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南浔古镇

怀梆

来江南,必逛的就是古镇。虽然说现代化的古镇已经被商业化所占领,但是来古镇拍两张小桥流水人家,回味一下课本的味道和美好的畅享,还是挺满足的。古镇不要门票,里面个别景点和游船是需要购票的。 南浔古镇位于位于湖州市之东,与江苏吴江县交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也是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与嘉业藏书楼毗邻,园外为鹧鸪溪。 刘镛居南浔“四象”之首,据信资产达白银2000万两之多。光绪皇帝曾钦赐 “乐善好施”牌匾表彰其善行。因为刘家资产最为庞大,在“四象”中被称为“刘家的银子”。 小莲庄因为院内有莲花池而得名。 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每到夏季,晴有荷香,雨有莲趣。 典型的江南小榭庭院,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精神,又引入西欧园林的元素,寓观景、藏书著书、吟咏唱和于一体,奢华中不失韵味。 刘湖涵(1891-1974),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本名刘安溥,字和盫,号湖涵,是国子监生侯补道员,钦加三品衔,赏带花翎,是当时上海著名房地产商之一。 御赐牌坊,见于清朝宣统年间,一为“乐善好施”,一为“钦旌节孝”。系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孝节。 牌坊高8.5米,宽5.6米,呈门楼式,五楼四柱,雕刻精湛且丰富。 刘氏家庙: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馨德堂在家庙正厅的北侧,该堂为楼厅建筑,底层面阔三间,周转卷棚轩廊,楼上四周有宽大的周转廊,故俗称“走马楼”。馨德堂装饰十分讲究,门窗棂心都用硬木雕出钟、鼎、钱币等博古纹饰,四周用卵石瓦片花街铺地。后院树木参天,湖石叠峰,清静幽雅。 150多年古树 嘉业堂藏书楼位于南浔镇鹧鸪溪畔,东面紧邻刘家的私人园林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1949年以后,嘉业堂藏书楼已经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 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鼎盛时期有古籍60万卷、18万册、不少是独本,其中《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堪称镇馆之宝。 1920年,刘承干在上海的“求恕斋”再也无法容纳他的藏书了。于是稍经酝酿,刘承干便想到了这样一个豪举:利用南浔刘氏家园,兴建一座规模巨大的藏书楼,与宁波天一阁遥遥相对。在家族观念浓厚的刘承干看来,只有将藏书楼建在家乡,才能使藏书永远流传下去。<br> 藏书楼在1920年冬破土动工,花钱12万,历时5年终于落成。它占地20亩,四周开河,整座书楼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平面呈“口”字形,中间正方天井占地两亩,天井里方砖铺地,不生一根杂草,是为夏季晒书所用。 南浔是古镇中的文化重地,自古崇文重教,与小莲庄一河之隔的嘉业藏书楼是中国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南浔最有历史价值的地方。 小莲庄出口。建筑已经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因为刘家经商,与海外有联系,已经开学西学东渐。 藏书楼东护河旁是刘氏家庙甬道,两旁植百年古樟,中铺青石板,愈感幽深肃穆 石板桥 人家 整个古镇呈一个倒“Z”形。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白墙黑瓦。过了转折桥,往前走就是“百间楼”。 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中云:“圜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描述的正是南浔古镇。 傍河而筑的百间楼,有的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故街道行人方便,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 大气、洋气、财气、秀气、灵气,把南浔古镇装点成气质绝伦、独具魅力的江南古镇。 沿河石砌护岸整齐,且有河埠,即方便百姓、船家、商人上岸、下船,搬运货物和出行,又便于百姓汲水和洗涤。 百间楼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各楼之间又有券门相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纵深。 广惠桥:因为旁边是广惠宫。 广惠宫始建于北宋治平(公元1065—1068年)年间,是历史悠久的道教福地。传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曾占广惠宫为行宫,故又名张王庙。佛道结合,既供黄大仙,又奉观世音菩萨。 殿内祀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神像。 房屋的倒影漂浮在水中,微风吹过,泛起涟漪,水中的倒影轻轻浮动。 张石铭故居是南浔古镇建筑的经典代表作,由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所建,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誉,是江南最具有中西建筑特色的私家民宅。 大爷一定要亲手喂大妈一口美食品尝 游客与居民和谐共处,人文与自然宛如天成,漫游在徐迟笔下水晶晶的古镇,其淳朴的原真性和自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一直往前走就是百间楼,寓意:南浔古镇不是只有这些富商的豪宅,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普通民居。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在新时代下呈现出更加光彩照人的面貌,它们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引人入胜、特立独行的动人曲调。 百间楼为明代万历中礼部尚书董份所建,是至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故称为“百间楼”。 这里青瓦白墙,依河而立,层次分明,宛如一道文化长廊,是原色原味的住所。 南浔没有太多的商业喧嚣,有的是相当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和蜿蜒的小河道。 恪守传统、超越时代、兼容海派的建筑风格和风貌,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南浔古镇激情碰撞。 乌篷船在河心缓缓划过,吱吱呀呀的船桨,搅动了平静的河水,带起一串串晶亮的水珠,轻舟如梭,柔橹如梦,一河清流如酒,水晶晶的南浔让人陶醉。 一个没有被过多商业化的古镇,没有匆忙的人群,只有静谧的时光和斑驳的树影。 这座古镇已有近800年历史,桑蚕业很早就是南浔的主要经济产业,明清时,南浔的“辑里湖丝”声名鹊起,以至于太湖平原其他地区所产生丝也常冠以“辑里湖丝”之名,形成了“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的景象。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南浔成为湖丝贸易的集散地,上海的91家丝行中,有七成为南浔人开设,曾有“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的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