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风景区

秦岭南

<p class="ql-block">郑国渠:于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150公里。泾河水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县就进入关中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特点。但从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所以取水口的地形在不断改变,现已难见踪迹,而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旅游风景区是中国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郑国渠是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的,所以该渠以郑国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渠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当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以借此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资财,削弱秦国军队和国力。而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有一统七国之势,首当其冲的韩国,随时都有被秦吞并。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疲秦”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开凿一条人工渠道,表面上是邦秦国发展农业,实则是要耗尽秦国实力。</p> <p class="ql-block">《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p> <p class="ql-block">经过询问,我们自驾车找到了郑国渠的渠首遗址、引水口遗址、井渠遗址及保护区界桩,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见到郑国渠遗迹,还是自驾游寻觅)</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渠首位于“瓠口”,今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西北。渠线沿王桥向东,过寨子沟后折向东北,经蒋路乡水磨村附近过冶峪河,至甘泽堡后东折,于龙泉乡铁李村入三原境,泾阳县内约30公里。其渠首设施无考,灌溉方式为引洪淤灌。</p> <p class="ql-block">这是郑国渠取水口遗址,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代引泾渠首保护区界桩</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井渠遗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郑国渠流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注入洛河,使干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了灌溉。</p><p class="ql-block">郑国渠建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使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有效地提高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七国增添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为郑国渠渠首、引水口现在的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郑国湖,是因水库而成湖,景区不断开发游览项目,增加了水上游船、游艇、漂流、探险等内容,使游客在景区的游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溪水漂流</p> <p class="ql-block">元宝山</p> <p class="ql-block">人工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