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方法,----《南怀瑾选集第五卷摘编》

叶公子

<p class="ql-block">  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其实只有一桩﹣﹣静坐。如果要说静坐的姿态有多少种?那么,它大约有96种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那么"静"便是道吗?否则,何以必须要求"静"呢?这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包括3个要点,不可混为一谈。</p><p class="ql-block">(一)静与动,是两个对立的名词,这两个对立名词的观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现象中两种对立的状态,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动与静止、行动与休息的两种状态。道非动静,动与静,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动一静之间,亦可以说便在动静之中。所以认为"静"便是道,那就大有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求"静",那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在养生(包括要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方面来说: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态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的生命,经常需要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后期佛学,又译为静虑)也不外此例。</p><p class="ql-block">(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那么用什么方法去求"静"呢?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而人们都是那样轻易地问出来"静"便是"静",用心去求"静",求"静"又加上方法。那岂不是愈来愈多一番动乱吗?若在禅宗来说,便可以直截了当地答:"君心正闹在,且日休去。"这样说来,"求静"根本便错了,或者说:可以不必求"静"呀!那也未必尽然。不必陈义太高,但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经常习惯于动态。在心理方面,如意识、思想、知觉、情感等,好比多头的瀑布、澎湃的江河,真中"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趋势;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经的感受、气息的运行,时时办刻都会发生苦乐的觉受。尤其在静坐的时候,如果身体早已潜伏有病根,它可能会发生酸、痛、冷、热、胀、麻、痒等感觉、比起不静的时候还要强烈。</p><p class="ql-block"> "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欲静而动乱愈多,所以一般初学静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的思虑重重,非常杂乱。甚至,比起不静坐的时候,反而更加烦躁不安;因此更加恐慌,认为自己不应该"静坐"或者加上武侠小说与民俗神话等的传说,恐怕"静坐"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头上安头,错加误会,构成心理上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  这里简单从静坐前的准备、静坐的正确方法以及静坐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静坐的入门常识。</p><p class="ql-block"> 准备充分、方法得当,对提高静坐质量非常重要,因为静坐不是一件靠毅力的事情,只有坐得对,才能坐得久。</p><p class="ql-block"> 一、静坐前准备</p><p class="ql-block">提高静坐质量,需要关注场域、时机、身体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场域:</p><p class="ql-block">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也不能太亮,否则容易散乱。</p><p class="ql-block">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p><p class="ql-block">选定场域后,最好可以固定下来,这样每次进入场域,潜意识里就知道要开始静坐了,就是最好的静坐场地。</p><p class="ql-block">时机:</p><p class="ql-block">静坐的最好时间是早上,此时头脑最清明,杂念最少,也没有人打扰。</p><p class="ql-block">晚上睡前也可静坐,经历一天的忙碌后,脑中可能思绪杂乱,静坐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放松下来,改善睡眠。</p><p class="ql-block">如果有午睡的习惯,也可在午休后静坐一会儿。提醒初学者,尽量不要刚吃完饭就开始静坐。</p><p class="ql-block">此外,日食月食不宜静坐、大雨雷电不宜静坐、过于疲劳不宜静坐。</p><p class="ql-block">身体:</p><p class="ql-block">静坐看似不动,但如果热身充分,有利于长时间保持静坐姿势,建议练一套八段锦或太极拳后静坐。</p><p class="ql-block">把腰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松开;手表、眼镜、手机等可以摘去的物件一律摘去。</p><p class="ql-block">还要做到三护:护膝、护腰、护颈。</p><p class="ql-block"> 二、静坐姿势</p><p class="ql-block">合适的姿势,能让我们更容易入静,推荐"七支坐法"。 </p><p class="ql-block"> 头正脊直,下颚微收 </p><p class="ql-block">舌抵上颚,口闭齿接 </p><p class="ql-block">两目微闭,回光调息 </p><p class="ql-block">双耳反听,以收耳韵 </p><p class="ql-block">含胸拔背,双肩松平 </p><p class="ql-block">身正背直,脊髓舒畅 </p><p class="ql-block">坐中呼吸,绵绵若存</p><p class="ql-block">提醒:如果你的身体无法双盘,甚至连单盘都很辛苦。那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1.臀部比膝盖略高,最好使臀部垫高两到三寸,否则会让你的下半身气血不畅,有可能伤到膝盖。2.腰一定要挺直,不要塌腰。因为腰背是督脉路线,体内脏腑都附挂在背脊上,如果实在觉得辛苦,可以靠墙。</p> <p class="ql-block">  三、练习节奏</p><p class="ql-block"> 初学静坐者,不必勉强久坐,否则会心生厌烦。建议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从每天十分钟、十五分钟开始,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静坐。初学者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惑,可以多沟通,务必坚持练习。</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以前,要学"静坐"的人,没有明师(不是名师)指导,便不敢学"静坐",实在找不到明师的时候,便靠道书中的丹经(修炼内丹学做神仙的书籍),一知半解,盲修瞎炼。1924年以后,如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因是子静坐法,以及由日本倒转回来的冈田静坐法、气功秘诀等书,随着时代的开明,教育的普及,印刷的发达,到处可以看到。抗战胜利以后,佛家天台宗修炼止观的书籍,如小止观六妙门、摩诃(大)止观,袁了凡静坐法正续编等也应运流行,普遍传开。同时,由藏文翻译成汉文的密宗修法经典,或由英、法文转译回来的密宗书籍,也陆续公开。其中以密宗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论》中,《修止与修观》的抽印本,与天台宗大小止观的方法相同,较为稳当妥实。但有关佛家修习静坐(禅定)的书籍,又必须与全部佛学的教理相融会,才能相应。</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