离Ahu Nau Nau 不远处的 Ahu Ature Huke 是一尊相对冷门的摩艾石像,表面侵蚀严重,外表看起来缺损部分较多,细节不多体型也较小,跟颜值一流的邻居摩艾相比,他就显得寒酸很多了。这里除了吃草的牛儿以外,几乎没有游客光顾。</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大有来头的身份——他是近代第一座被重新竖立起来的摩艾。据说这个位置就是神话中国王居住的地方。所以说摩艾也是不可貌相滴。</p><p class="ql-block">1956 年,探险家 Thor Heyerdahl 说服了一些岛民在当时村长的指导下,来恢复这尊摩艾石像,以此来检验他的理论。他们使用人力将木棍依靠石头作为支点,经过 18 天的努力逐步将其抬高,正是这个开创举动启发了后续其他石像的重建。尤其是上镜率最高的网红平台Ahu Tongariki的重建。</p> <p class="ql-block">强烈建议大家上午来Anakena(阿纳凯纳)海滩,我们下午过来时,两处摩艾石像都有逆光现象。而且海滩处也是光线剌眼,致使我们无心久留。</p> <p class="ql-block">从Anakena(阿纳凯纳)海滩返回镇上经过教堂时,我终于下令停车,让大家在原地等待,我一个人冲到教堂拍了几张照片。在复活节岛期间曾很多次经过这个镇上的教堂,每次都想着下次会有机会停下来进去看看的,直到马上就要离开复活节岛了,我觉得再等待下次,可能就没有下次了。于是不顾LG的反对,强行要求停车,才拍下了这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这座天主教圣十字教堂,是复活节岛上唯一的教堂,与复活节岛墓地一样,它们是复活节岛上宗教融合的典型代表。教堂主立面首次呈现出天主教象征和拉帕努伊神话的融合。横梁上有基督教主题的浮雕,如摩西石板、天堂之钥或指向天眼的一对天使。另一方面,柱子上浮雕有鱼、Tangata Manu和manutara的图案,或Rongo Rongo 文字的符号,所有这些都属于拉帕努伊文化。</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只是一个简单的透明中殿,简朴的主祭坛上供奉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头戴用贝壳和鱼骨制成的头饰,被钉在火山石十字架上。祭坛上放置蜡烛的木制烛台上雕刻着创世神马克马克的肖像,其中体现了拉帕努伊图案。</p> <p class="ql-block">至此复活节岛的大部分景点我们已游览过了。</p><p class="ql-block">4月29日早上,我们又再次来到Ahu Tahai(塔海),补拍了顺光下的一组摩艾石像,这里虽然是著名的日落拍摄点,但是,要拍到摩艾石像的细节还是上午顺光的时候拍摄效果更好。所以这个离镇上最近,又不需要导游陪同的热门景点是值得来两次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镇上的加油站给车加满了油,吃过午饭,收拾好房间,我们又把番石榴挑了一些大个的带走。房东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于12:45分准时来民宿接上我们,并把我们送去机场。我们在机场把加满油的车还给房东。在分别时房东又给我们每人送上了一串贝壳项链,说是当地老人手工穿制的,大家感谢房东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并纷纷跟房东道别。房东还特意提醒我们不能带当地水果登机,于是我们把番石榴又送给了房东。但是,在安检时我看到前面的两位年轻人直接拿着一盒包装好的水果安检,也顺利通过了,当时有点后悔不应该送走我们的番石榴。</p><p class="ql-block">事后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的确是有“未经申报,不得携带水果、蔬菜或食物。未经许可,不得将石头或任何其他本土材料带出该岛。"的条款,也许那两个年轻人是在机场买的水果?算是经过申报的?</p><p class="ql-block">与其他机场不同,在复活节岛机场,我们必须先排队通过开箱检查行李之后,才能去机场柜台办理值机手续。复活节岛机场很小,航站楼前有一座小建筑,里面有几个卖纪念品的摊位。机场唯一的候机室里有几排座位。</p> <p class="ql-block">坐在这里可以欣赏当地雕塑家 Manuel Tuki于 1975 年捐赠给机场的摩艾石像。</p> <p class="ql-block">14:45,飞机准时起飞。</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复活节岛。你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虽然未来我们不太可能再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但是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岛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经过4小时30分钟的飞行,我们终于在当地时间21点到达圣地亚哥。22点30分左右入住民宿。</p><p class="ql-block">明天,又要继续在圣地亚哥的行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