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无锡灵山胜境

又家来了

<p class="ql-block">  午觉醒来,天气不错,心情不错。准备寻找一丝宁静与祥和,去接地气的灵山胜境是不错的选择。坐上88路公交车直达灵山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  灵山五智门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用去花岗岩石材1000余吨。其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p> <p class="ql-block">  五智门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代表着清净、智慧和超脱。</p> <p class="ql-block">‌ 莲花生长于污泥中,却能开出清净的花朵,这象征着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清净的境界。其花瓣层层展开,象征着智慧的开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许多睡莲,睡莲在水面上悠然绽放,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耸立的灵山大佛。这座高达88米的大佛,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p> <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灵山胜境内,被誉为“中国第一石柱”。阿育王石柱,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是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恒河流域,为雕刻法敕,所建之圆形石柱。阿育王为铭记征略,弘扬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余根纪念碑式的圆柱。</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素有“山连鹫岭,法继慈恩”之誉。据传说,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于此,因见寺后主峰与西天取经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杭恽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就出资在山脚下修建了“小灵山刹”, 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 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p>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笑口弥勒的形象,是人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 “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相传,这些小顽童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捅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故为弥勒。 <p class="ql-block">  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寓意是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意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无论在哪个方位,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参观者,这全都得益于雕刻家的巧夺天工。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有许多传说,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p> <p class="ql-block">  通往灵山大佛脚下的长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 “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登云道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记载着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辉煌历史。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烦恼尽消、心愿圆满。你可以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近距离感受大佛的雄伟与庄严。在登顶后,你还可以俯瞰整个景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我曾上去过好几次,抱了佛脚,今天时间不允许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外地家庭四个人,叫我帮他拍合影照。拍了合影后,我又为他们每个人拍了佛摸头顶,与佛握手的照片。拍完以后,他们非常高兴,非要给我也拍两张。</p> <p class="ql-block">  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在九龙灌浴广场上,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灵山胜境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再现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p> <p class="ql-block">  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流出的是净水,供游客饮用。依照佛教的说法,此净水是“八功德水”,即佛教“圣水”。</p> <p class="ql-block">  五印坛城,藏传佛教的瑰宝,与布达拉宫相媲美。一踏入这片圣地,藏族传统服饰的接待小姐姐便迎面而来,室内幽暗灯光映衬下,墙上星星点点的酥油灯闪烁着神秘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视频为本人2023年10月拍摄)</span></p> 梵宫是是一座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佛教艺术殿堂。‌梵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佛教元素与现代设计,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东西对称,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五座错落有致的华塔,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建筑外观酷似柬埔寨的吴哥窟,整体以华藏塔风格为主,融合石窟与传统佛教建筑元素。<br> <p class="ql-block">  梵宫内汇集了众多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包括东阳木雕、手工壁画、琉璃巨制、铜雕、扬州漆器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穹顶的敦煌壁画和星象图令人震撼,穹顶四周是各种飞天造型,飘逸秀美。</p> <p class="ql-block">  梵宫内的《吉祥颂》表演更是震撼人心,从“返璞归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让人在感悟生命美好的同时,推动心灵的净化,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演绎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br></p>