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见 从此辽阔 深耕17-3作业

不负芳华

<p class="ql-block">这一课感觉有些抽象,就依着杨老师的案例来梳理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案例:布丁被很多人夸为好孩子,优秀生,让她感觉很不舒服,又说不出来是哪里的问题。杨老师讲了尼采的话:<b>只要人性受到压抑,人就会感受和评估出一种丑的东西。</b>这种丑的东西是会带有矛盾冲突的。布丁被压抑了什么?我想是她人性里个体意志的自由表达吧。群体意志表达着她的优秀,其实是将她推到了聚光灯下,给其他孩子造就了一个满分的榜样形象,是希望大家都能像她一样。当布丁承载了大家的羡慕欣赏之情时,她就有可能变成一个没有隐私、没有个性、没有自由选择的他者,她得以大家期待的样子成长,否则将会被扣分,直到再把她从神坛上推下来。杨老师讲得深刻,当人把她造成神的那一刻,就是她支离破碎的开始。究其原因,是受我们千年文化的影响。我们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压抑的民族,会习惯性把自己的愿望、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深深地隐藏起来,小心翼翼地活成适应社会的、群体需要的模样。当我们发现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把自己这些隐藏的愿望投射其身,当神崇拜。这是一种群体无意识,并没有造神毁神的动机。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习惯性地去夸奖,去羡慕,去寄托,然后再去失望,去诋毁,去推倒。</p><p class="ql-block">但被寄以众望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可就被架在火上烤着了。你是选择遵从群体意愿还是表达个体意愿?你是选择做耀眼的形象官,还是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平白被迫陷入这样的冲突矛盾中,只因自己认真地生活,认真地优秀,认真地做着自己。可现在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无法改变的是文化的深入骨髓的影响,无法改变的是身处这样的环境,无法掌控的是他人的思维模式,无法掌控的是他人的表象评论。那如何盘活这盘棋,拐过这道弯?一是我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它客观存在;二是我生活在群体环境里,我需要与人产生链接,进入关系;三是我如何来理解身边这些人,选择的权力在于我。就是董老师讲的:看明白,想明白,才能做明白。进入到理解者的状态,首先理解我压抑了什么,困扰在哪里,看见我的真实内在需求,我需要真实地表达我自身;其次理解身边人、身边话、身边事,看见其合理性,必然性。当我学会了真正的看见和理解,我也就准备好了和人性里好的美的东西去相遇了。再返回到现实生活里,就会发现,生活是一个比草原更辽阔的场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处得轻松且宽广。这就是:<b>因为看见,从此辽阔。</b></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意识到夸奖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是在理解亮点原则的时候。真心的夸奖是不带目的的,是真诚善良的,是自然发生的,是契合孩子当前的状态的。这样孩子才会相信,才会接受,才会喜悦,并感受到来自你的看见,确认和肯定。我们父母需要有意识去主动理解自己,理解孩子,在互动交流中避免尴尬,让孩子难为情;避免过度渲染,扣大帽子给孩子带来压力;避免盲目的夸大其词,把孩子推向神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案例:杨老师和阎泽浩聊穿搭衣服的事。挑选衣服,不是指向衣服的品牌,质地,价格,数量,而是通过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来与衣服相遇。判断的标准就是你穿着它是舒服的,不压抑的,感觉清爽的。借此让我们走进、看见、了解自己,表达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特点。这里,挑选衣服只是我们人生众多相遇中的一件小事,可以把这样的人生智慧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个物件上,每件事情上,每个人身上。由此,杨老师总结出了教育的一个真谛:教育,不只是教给孩子文化知识,也不只是告诉孩子多少大道理,<b>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与这个自然世界的万事万物去相遇,去看见,去发现,去了解,去理解。然后遇见那个独一无二的、独特魅力的他自己。最终与这个世界走向融合,共存,发展,再创造。</b>和谐舒适的相遇,其判断标准是:<b>人性没有受到压抑。</b>但凡有压抑,就会有冲突,有对立,就会有某些丑的东西显露出来,人就会进入封闭停滞的价值系统里,固守己见。要么通过对抗外显出来,伤人伤己,要么向内攻击自己,造成严重内耗。而和谐舒适的相遇,是带着我们各自的个性特点,以敞开的价值系统去面对。即便有矛盾冲击,也能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包容、尊重对方的不同,借由对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来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价值系统,达到视域的整合扩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参加芬兰夏令营,体验了当地小学老师独特的课堂。他带领大家走进森林,边走边介绍里面的植物,动物,介绍这里的自然环境,地理知识。我们拍照,摘蘑菇,采小蓝莓吃,折树枝削尖给孩子们烤肉吃。老师不就是引领着我们在与森林相遇吗?看见了森林,就遇见了大自然,遇见了知识。融入了大自然的同时,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在纯自然生态的环境里,我们也都敞开着自己的心门,愉悦着自己的精神,甚至觉得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自然万物的一分子。</p><p class="ql-block">杨老师带领研学大部队走进大山大漠,走进草原石林,去穿沙,去攀岩,去吃原生态的民族小吃,去骑马走原生态的茶马古道,一直强调只陪伴不评判,只看见体验,只活在当下。在我们所有人用心去感受大自然时,仰头看着满天繁星时,疯狂围着篝火跳舞唱歌时,我们的生命就在与这个世界链接,与这个世界遇见,与这个世界融合。这不就是教育吗?这不就是美着爱着吗?这不就是内心的渴望吗?这不就是灵魂的洗礼吗?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一言不发,却诉说着整个世界,整个历史,整个苍穹,整个运动演化的宏伟进程。它也在诉说着矛盾冲突与宁静和谐的平衡发展,诉说着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共存,诉说着生命的枯萎与诞生的伟大意义。</p><p class="ql-block">我们因为看见,从此辽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