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三十年前,单位组织去庐山旅游,我争取到首批名额,如愿以偿。上庐山那天,滂沱大雨,傍晚到达山上。游览景区时,烟雨弥漫,云雾缭绕,我们既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又走马观花。那次庐山之行,我略有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前天,同学邀请我上庐山,——寻仙问道,避暑纳凉。庐山的“仙人洞”,我虽去过,但洞中仙人名字记不起来,况且,今年处暑后,天气颇热,我高兴地报名,——跟团重游故地庐山。</p> <p class="ql-block"> 真是机缘巧合,重上庐山烟雨去,回眸一笑百媚生。下午一点多钟,我们一行几十人,坐景交车上庐山途中,看见一处有流岚雾霭外,到山上既没有烟雨,又没有烟雾,匡庐奇秀,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庐山,又名匡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5A旅游景区。庐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迹,——如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留有颜真卿、白居易、周敦颐、朱熹、陆九渊、李梦阳、王阳明、徐霞客等人身影。</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这样的庐山,怎不令我的向往。我虽然没有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间来庐山看大林寺的桃花,但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秋季来庐山,此时天空格外高,格外蓝,阳光温暖而不炽热,微风拂面而无雾霭,何等惬意!——庐山,美得仿佛一幅山水画卷,在无烟雨的时候,终于露出部分真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眸第一次来庐山,锦绣谷不知道,由含鄱口,至“仙人洞”,再到“美庐”出来,雨中漫行,用了一整天时间,还在山上住了一晚。这次跟团来庐山,天公作美,团队优秀,黄导游也负责,快马加鞭,五十多人的团队,仅用了四个多小时,既观赏了“锦绣谷“的锦绣;又沾了“御碑亭”、“观妙亭”、“仙人洞”的仙气。</p> <p class="ql-block"> 导游喊:“花径下车”。下车后看到锦绣谷,山谷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游此谷时,诗兴大发而作:“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锦绣谷,四时花繁,灿若锦绣,怪石嶙峋,雄伟壮观。 加之谷中时有云雾聚散,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锦绣谷中的天桥,其实有天无桥,也叫断桥,堪称庐山一奇,也是我寻仙问道笫一站。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战败后慌不择路逃到庐山天桥处,眼前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刹那间金光闪耀,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化作虹桥横跨悬崖两端,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待朱的兵马过桥脱险后,陈友谅尾追至桥头时,忽闻霹雳巨响,龙飞桥断,无影无踪,陈友谅只好鸣金收兵。</p> <p class="ql-block"> 难怪明洪武二十六年,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庐山建御碑亭,访仙亭,位于庐山花径西南、仙人洞圆门西。碑上刻有朱元璋唯一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 </p><p class="ql-block"> 仙人周颠,江西永修人,因自幼患颠病,行为举止异乎常人,故以颠名之。公元1362年正月,朱元璋来到了南昌时,不爱搭理周颠,但周颠死皮赖脸地缠着朱元璋不放,像“牛皮糖”一样。其实周颠没有点真本事,岂敢惹天子动怒。</p> <p class="ql-block"> 周颠的真本领主要有三,第一个本领是以隐语暗示天下形势。第二个本领是火烤不死,水淹不死,饿不死。笫三个本领:让朱元璋最服气的本领,那就是能掐会算,能预测未来之。</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之前,朱曾问周颠,“此行可乎?”周应声“可”。于是,朱元璋带周颠出兵,船行至潘阳湖上而无风,无法前进,这时朱元璋又问周颠,周颠答复:“行,则有风,不行,则无风”。果然,大兵用绳子拉动大船行动,风来了。朱元璋大胜,灭了陈友谅,然后登基做皇帝三十一年。</p> <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得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朕患热症,几将去世”。这时,一个赤脚僧借周颠之名来南京献药,“其一曰温良药片两片,其一曰温良药石一块。”朱元璋服下后便好了。这剂药方也是政治隐语。为了扫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压力,朱元璋发动了“蓝玉案”,——“温良药石”,谐音“温凉要死”,意指蓝玉(凉国公)不得不除。 </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解决好蓝玉案后,便派人上庐山遍寻仙人周颠,但周颠踪影全无,于是建访仙亭,该亭后来被毁,1930年,蒋介石又出资重修,并改名为观妙亭。观妙亭不仅是一个观光的好地方,也是了解庐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庐山位列道教第八洞天,第四十七福地。庐山仙人洞,我第一次来时,印象中只记得圆形石门上方镌刻“仙人洞”三字,当时,我带着几岁的儿子,儿子和同伴一块照了相,也许那时的手机无照相功能,我没有留张像片。这次来,同学们准备在此处照相,因游人出门甚多,而未照成,有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那园门的后面的蟾蜍石及石松,那刻在石上的“纵览云飞”几个字,在没有烟雨下,特引人注目,——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石松枝枝叶叶,密密层层,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也是庐山奇景。</p> <p class="ql-block"> 我沿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p> <p class="ql-block"> 据说吕洞宾在庐山的仙人洞成仙的。有一天,天气很好,吕洞宾从佛手岩走出来,看见一朵云彩飘过来,从云彩上下来一个人来,稳稳当当地站在洞前。吕洞宾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凡人,便赶忙上前施礼,问:“请问仙师尊姓大名?”。那人看了吕洞宾一眼,说:“我乃汉钟离是也!”吕洞宾于是拜钟离为师,请他传授剑术呢。汉钟离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成八仙,太上老君李耳,是道教三清之一,即代表着道教哲学中的至高无上之道,在庐山有太上老君殿,有太上老君的足迹的地方,方可建殿。</p> <p class="ql-block"> 诗仙李白,在庐山留下很多墨宝。毛泽东主席四次上庐山,为庐山仙人洞写了著名诗篇:“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 世人都爱神仙洞,仙人洞内能长寿。人有欲望是好事,但不要被欲望蒙蔽双眼,“欲望”应该与“实力”相匹配。世间好话佛说尽,世间神仙偏爱洞,——洞中生活清静,洞中考虑问题透彻,只是“静心养德,清心寡欲”而已。</p><p class="ql-block"> 无论寻仙问道、感受古韵;还是祈福求愿、慰藉精神;或领略风光、放松身心,庐山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就是我写的,——重游故地庐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标哥讲故事。草于2024.08.29日夜,望实锤拙作。原创:彭岳仁</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子正门外有两幅对联,外联的上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p><p class="ql-block">内联的上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p><p class="ql-block">一亭烟雨万壑松。。</p><p class="ql-block">背面是朱元璋的《赠四仙》诗:</p><p class="ql-block">匡庐之颠有深谷,</p><p class="ql-block">金仙弟子岩为屋。</p><p class="ql-block">炼丹利济几何年,</p><p class="ql-block">朝耕白云暮种竹。</p> 以上视频,美庐别墅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锦绣谷内的天桥(断桥)</p> 以上视频,锦绣谷景色 以上视频,庐山五老峰 以上视频,庐山三叠泉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